腹壁切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腹壁切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如何產生?
在做剖宮產時,醫生有如抽絲剝繭一樣,一層層切開媽媽的腹壁,才能看到子宮,切開子宮進入宮腔才能看到胎兒。
剖宮產手術時,胎兒相當於破窗而出。而從窗子了出來的不僅僅有胎兒,還有胎兒的附屬器官,包括胎盤、胎膜和羊水。
懷孕後子宮內膜會變化,叫做蛻膜,蛻膜比較厚,在胎兒娩出後,也要脫落。分娩後會立刻脫落一部分,其餘的會在分娩後的最初幾天內脫落,從陰道內流出。脫落的蛻膜和血組成了惡露。
這些蛻膜,也是子宮內膜。它會向種子一樣尋找合適的適合生長的地方種植。如果是陰道分娩,這些內膜會通過子宮頸口流出。如果宮頸、陰道壁有傷口,那麼這些內膜會種植在這些部位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當剖宮產時,這些內膜可能隨著胎兒、胎盤從子宮的切口出來,種植到腹壁的切口處,成為腹壁切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近些年來,隨著剖宮產的增加,腹壁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率越來越增加,醫生對此病也不陌生。
腹壁切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表現
腹壁切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表現什麼樣?什麼情況下你要考慮可能有這個疾病?
剖宮產後數年內,在腹壁切口處發生包塊,在月經來潮時疼痛,並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逐漸加重,包塊逐漸增大。
超聲檢查可以看到回聲不均勻、界限不清楚的包塊。
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發生在切口的不同層次內。剖宮產時,需要切開皮膚、皮下的脂肪組織、筋膜和腹膜,在筋膜和腹膜之間,要將兩側的腹直肌進行分離,只有這樣才能接觸到子宮。脫落的子宮內膜可能種植在肌層、筋膜層、皮下脂肪內和皮膚。
部位比較表淺的,包塊清晰向外突出,顏色暗紅。病變部位較深者,表皮看不到顏色變化,甚至看不到明顯的包括,患者常常是由於月經期的疼痛而觸摸到深部的結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病例回顧
我的一個患者,剖宮產術後兩年。她的剖宮產切口是縱切口。本身瘢痕就不美觀,比較寬,類似於瘢痕體質。在中上部有一處約2cm長,1.5cm寬的紅色結節,非常像瘢痕疙瘩,也沒有隨著月經周期變化的疼痛。質地較瘢痕疙瘩軟。但這個疙瘩是逐漸增大的,其位置正好在腰帶處,患者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來就診。
我們決定手術切除這個包塊。一切開就看到內部是暗紅色的液體流產來,因此可以初步判斷不是瘢痕疙瘩,術後病理也證實是子宮內膜異位。我們切除了病變部分,而病變部分就位於皮下很表淺的脂肪內。
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一般不難,但術前無法明確診斷。如果字剖宮產術後,在切口處出現的與月經相關的疼痛結節要高度懷疑切口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腹壁切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
大多數人希望能夠藥物治療。但對於典型的切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還是建議手術治療。
理由是:首先大多數這種內異症,並不伴有盆腔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全身用藥效果不好;其次切口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有一定的惡變率;最後,切口處的,切口比較表淺,手術相對創傷較小。
手術切除病灶,徹底清除,防止複發。但在比較深部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如筋膜層和腹直肌部位的。切除病灶後,會有組織缺損。組織缺損太多,會導致腹部的薄弱,會引起腹疝發生,就是腹腔內的大網膜和腸管通過這個缺損部位膨出,因此,如果在此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切除同時要考慮缺損的修補。現在常用的修補是聚丙烯網片的修補術。這個手術類似腹部疝氣的手術。
腹壁切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預防
怎麼預防才是重點和關鍵。
1.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症,大多數和剖宮產有關,極少數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後發生。減少不必要的剖宮產是關鍵。
是否需要剖宮產,也許是醫生掌握的,但我們國家剖宮產率高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產婦怕痛、怕危險而堅決要求剖宮產。作為產婦個人,我們要認識剖宮產的利弊,不去主動要求剖宮產,而是將剖宮產作為應付難產的手段,那麼就能降低剖宮產率,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2.在剖宮產時,醫生要將腹壁的切口沖洗乾淨,這也能減少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率。
做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時,也要注意保護切口。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介紹
王玉玲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副主任醫師,從醫25年。擅長女性月經疾病、不孕症、圍產期疾病的診治。著名的女性健康科普作家,新浪微博、今日頭條自媒體簽約作者,《女性周刊》《國家衛計委機關報》專欄作者。科普暢銷書《做個智慧的准媽媽》《子宮的秘密》作者。


TAG:子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