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什麼是內氣?解秘太極拳的內氣運行、結構及太極拳調整內氣的根本原則!

什麼是內氣?解秘太極拳的內氣運行、結構及太極拳調整內氣的根本原則!

太極拳是道家創編的內功力拳。拳是招式、是技法,是應用,而本體卻是內功。內功的本體是內氣,而內勁則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法則從筋骨通出的內氣。內勁是內氣的應用。本文想從訓練的角度談談什麼是內氣,結構怎樣及其運行的法則,以期為太極拳養生和步入太極拳之門做貢獻。

一、內氣是精、氣、神、意的化生物質其結構是先天真氣與後天真氣的聚合

內氣,醫家認為是做胎時父母給予的初始元氣。筆者認為,初始元氣只是內氣的根本,並不是內氣的全部。有的拳家認為,內氣就是臟腑之氣。這種觀點,筆者不敢苟同。筆者認為,臟腑之氣是人體雜氣,其中包含著病邪之氣,不能構成內氣的成分。有的拳家認為,內氣是經絡之氣。筆者認為,這種觀點略顯武斷,是對內氣的以偏蓋全。內氣應該是道家稱謂的「真氣」,即精、氣、神、意的化生物質。

依據道家「性命雙修」的學說,「性」即心,「命」即腎。這裡的「心」,並不單指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區域,即心臟、心血、大腦和腦幹這些藏精之所;這裡的「腎」,也並不 單指腎臟,而是包括腎臟在內的區域,即腎臟、血液、脊髓這些藏精之心在上,屬陽;腎在下,屬陰。依據陰陽交融相生相長的道理,心陽之精與腎陰之精相互交融,就化生出「神」與「氣」。神是具有思維意識的靈動物質,氣是精髓造出的血液 化生出的流動熱能,其中包括抵抗病邪的正氣、提供養分的營氣、支持流動的血氣。這些神氣是浩然正氣,又呈陰陽狀態,彌散在體表肌肉經絡之間的,屬陽,為經絡之氣;凝重而沉聚在腎臟、血管及脊柱周圍的,屬陰,稱為立命腎氣。因此,人體內氣的基礎或曰本體應當是精、氣、神的化生物質。

道家所講的「真氣」,有先天真氣與後天真氣之說。上面所說的,是失天真氣。下面要講的,是後天真氣,即先天真氣的用體。

作為一個健康養生的人,從醫理角度講,他(她)的身體要做到心腎相交,便百病不生;如果心腎不交,便會百病叢生,什麼高血壓、失眠、糖尿病、心臟病、尿毒症等等疾病都會在體內發生。心腎不交,是心火上炎,腎水注下,水火兩分離。心 腎相交,是陰陽和諧,水火相融,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因為人體陰陽平衡,內氣充盈瀰漫身體各個臟器、肢體各部位的筋肉組織,使其皆能獲取所需的營養物質,從而提高和增強了人體的免疫力,人體便因科學養生而健康起來。

道家的先賢們為了變「心腎不交」為「心腎相交」,從灶鍋煮水的自然物理現象中悟出了陰陽顛倒之理,按照一定法則將心之陽火引入小腹丹田,用丹田修鍊的陽火來蒸煮腎之陰水,使內氣達到陰陽平衡,滋養人體各部位的各個組織。這種營養物質便是後天真氣,是神、意、氣的化合物質。這種真氣練法,稱為陰陽顛倒功法。

道家的陰陽顛倒理論和後天真氣的修鍊法,為內功拳尤其是太極拳的內氣訓練點亮了一盞指路明燈。雖然這種後天真氣的訓練按照《易經?八卦》的象法從《未濟》到《既濟》要克服《睽》、《噬嗑》、《火》、《賁》、《家人》七個環節的困難,但「道者,反也」,「反者,道之動」的道家思想已揭示了後天真氣訓練必然成功的前景。只要習練者堅持正確的練法,下定決心,就一定能獲取後天真氣。先天真氣與後天真氣的關 系是相輔相成的。先天真氣是根本,後天真氣是干梢。干梢發展壯大了,又會反回來發展壯大根本。如此循環往複,從無極反太極,從太極返無極,人體內氣便增強增厚,生命質量得到提高,抗病能力得到加強,健康養生的水平也大大提高,同時,還為太極拳的應用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

先天真氣的化生是內氣的開式,後天真氣的化合是內氣的合式。內氣的一開一合就完成了一個圓圈的運動過程。由此引申出內氣「以根催梢」和「以梢帶根」的兩種太極拳練法。筆者認為這兩種內氣的調整練法都正確。如果能夠將這兩種練法結合起來進行內氣訓練,將是太極拳內氣調整的新途徑。

二、「用意不用力」是調整內氣的不二法門

心腎之精化生出「神」之後,並不就此停止了化生。神之陽與神之陰又交融化生出「意」來。意即「意識」,即人的思維活動。右腦的思維活動是形象的、假想的,屬陽性;左腦的思維活動是理性的、抽象的,呈陰性。右腦與左腦的思維活動相融 相合,就化生出真意來。意識具有記憶性、條理性、連貫性和覺悟性,這就為引領和支配內氣提供了好的條件。太極拳的內氣調整,恰恰是由意識來進行的。就如同抽水機引領著水升高就低一樣的自如。

因為有了意的引領,內氣便不再浮散和重滯。它可以按照確定的方向通過確定的方式集中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還可以通出體外並回收到體內。通過骨骼與筋腱的作用方式的,就是「內勁」;通過骨骼與肌肉叢的作用方式的,就是「內力」。如果通出的作用方式不純,同時從骨骼、筋腱和肌肉叢通出的,便是相混合的「勁力」。從太極拳的內勁訓練來講,應當嚴格地以意導氣,把內氣調整得方式越單純越好,不能拖泥帶水,纏雜不清,形成功夫並不高深的「勁力」。如果內勁清純,發勁時往往沒有身法肘手的外形動作;相反,「勁力」混雜,發勁力時身法手肘的動作很大,使人立判功夫低下。我們應當認真學習楊班侯、汪永泉兩代宗師的榜樣,將內氣調整得清純雄勁,隨意而至。用時即有,不用則無。有時神奇無比,無時聲消音息。

在用意調整內氣的訓練上,楊澄甫大師制定了「用意不用力」的原則。太極拳各派雖然在如何「用意」上各有一套方法,但「用意不用力」卻是各派公認的調整內氣原則。因此,練拳「用意」還是練拳「用力」,就是兩條意向相悖的練拳路線。練拳「用意」,才能貫徹「松、散、通、空」的理法,調整出和協而深厚的內勁。練拳「甩力」,就會干擾「用意」調整內氣的原則,使太極拳理法得不到貫徹,身體產生僵勁和不易化解的半僵勁。

據魏樹人老師介紹,汪永泉前輩曾披露過楊健侯宗師「用意」調整內氣時的功態,說他夜晚常常坐在蒲團上練靜功。這是道家的周天調息法,練的是真氣運行。真氣一旦在丹田成丹後,內功會強大無比。楊健侯宗師在指導弟子盤拳時,也注意教授練神、練意、練氣的功法。從楊健侯宗師練拳實踐和教練成果來看,「用意」調整內氣無疑是內功訓練的一條不可動搖的法則。

三、「陰陽魚」是「用意」調整內氣的表現方式

精、氣、神的化生物質是內氣。內氣與意相合,按照筋骨的作用方式調整,則是內勁。內勁的表現方式是陰陽魚的動靜功態。從這個意義上說,體悟出陰陽魚的變化規律,就是打開太極拳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太極拳練的是開合。說的開、合,並不單指外形姿態的開、合,更重要的是身體內部的陰陽魚開、合。陰陽魚開、合功勁的大小、強弱,決定了整體拳的功夫大小、強弱。因此,體悟陰陽魚的開、合法則,是太極拳懂勁階段法門。

陰陽魚的動靜功態,據我體悟,共有4種態勢:一是開、合相寓,二是對拉拔長,三是左旋右轉,四是雙轉風輪。

先談開、合相寓。意即開中有合,合中藏著開勢;上勢是合,下勢是開。比如楊氏太極拳85式的起勢。雙腳開步與肩同寬之後,用意念貫徹松、散、通、空的理法,內氣由意念引領將雙臂往身體兩側輕輕托起,左手背朝前,右手背朝後,兩手相對打了一個合式。隨著身體往右一轉,重心從左腳移到右腳,兩臂兩手便打出了開式。在合式中,陰陽魚是相對相合。在開式中,陰陽魚是相分相向。因為合中寓開,右手的虛勁與左手的實勁完成了第一次轉換。

在「左單掤」式中,隨著左腳往南邁出,剛才還是合式的雙手立刻隨著身法打出了開式,左手往南往前掤出,右手變擠與左手相分相向。這是典型的合中寓開、開中寓合式子。陰陽魚雖然相分,但不相斥,在相分中相向,藏著合勢。

再談對拉拔長。陰陽魚對拉撥長最典型的拳式是「倒攆猴」。該式是在贅身退走中雙掌輪番打出掤擠勁。它的特點是前邊的陽掌與後邊胸前的陰掌在相合中便相分相斥,陽掌與陰掌虛實勁在一合一開中變換了4次。左、右「金雞獨立」,也是陰陽魚對拉拔長的拳式。不同的是,左「金雞獨立」的陰陽魚是在身體前後上下對拉,右「金雞獨立」是陰陽魚在身體兩側拔長。

第三談左旋右轉。左右「野馬分鬃」、左右「雲手」和「斜飛式」都是陰陽魚左旋右轉的拳式。在「野馬分鬃」中,不管是左式,還是右式,陰陽魚都是在身體胸前相合,然後按右轉左旋的方式分開。在左右「雲手」中,陰陽魚雖然也是左旋右轉地開,但卻合在身體兩側。「斜飛式」與「野馬分鬃」的陰陽魚表現方式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斜飛式」虛實勁在兩手,「野馬分鬃」的虛實勁在兩肱。

最後談雙轉風輪。「翻身撇身錘」和「進步搬攔錘」是陰陽魚像風輪般轉動開、合的典型拳式。「翻身撇身錘」與「野馬分鬃」打的都是螺旋勁,所不同的是,「野馬分鬃」是右臂、手右轉,左臂、手左旋,而「翻身撇身錘」是身體前線與後線複合之後重心懸拋,陰陽魚兩極魚頭都往前往下地右轉,待到定勢的一剎那,陰陽魚相合之時也是相開之勢,形成鎚頭立刻轉換出的陰、實勁與對方中軸線產生的陽、虛勁相合。「搬攔錘」是搬式右臂陽勁轉動一圈時,與左臂的陰勁相合時相開,右臂陽勁變陰勁下沉,左臂的陰勁轉成陽勁向前開出,同時與對方打出兩個合式。然後,左臂陽虛勁下掛,完成了一個圓圈,而右臂的陽實勁往前往上掤擠,又與對方打出個合式。

有的習練者認為,「摟膝拗步」與「倒攆猴」是方向相反的同一拳式。根椐我的體悟,不能這樣認識。「摟膝拗步」的陰陽魚在身前的正、斜下方開合相寓,而「倒攆猴」的陰陽魚是在胸前開、合中對拉拔長。

在陰陽魚的開、合訓練中,有的醫家、拳家認為,「陰陽陰陽,都是陰動找陽」。根據我的體悟,這是望文生義!陰可以先動找陽,陽可以先動找陰,關鍵在「意」的引領。比如「左 金雞獨立」式,筆者從「下勢」換勢時,身前陰、虛勁從下往上浮動,帶動右腿翅形與右臂一同抬起,同時,背後一股陽實勁沿脊柱往下運行。在「右金雞獨立」時,陽、虛勁從右後側由下往上引動,帶動左腿翅形與左臂一同抬起,而左前側的陰、實勁卻從上往下運行。唯其如此,兩個獨立式才能穩健地完成。

筆者認為,不管是陰極先動還是陽極先動,內氣的陰陽魚都是「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太極拳論》)。動久思靜,靜久必動,陰陽兩極互靜互動;動必有方,靜定守中,切忌妄動,務須意純,這個基本要義,才是太極拳調整內氣的根本原則。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太極養生堂正式對外開課啦!

系列太極拳培訓學習課程助你一臂之力!

太極養生堂即日起面向全國太極拳愛好者推出系列太極培訓課程,將由太極養生堂創始人及總教練黃山先生親授太極功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趙琴老師告訴你練太極拳終生要苦學、深究、窮取的學問和功夫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