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臨江仙》被詞家贊為納蘭詞的「壓卷之作」,寫盡了詞人的凄苦之情
納蘭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詞人之一,他有一首被後人評價極高的詞作——《臨江仙?寒柳》,有人考證這是一首悼亡詞,但在詩詞界存在爭議。然而這首詞寫盡了作者的哀婉凄苦之情,令人不勝嘆惋。
臨江仙?寒柳
納蘭性德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這首詞的大意是:柳絮楊花隨風飄到哪裡去了呢?原來是被厚厚的冰雪摧殘了。五更時分夜闌風寒,這株柳樹也顯得凄冷蕭疏。皎潔的明月無私普照,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關懷。最是在繁茂的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回憶起當年的那個女子。夢裡又見當年和她幽會的情景,但是好夢易斷,斷夢難續。只好將愁思寄予西風,可是,再強勁的西風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憂愁。
湔裙夢斷續應難
這首詞的題目是《寒柳》,由此可知這是一首詠柳的詠物詞。上闋詠柳,下闋憶人。「飛絮飛花何處是」,開篇即入題:柳絮呀,楊花呀,你隨風飄到哪裡去了呢?這裡,楊花就是柳絮,蘇軾的《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寫的也是柳絮。「飛絮飛花何處是」,其實就是「飛絮何處是」,但這裡特別用了「飛花」的意象,除了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之外,還因為楊花在詩詞中是一個飄零無助的意象。傳說,楊花如果飄落到水中,就會化為浮萍。這個傳說是非常凄涼的,因為楊花本身就是飄零無根之物,好容易在水裡落了腳,卻又化為浮萍,依然是個飄零無根之物。「飄零無根」至此便有了一種宿命的悲劇感。
轉教人憶春山
「層冰積雪摧殘」,這是對上句的回答。詞人發問柳絮飄飛生涯的命運歸屬,然後自問自答說「層冰積雪摧殘」, 「層冰積雪」語出《楚辭?招魂》:「層冰峨峨,積雪千里」,聯繫它的出處,可以這樣理解:柳絮離開了柳樹的懷抱,飛到了一個極為寒冷的地方,既然那裡那麼冷,為什麼你不回來呢?詞的題目是「寒柳」,詠的是「柳」,為的是「留」。而柳絮到的是一個極為寒冷的時節,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這極可能是一首悼亡詩,詞人是希望伊人留下來。
層冰積雪摧殘
「疏疏一樹五更寒」,這裡把夜闌、更殘、輕寒這些意象付諸於柳樹身上,使柳樹獲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樹更加順理成章地成為詞人的情感投射的客體。「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遞進一層,似在說明月無私,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照耀,一般關懷。貌似在寫明月,實則是納蘭自況:柳樹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減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愛;伊人就算永訣,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下闋轉折,由詠柳而轉為憶人。「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是說尤其是在柳絲搖落深秋季節里,我更免不了去想起當年的那個女子。春山既可以比喻為女子的蛾眉,也可以用作女子的代稱。由柳葉的形態聯想到蛾眉的妙曼,聯想到心愛的女子,過往的故事……一切順理成章。接下來繼續追憶:「湔裙夢斷續應難」。舊時習俗,三月三日上巳節這天,女人們會相約一同到水邊洗衣,來洗去一年的晦氣。此時,詞人又夢到了這一幕。夢中景象,歷歷在目,怎奈好夢難圓,夢斷難續。「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夢已醒,人已非,往事難復回。詞人只好將愁思寄予秋風,然而,再強勁的秋風,也吹不走詞人的憂傷。如此感傷的情調,直令人扼腕嘆息。
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這首詞生動地表達了作者深情思念,語調悲涼,感情凄惻,極盡纏綿低徊的凄苦之情,讀後令人不勝悲愴。這首作品是納蘭集中得到後人大力推薦和讚譽的佳作之一,就連對納蘭詞評價不高的陳廷焯也贊其為納蘭詞中的壓卷之作,如此評價毫不為過,因為像詞中「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這些性靈之句,就非摯情摯性之奇男子無以得之。更何況詞中所表達的低徊纏綿、哀婉凄惻的感情所散發出的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了。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這個千古名句,如果能說出它的完整出處,足以證明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TAG:古今風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