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五胡亂華: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書寫中國歷史最慘痛一頁

五胡亂華: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書寫中國歷史最慘痛一頁

古代社會經濟資源主要依存於土地,在兵燹水旱災害交迫下,田野荒廢,農民因生活陷入絕境而不得不墮落悲慘的流亡之途,乃成為所謂「流民」。

流民」此一名詞,紀元前二世紀末大歷史家司馬遷於其名著《史記》中已常用,指的便是如上喪失生計之資、彷徨無所依的失業農民群滔滔流亡潮掀起又加大破壞生產關係,移動幅度增廣,互為因果,社會存立基礎終發生動搖。

五胡亂華: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書寫中國歷史最慘痛一頁

西晉中後期八王之亂,加以天災連年,胡人遂乘時入侵。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區,自稱漢王晉懷帝永嘉四年劉淵死,子劉聰繼位。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殲滅十萬晉軍,又殺太尉王衍及諸王公。旋攻入京師洛陽,俘獲晉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史稱「永嘉之亂」。

五胡亂華序幕揭開,永嘉元年(紀元307年)劉琨受命新任并州刺史,赴山西太原就職途中所目睹,記述時尤其如下之句:「臣自涉州疆,目睹睏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於路。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積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較漢末更為嚴重的人口問題與流民問題,從而發生。

離家背井,情緒原已抑鬱沉重的流民群,當忙於內戰晉朝統治階層對之漠不關心,抑或處置方法上失當時,複雜的心情已易轉化為憤怒。而移動到達地突然增加眾多的流民,與土著間感情以及現實的糧食供應來源,又都會隨時製造糾紛

飢餓、壓迫、歧視、仇恨諸因素交織,社會問題的死結愈纏愈緊,流亡潮惟一的出路只有化為群盜,或與移住地土著不良分子共同擾亂治安,於是暴動如火如荼展開。

五胡亂華: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書寫中國歷史最慘痛一頁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立於戰火之外被劃為異民族移住地的區域,成為流浪農民集體移動理想的目的地。此一風氣,而且早自漢末動亂期已形成烏桓、鮮卑的壯大與加速漢化,與巨大漢族流民力量投入關係緊密,乃史學界所共知。

晉朝大亂,流民與異民族合流現象愈益加大,漢化了的異民族指導者非只受漢族叛亂鼓勵,蠢蠢欲動,抑且便因投奔漢人教唆而捲入叛亂渦漩。

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便是中國歷史寫下最慘痛一頁「五胡亂華」的成因

十六國先後出現,大體同一模型劉淵以「遠人歸附者數萬」而開創獨立局面,李特、李雄父子尤其自身便是典型流民

五胡亂華: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書寫中國歷史最慘痛一頁

劉淵(?-310年),字元海,新興(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領冒頓單于之後,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八王之亂時諸王互相攻伐,劉淵乘朝廷內亂而在并州自立,稱漢王,建立漢國(後改為趙,泛稱前趙,亦作漢趙),308年稱帝,310年病死。

惟其如此,退向江南的東晉政權固須重視南渡流民問題,北方五胡諸國同樣都以安置流民為事業起點,其支配地位的穩固與否,流民問題處置是否適當是關鍵所在

石勒奴隸身份在飢餓暴動中崛起,他的強大趙國便建立於與流民良好關係上。石氏滅亡,又因後繼者損毀此一基礎,如石虎時代的「百姓失業,十室而七」。而石氏政權流人都督苻洪、苻健父子,又因得遣還關東的秦、雍流民擁護,把握建立秦國的機運。

遼河流域慕容廆勢力伸張,原因並不例外,《晉書》記載:

「(永嘉初)連歲寇掠,百姓失業,流亡歸附者日月相繼。……建武初,元帝承製拜廆假節、散騎常侍、都督遼左雜夷流人諸軍事……流人之多舊土,十倍有餘……南摧強趙,東滅句麗,開境三千,戶增十萬。」「流人」字樣如同苻洪,被列入東晉所給付官銜已堪注目,流民之為燕國事業基礎也可完全明了。

河西的張氏漢人割據政權也是,《晉書》張軌傳記載,洛陽淪亡,長安尚存期間,「中州避難來者,日月相繼,(軌)分武威置武興郡以居之」,與慕容廆新置冀國等四郡的情況,正復相同。

五胡亂華: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書寫中國歷史最慘痛一頁

石勒稱王於襄國後,特意回到故里與父老鄉親歡宴

石勒(274年-333年),字世龍,羯族,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奴隸皇帝。石勒投靠漢趙(前趙)劉淵,在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為根據地,先後滅了王浚、邵續與段匹磾等西晉在北方的勢力,又吞併曹嶷。前趙平陽政變後正式與劉曜決裂,319年十一月稱趙王,都襄國。329年吞併關中取上邽滅前趙。北征代國,令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的國家。石勒實行多項措施,推動了文教和經濟的發展。

兵禍中流亡潮, 從預定目的地的選擇與行動相一致,其移動並非盲目有組織的流民播離,也自漢末已開其端。

晉朝永嘉前後, 北方社會秩序混亂,得鄉黨擁戴的地方豪族或 「塢主」 ,一方面結集農民自衛, 一方面也表現為他鄉移來流民的保護者野心家且於此機緣中積極招徠。因此, 規模較大的塢壁、塢壘中, 往往聚有數千流民避難,並予流民武裝化,組織軍隊

與 「塢主」 意義相似, 則流亡行動展開時的領導者 「 行主」 , 所謂居稱塢主, 行稱行主, 原屬二而一的人物。 此類流民集團領袖均以組織能力強,才識手腕高人一等被推戴, 凡關於目的地的選定流浪途中的紀律同伴間傷亡疾病與其他互助救濟事業,都須面面兼顧。

五胡亂華: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書寫中國歷史最慘痛一頁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有名的例子, 便是四世紀前半祖逖,他於永嘉喪亂之際,率領親黨數百家自故鄉河北省北部范陽郡避難淮、泗,抵達泗口 (今安徽省五河縣西北,泗水、淮水合流地方), 再渡江向京口 (今江蘇省鎮江市) 移動。

另一個有名的例子, 又是同時期自山東省向南移動, 由郗鑒指導的數萬人大集團,東晉政府成立後接連王敦、 蘇峻兩次反叛, 郗鑒集團都曾站在政府立場, 對鎮壓反叛盡大力。

被消滅的逆臣蘇峻也相同, 《 晉書》 說明他由塢主而為行主的經過:「 峻少為書生, 有才學……永嘉之亂,百姓流亡, 所在屯聚,峻糾合得數千家結壘於本縣……遠近感其恩義,推峻為主。 ……率其所部數百家泛海南渡。既到廣陵, 朝廷嘉其遠至, 轉鷹揚將軍。」

五胡亂華: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書寫中國歷史最慘痛一頁

祖逖 劉琨 聞雞起舞

而當北方全域淪陷前後, 中原各地流民被迫步步退縮到已成多數流民收容所彭城地區, 再須後退時,流亡潮最大一波於是展開, 便是以彭城為中途站的指向淮南與長江下流域江南

移動波瀾如何廣闊, 從《 晉書》 王導傳所形容 「 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 可以想像。 東晉朝代以如上向南遷徙的流民潮主流支持而得成立與延續, 其後南朝宋、齊、 梁開國君主家族劉氏、 蕭氏祖先, 都繫於此大移動時代渡來, 而其所由, 又均彭城方面。

移向江南的流民幸能於新環境中獲得安定。 在北方五胡十六國興亡頻頻, 流民浮動卻百年間未曾停止, 且其形態急速向強制性被動的暴力移動轉變。

兵禍嚴重損耗人力, 在人口原已大量減少的時期,戰爭目的, 因此非單純要求土地, 更要求人力資源的補充。 換言之, 轉移敵方人口以充實自身地盤內兵源與經濟基盤。 所以一次戰役結束,附著便是被掠奪人民全數移住的事實,對象也共同包含漢人與胡人。 此一現象, 漢末—三國已然, 五胡時代尤甚

五胡亂華: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書寫中國歷史最慘痛一頁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

《晉書》中自五胡十六國前期漢國劉聰驅掠長安士女八萬餘平陽, 攻陷三渚二萬餘戶遷平陽,以至後期北涼沮渠蒙遜南涼, 徙其眾八千餘戶而歸,夏國赫連勃勃襲南涼, 驅掠二萬七千口而還等記錄,不絕於有關傳記。 此其一

其二, 基於政治或經濟政策需要,自身土地上人民又往往被移住指定的新地區, 被移住同樣涉及漢族人民與包含支配者自族的胡人,也同樣自三國時代已開其端。 如此附著了強制力的人民移動,須在南北朝均衡局面中, 逐漸緩和而至中國恢復統一期始終止

惟其如此, 二世紀末迄於六世紀末的全盤過程,可謂民族大移動時代, 無論漢人或進入漢族中國的所有胡人全被投入此一鑄煉洪爐, 地區相互間流動率之高,時間之久,人數之眾,流動幅度之廣,都屬空前。

四百年徹底性漢—胡混血東 南、西、北各個方位人民重新編組的結果, 便是續寫更輝煌中國歷史之頁的新漢族誕生

五胡亂華:流民群盜異民族三位一體書寫中國歷史最慘痛一頁

姚著中國史 姚大中 著 華夏出版社

士人風骨凸顯,工匠精神鵰琢,民國大家遺風

作者姚大中,台灣東吳大學教授,早年畢業於中央大學法商學院政經系,後在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政治經濟所專職研究中國古代史。

姚大中先生集傳統士人風骨與匠人精神於一身,對中華文明飽含熱情而又異常冷峻:「中國歷史是偉大的,但沒落的世家子而盡緬懷昔日榮華,表示的惟是懦弱。知恥庶近乎勇。忘懷歷史的民族註定滅亡,顧影自憐或自怨自艾,又或只會自打嘴巴,同樣為沒出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