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的一天:雲山之巔的求學路 留守兒童騎馬改拼車

中國人的一天:雲山之巔的求學路 留守兒童騎馬改拼車

幾年前,被稱作「雲山之巔」的桂林木洞山屯,有3名留守兒童一直騎馬上學。如今,深山的變化持續發酵:過去的爛石懸崖路開始修了一段水泥路,村民建了新房,買了新車,還著手經營高山旅遊,就連孩子們也放棄了「寶馬」,改成拼車上學。(攝影/視圖空間 編輯/汪曉為 《中國人的一天》第2945期)

木洞山屯海拔1260米,是一個瑤族小山寨,屬廣西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平等鎮琉璃村委。因長年雲霧縈繞,山高路遠,當地人稱之為「雲山之巔」。從2011年開始,山寨里有3個留守兒童石黃軍、黃陳斌和黃凌燕每天靠騎馬上學。

廣西是打工大省,3個孩子的父母都奔赴廣東打工了,只有春節回家,平時都靠爺爺奶奶養育。黃陳斌的爺爺黃鳳軍說,他們3戶人家分別用3匹馬,送孩子上學。

木洞山屯距村委的教學點約8公里,全是泥石路且未通班車,還會途徑一段懸崖路。有一個叫「龍頸坳」的地方,幾乎是垂直向上或向下,孩子們上學或放學時,都要經過,因為這條捷徑可節省約600米路程。

騎馬到學校需一個半小時。夏天,早上6時起床,半小時後出發。冬天,學校9時才上課,就晚半小時起床。圖為黃陳斌的爺爺將黃凌燕抱上馬。

農忙時,3戶人家每天派1名家長送孩子上學。到學校後,馬被栓在學校門口的田裡吃草,家長返回村裡,下午3時許又步行去學校,接孩子回家,共四趟,路上花6個小時。如果家長們有空,有時也會一起相送。

從學校回來,大多是上岥路,馬會走得快一點。反而上學,多是下岥路,人坐在馬身上,身體傾斜向下,馬會走慢一點。意外的是,2015年3月剛開學,黃陳斌家的馬跑進深山了,他只好與黃凌燕同坐一匹。

日久生情,黃凌燕在上馬前會撫摸這個守護自己的「坐騎」,她覺得這匹馬最辛苦,每天要馱兩個人。

黃凌燕的奶奶蒙炳花說,孫女很乖巧,很懂事,也很好學。大家都說孫女長得漂亮,叫她「小燕子」,她也是全班第一名。

幸運的是自小學2年級開始,3個孩子來到龍勝平等鎮中心小學就讀,開始住校。起初,爺爺們買來摩托車接送。而自2017年9月起,他們乾脆與隔壁村的14名孩子家長商量,摩托車走山路過於危險,不如大家湊錢租兩台車,專門接送孩子。

家長們一拍即合,每人每年900元的價格,租來兩檯面包車,周五下午到學校接孩子回村,周一清晨,又送到學校。從3孩子騎馬上學到與隔壁村的共14名孩子拼成上學,孩子們相對安全多了。圖為村裡新修的便民候車亭。

過去,碰到下雨天,孩子們不能打雨傘,騎馬時雨會打濕衣褲和鞋子,只能用塑料紙將孩子整個身體包裹起來。如今每天都有「專車」接送,大山裡的上學路就簡單快捷了許多。

負責接送黃凌燕等幾位小朋友的是一輛七座麵包車,而且駕駛員是一名老司機,就算山路顛簸也很放心。

上下學的「專車」在嵌在峭壁的山路上行駛。

改拼車上學後,閑下來的馬兒黃鳳軍盡量不讓它乾重活。

當然,村裡的變化也不只是這一些。2015年還是泥路的山屯,已經開始修通了一段約1公里的水泥路。村委主任陳日富介紹說,這一公里水泥路,也是上級政府關心,村民一起出力,才修好的,「下一步再爭取更多的資金,盡量修長一點。」

在木洞山屯的村口,新佇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木洞山屯要建避暑山莊,已有30多位村民自願投資。黃鳳軍說,這幾年村民通過在外做生意、打工、種植經濟作物,生活逐漸好了起來,大家就想到在高山上開農莊、搞飯店,一起發家致富。

除此之外,有的村民還買了車,建了新房,但這些也許並不是他們最為關心的,他們更看重大山裡的教育與孩子們的未來。圖為石黃軍小朋友在聽課。

黃凌燕的奶奶蒙炳花說,她並不在意孫女將來能有多大出息,能掙多少錢,住多好的房子,但希望孫女這代人有文化,能走出大山,爭取以後開車回家。圖為孩子們在食堂吃營養午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人的一天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的一天:花甲老人隱居深山三年 只求做世界最好古琴

TAG:中國人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