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7)周公吐哺:奠基八百年周政,遺風三千年中華——《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17)周公吐哺:奠基八百年周政,遺風三千年中華——《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原標題:(17)周公吐哺:奠基八百年周政,遺風三千年中華——《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制禮作樂的周公姬旦,本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同母弟,被後世奉為西周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並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武王滅商建周二年後崩,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懷抱成王攝政當國。時管叔、蔡叔煽動殷族後人等發動「三監叛亂」,周公率軍平定,後封建一千餘諸侯國,營建東都,建井田制,制禮作樂,建章立制。一時天下歸心,華夷大治。


周公為後代儒家所尊崇,源自於其「明德慎罰」的行政思想和政治理念。據說在其攝政時,為招攬天下賢能之士為朝廷服務,曾經「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士」(這就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來源。典出《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周公姬旦派長子伯禽(又稱禽父)去管理地(魯國是周公姬旦的封國,而魯國的第一任國君是伯禽,姬旦沒有去封國做國君),臨行時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還記載了周公寫給自己即將上任的兒子伯禽的一封「家書」,被後世奉為中國第一個「皇室家訓」,其中主要內容是:

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險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記而守以淺者,廣。去矣,其毋以魯國驕士矣!


大意是: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親戚,不讓大臣抱怨沒被任用;故舊老臣如果沒有發生的嚴重過失,就不要隨意拋棄他;不要對某一人求全責備。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會與牛競爭力的大小;即使飛跑如馬,也不會與馬競爭速度的快慢;即使像士大夫一樣有智慧,也不會與士大夫們競爭智力高下。德行廣大而以謙恭的態度自處,便會得到榮耀;土地廣闊富饒而用節儉的方式生活,便會永遠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便會更顯尊貴;兵多人眾而用畏怯的心理堅守,便會戰無不勝利;聰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態度處世,將會獲益良多;博聞強記而用膚淺自謙,將見識更廣。上任去吧,不要因為魯國的條件優越而對有學問的士大夫們驕傲啊!


史載周公在致政(即退休)二年後病逝,成王將其葬於文王墓旁,以示敬重。


博按:漢初賈誼曾論及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西漢,賈誼 ,《新書·禮容下》)。此言雖有虛謬之贊,但卻從一個方面說明周公之於中國先秦歷史的重要性。亦如我們今天無意間經常言及「夢周公」,行「周公之禮」,都與這位遠古的聖人周公有關。而客觀而言,周公的禮樂之治開啟了華夏第一個文明社會,為我國民族融合、政治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對我國民族文化傳統形成具有開宗立脈的重大意義,至今中華民族文化心理之中重倫理、輕逸樂、好儉樸、勇獻身的君子風度和集體精神,皆根源於周公。因之,太史公司馬遷亦把周公作為儒家傳統中「立德立功立言」的最早楷模。

我們在當下重溫周公故事,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其一,周公吐哺待士之風,既應為後世當今所效法,亦應為後世所引鑒。首先,在強調明君良相的人治體制下,國家的富強和社會的穩定,確實需要有周公之樣的領袖來吸引各類人才來實現。周公從殷商的衰亡和周朝建政的艱辛中體會到人才(如姜太公等)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所以能夠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以待天下之士。而這樣的待士之風雖然在後世曾有開國君主如劉邦、劉秀等人能夠效仿之而開國創業,但其待士之誠卻已遠去周公之誠。何也?以皇權在周以後不斷集中於一族一人之手,高高在上的皇權已與們的距離越來越遠,一方面真正的開始對皇權敬而遠之;一方面,一些企圖依附於皇權假士們,則要麼企圖成為既得利益者,要麼成為皇權的覬覦者,成為朝代的掘墓人。以此觀之吐哺待士之風,僅僅是人治體制下用人的不二良法,以周公的智慧和閱歷或可為之,推之後人,則幾無實踐的價值;當然,在那個時代,我們只能讚美周公的做法,我們當然不能要求他能夠深刻認識到,倘若真正要把們請到朝堂上來,必須依靠良好的考核之法和公平的競爭機制。其二,周公的聖行深為孔子所心儀尊崇,所以《論語》中他說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又言:吾從周。孔子所以推崇周公,其中最重要原因就在於對周公所建立的政治體制之嚮往,對周公的禮樂德治思想的敬仰。尤其觀周公誡伯禽之語,其背後實飽含其守身修德、治國用兵的樸素辯證法,亦是中華民族內守自省文化心理的遠古回聲,亦在此後三千年歷史文化傳承中給中華民族打下深刻的思想烙印,至今仍難以磨滅。其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周公所創立的儒家文化(後被孔子發揚光大)亦有其消極虛偽的一面,例如過分強調保守和消極,強調等級和禮儀,以及其輕農輕商和重官重士,亦成為禍及今人的劣根性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鏡像 的精彩文章:

蕭太后臨朝:最著名的異族女人,最成功的人生贏家

TAG:國史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