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中國手機銷量榜淺析 小米仍未滿血

2017中國手機銷量榜淺析 小米仍未滿血

【手機中國】近幾年,業內人士對於智能手機行業的預測普遍悲觀,類似「明年的手機市場競爭將更加殘酷」這樣的論調想必大家都能背下來了。可是,言辭雖然陳舊,但事實卻的確如此。就拿剛過去的2017年來說,各大手機品牌可謂有喜有悲,有的被迫「賣身」,有的強勢「回春」,有的則穩中有進,具體我就不對號入座了。

而對於普通看客而言,反映一家品牌活的怎麼樣的最直觀體現就是其過去一年的銷量了。如今2018年已經過去3周時間,即便某些手機廠商選擇迴避銷量的公布,專業的調研機構也會及時來上一記神助攻,到底2017年賣了多少手機,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

集團化特徵愈發明顯

日前,騰訊科技從國際調研機構GfK獲得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據悉GfK採用的是sell-out出貨量統計方式,統計的是從廠商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的出貨量,因此數據更接近人們心中默認的認知概念。

具體的,華為(包括榮耀)以1.0255億的銷量強勢登頂,而線下雙雄OPPO和vivo則緊隨其後,兩者僅相差500多萬銷量,上演驚心動魄的飆車大戲。曾經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的三星「退居二線」,份額甚至不及魅族、金立等品牌。

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排名

在馬拉松比賽中,第一集團和第二集團等辭彙被用來比喻跑在不同賽程中的選手們。而從上面這份手機銷量榜單來看,集團化的趨勢也相當明顯:華為+榮耀以億級的銷量遙遙領先對手,第二名的OPPO市場份額被拉開5%;而小米、蘋果和vivo等5000萬級品牌則可以看成是第二集團,其中小米依靠著去年的驚艷表現重新站了進來;再往下,魅族、金立和三星守住了第三集團的位置,其中三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跌到2%;最後,百立豐旗下的樂豐手機和聯想進入到前十。

格局仍在變化

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在2016年的一次演講中是這樣宣稱的:未來3-5年,我們必定是全球市場能存活下來的2-3家手機廠商之一,也是中國市場能活下來的1-2家主流手機廠商之一。

姑且不論這幾個數字以及余承東對行業的預測是否準確,我們看到的一個事實是,中國手機市場的格局依然在發生變化,主流手機品牌數量逐漸減少,行業領頭羊的龍頭效應更加突顯。說白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中國智能機市場品牌銷量份額趨勢(數據來源GfK)

GfK去年發布的一張「中國智能機市場品牌銷量份額趨勢」圖發人深剩2015年9月,中國智能機市場前5名總份額為60%,第6—10名為27%,第11—20名為8%;一年後,前5名的總份額增加到65%,第6—10名縮減到21%,第11—20名縮減到7%;到2017年9月,這一格局再次發生大變,前5名的市場份額增長到高達80%,而第6—10名降到11%,第11—20名僅剩下4%。

不難看出,以往相對穩定的「倒三角」格局已經被打破,「T」形格局儼然已成。按照這個趨勢,「T」形的橫杠部分會越來越長,而豎杠部分則會越來越細。反映到手機廠商上就是,未來主流手機品牌的數量將減少,至少要進入前5的位置才是長久之計,而排名越靠後的廠商,生存壓力將加劇,生存空間將被壓縮到極致,如何突圍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

小米沒那麼「好」,魅族沒那麼「差」

儘管2016年小米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日子,但根據同一家機構的數據對比來看,小米2017年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增長並不多,僅僅從10%增長到11%。面對華為、vivo等品牌強大的競爭力,小米顯然已經難以在國內尋求到大的突破口,轉而投身海外。

2017年,小米海外市場捷報頻傳,多個國家地區的市場份額快速上升。在頗為重要的印度市場,小米甚至超過三星,成為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而據路透社報道,小米有望在2019年年中之前在印度開設100家「小米之家」。

可以說,海外市場的瘋狂開疆擴土讓小米在2017年實現了雷軍口中的「逆轉」。即便如此,小米對於失去的國內第一也充滿渴望,小米公司副總裁汪凌鳴(主要負責銷售和服務業務)日前對外表示,小米計劃用十個季度的時間,也就是兩年半重回中國第一。事實是,小米目前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不及華為+榮耀的一半,要想實現當年的輝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國內前5大智能手機廠商當中,只有蘋果的市場份額同比2016年有所下降,其他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而排名前三的華為、OPPO和vivo增長最迅速,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蘋果和小米很有可能會脫離到下一個集團。

而作為小米曾經最針鋒相對的對手,魅族如今已經淪為二線品牌的代表。根據魅族官方公布的數據,2017年魅族全球銷量為2000萬台,相比2016年的2200萬台下降9%,這個下降建立在整個市場萎縮的大背景之下。

魅族是2017年動蕩最大的手機廠商之一,魅族內部架構先後調整,魅族和魅藍分家就是一個縮影。據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兼魅藍事業部總裁李楠在魅藍S6上公布的數據,魅藍2017年的產品數量從10款銳減到4款,但總銷量依然超過1800萬台,這說明魅族年初制定的精品計劃初見成效,「用戶願意為精品買單」。

相比之下,去年一年僅發布PRO 7一款旗艦的魅族,市場表現並不如魅藍來的亮眼。對於廣大魅友來說,他們將心中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黃章的回歸上。不出意外,黃章重新回歸打造的15周年紀念款旗艦魅族15 Plus將在今年春季亮相,我們很難說魅族已近夕陽,但15 Plus卻是魅族存活的救命稻草所在。

總結

淺析完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各大品牌的表現,2018年的輪廓也越發淺析。可以預見的是,排名靠前的幾大手機品牌將繼續擴張領土,小眾品牌和二線品牌的生存空間被嚴重限制;不管品牌位於哪個集團,出海將成為促進增長的重要手段;機海戰術早已失效,精品策略才是王道,好產品對於消費者來說不會差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中國 的精彩文章:

輕薄又強大 小米筆記本Air i7獨顯直降400

TAG:手機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