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搖滾了二十多年的吶喊之聲,亦有玫瑰凋零的味道,如今已成絕唱

搖滾了二十多年的吶喊之聲,亦有玫瑰凋零的味道,如今已成絕唱

英國當地時間 1 月 15 日,毫無徵兆地,我們突然失去了小紅莓樂隊(The Cranberries)的主唱桃樂絲(Dolores O" Riordan),舉世哀悼。

據說,桃樂絲原本計劃著在近日錄製全新版本的反戰名曲 Zombie,奈何天不遂人願,此曲終成絕響。

或許你對桃樂絲的名字並不熟悉,但只要你聽過王菲的歌,看過高曉松的《曉說》,那麼,你就一定聽過這個聲音——《曉說》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用 Zombie 作為片頭曲。

這是一首令人頗覺「辛辣」的搖滾名曲,因為它的背後,是一段陰沉沉、灰濛濛的歷史。

1916 年,愛爾蘭人民為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而發起武裝起義,卻遭到英軍暴力鎮壓,起義領導人幾乎全部被殺。而在戰火紛飛中,有兩個無辜孩子被炸死。

歷經連綿不絕的戰火洗禮,「反戰」幾乎成了所有愛爾蘭音樂人固有的情節,哪怕是在這首看起來在歌頌愛情的歌曲之下,也隱藏著深深的反戰情節。它並非只是在簡單的向戀人訴衷情,而是小紅莓站在愛爾蘭人民飽受戰火折磨的角度,告訴世人自己對現狀的悲哀、對戰爭的痛恨、對和平的期盼……

同樣的,1999 年 4 月 27 日,北約發動對南聯盟空襲戰爭後的第 31 天,小紅莓推出了新專輯 《Bury the Hatchet》。它本該譯作「言歸於好」,但遇上了這樣的突發戰爭,恐怕更該翻譯成「埋葬戰斧」,歌曲《Dying in the Sun》就是這個專輯中最為舒緩的一首歌。

伴隨著悲涼的緩拍,桃樂絲的歌聲一掃原本的空靈飄渺,變得如此鏗鏘有力。而你若細細聆聽,會發現在凝重的氛圍與憤怒的吶喊背後,其實也蘊藏著對頑強生命的讚頌,就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照進了深不見底的黑暗之中。

鋼琴音符緩緩流淌,中間夾雜著聲幾不可聞的孤狼嚎叫,瞬間將人帶入了一片靜謐詭譎的森林中,零星日光下澈,卻照不亮眼前的世界。

桃樂絲的歌聲恰在此時響起,反覆吟唱的那句「like dying in the sun」,就像深淵中人無望的呼喊,最後漸漸消散——她將那份搖搖欲墜的生氣與哀愁唱得淋漓盡致。

當時,唱這首歌時的桃樂絲已經為人母,歌曲中已沒有了早年的激烈情緒,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不見悲喜、靜水流深的感覺。

人們說,這首歌有玫瑰花凋零的味道,又像是在每一束陽光中飛舞的塵埃。

她的花腔聽著好像氣若遊絲,偏又不絕於耳,那是獨屬於她的溫柔與堅韌,每一個音符,都如此深入人心。

時光易逝,歲月無常,如今,天使般的歌聲永遠停留在了桃樂絲 46 歲的年華中。願天堂中的她得以安息,再不必唱起 Zombi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情叭叭 的精彩文章:

少女躲衛生間割腕,因一字簡訊獲救,可幸運不會眷顧每一個人

TAG:娛情叭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