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和HBV可以共存:乙肝、肝硬化、肝癌三步曲的宿命論可以休矣
說起乙肝病毒(HBV),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恐懼。其實,乙肝病毒的人體的關係可能沒有這麼緊張。
乙肝病毒是寄生者,人體是寄主。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體和HBV已經形成了一定程度穩定、和諧的關係。從而使得HBV對其寄主的危害作用傾向於減弱。
目前我們國內的乙肝患者多數為慢性乙肝,那是因為此類病人多數是母嬰垂直傳播,在嬰幼兒時期即感染上了乙肝病毒,常常因當時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健全,致使病毒進入機體後,免疫系統無法識別和攻擊病毒,醫學上稱之為「免疫耐受」,通俗點理解就是病毒與人體暫時的、相對的「和平共存」,而這個「和平共存」的時間長短不定,可以是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甚至終生。當然,需要抗病毒時及時遵醫囑治療,不需要抗病毒時忘掉它,開心生活,你覺得呢?
乙肝確實也有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肝癌,但「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並非每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必然經歷,有上述發展過程的畢竟只是少數。
陳某,早在20年前體檢時,檢查出來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如今已經80有餘,人仍然很精神,很健康。如果廣泛調查,就會發現,這種健康存在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並不是少數。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在未經治療的乙肝感染者中,無癥狀病毒攜帶者每年發生肝硬化的比率只有0.9%,而慢性肝炎病友每年發生肝硬化的幾率也不超過3%。肝癌的發生絕大多數源於肝硬化,但發生率也相當低:無癥狀攜帶者及慢性肝炎病友每年發生肝癌的幾率不超過0.6%,即使發展到肝硬化,每年的肝癌發生率也不超過4%。而且,多是自身生活惡習造成的,比如喝酒、抽煙、熬夜等等(注意,遺傳因素也有一定程度上的關係)。
對於無肝癌家族、病毒低或者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乙肝感染者,肝癌發生的可能性更低。因此,乙肝病友不必對乙肝三部曲憂心忡忡,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有正確的應對措施。
些不良醫生或媒體斷章取義歪曲理解乙肝的自然病史發展過程,盲顧概率的問題,用「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來替代風險概率的科學解讀,實質就是利益驅駛,想嚇唬乙肝病友,
網上流傳喝巴馬藤茶可以治乙肝,這是誤導。首先,這並不是葯,談不上治。其二,也沒有任何權威數據表明對乙肝治癒、轉陰有作用。單從這種植物的成分分析,它含有均衡的硒、黃酮等,那麼確實具有修復肝細胞,養肝排毒的作用。但這屬於養生的範疇。
說到養生,它當然養肝的唯一的選擇。硒在大自然中也並不稀缺。中國有很多地區都是富硒之地。比如湖北施恩,其產的農作物,包括水稻都是富含硒的。那麼,平時多吃些新鮮的、天然的蔬菜水果,本身就是個很好的養肝方法。
總之,乙肝病毒攜帶者(病患者)不要悲觀,積極樂觀上的心態,這就是阻止乙肝惡化發展,預防肝癌的一劑良藥。


TAG:肝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