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年新風口,創新在提速,互聯網將帶來哪些新的驚喜?

新年新風口,創新在提速,互聯網將帶來哪些新的驚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靜

登錄微信語音聊天、隨處可「掃」的二維碼、加速湧現的無人超市……我國互聯網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催生了一個個新興領域,不僅滿足了人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需求,也為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2018年,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互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將繼續取得新突破,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什麼是過去一年中互聯網給生活帶來的最大改變?是坐在餐廳拿出手機點菜下單,是走出地鐵站騎上一輛共享單車,還是向家裡的智能音箱詢問當天的天氣?

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融合不斷深化,創新不斷提速,逐步滲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每個角落。今年,互聯網的風口將會講述哪些創新故事?

夯實發展新基礎

不斷夯實的基礎設施,讓互聯網能夠更好地發揮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基礎性、關鍵性支撐作用

「2017年我的手機賬單里,長途費和漫遊費沒有了,套餐里的語音通話經常用不完,數據流量卻總是不夠用。2018年我把手機流量套餐升到了每個月6GB。」南京白領王瑤佳這番話折射出的,正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的變化。

「提速降費」成為2017年關鍵詞之一。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寬頻速率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有86%的家庭用戶使用20M或者更高速率的固定寬頻產品。4G全面普及,截至2017年11月底,14.1億行動電話用戶中,4G用戶佔比接近70%。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全面取消,流量資費步入下降通道。截至2017年11月份,全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29.8億GB,平均每位用戶的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為2.39GB,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50.9%。

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加速布局。中國IMT—2020(5G)推進組日前正式發布了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第一批規範。通過第三階段測試,預計在2018年底我國5G產業鏈主要環節將基本達到預商用水平。

與此同時,《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編製出台,計劃全面推進部署IPv6,將用5年到10年時間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IPv6商業應用網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表示:「行動計劃要求大力發展基於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這有助於提升我國互聯網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力地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地位。」

不斷夯實的基礎設施,讓互聯網能夠更好地發揮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基礎性、關鍵性支撐作用。

物聯網打開新局面

在人與人的網路連接之外,人與物、物與物的網路連接已順理成章,IPv6的演進為物聯網拓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目前採用的IPv4地址為32位編碼,最多可產生約43億個IP地址。但物聯網要求每個設備都聯網,那這個數字就太小了,IPv6採用128位地址,將地址空間擴大到2的128次方,這個數字相當於地球上的每一平方米都有10的26次方的地址。」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介紹,按照我國的物聯網發展規劃,2020年公眾網路設備連接數將突破17億。

提速降費和5G的發展讓物聯網能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地運行,IPv6的演進則為物聯網拓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在人與人的網路連接之外,人與物、物與物的網路連接已順理成章。

在消費者端,物聯網改變著人們熟悉的家電面孔。TCL空調2017年產銷量突破1000萬套,在TCL空調事業部總經理李書彬看來,基於物聯網的智能化成為TCL空調發展的「底氣」:「未來所有家電都可以互聯互通,有了新的家電進來,家裡的家電就能感知到,主動來聯通、控制,協同為人們提供健康安全的環境。現在我們也在做家電智能感測研究,更聰明的家電將改變人們的生活。」

變化同樣發生在生產端。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賀志強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一個生動的故事:「國家電網高壓線全國有150萬公里,過去靠2萬多巡檢工人工巡檢,兩個人一天只能巡檢2個塔。但現在靠無人機和攝像頭巡檢,無人機拍攝照片傳回後方,由機器來判斷是否有問題,一天能巡檢40個到50個塔,而且完全不用人參與。」

不過,設備與設備的連接,不僅意味著把過去能做的事做得更好,還在於要實現過去做不到的事,這就要求在改變控制方式之外,通過對海量數據整合與分析,從而形成決策。日前,80餘家工業大數據生態夥伴共同發起了工業大數據產業應用聯盟。其聯盟理事長童夫堯坦言:「物聯網的發展讓工業製造從設計、工藝、設備管理、設備服務都在產生爆炸性增長的數據,但缺少大的平台對其加以整合,打破『數據孤島』,讓產業鏈上下游能夠打通,共同助力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

人工智慧注入新能量

如果把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看作「塔基」,新一代物聯網是「塔身」,那麼人工智慧技術則是「塔尖」,能為創新提速注入能量

如果我們把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看作「塔基」,新一代物聯網是「塔身」,那麼人工智慧技術則是「塔尖」,能夠為互聯網創新提速注入能量。

人工智慧不僅僅是無人駕駛、智能機器人這些看似與人們生活有一些距離的技術,它已開始改變人們的信息獲取渠道。「每個用戶在手機百度上看到的信息都是不一樣的。基於用戶的閱讀習慣和搜索行為數據,人工智慧讓信息流自動為用戶推送他們感興趣的信息。」百度副總裁沈抖表示。

人工智慧也在輔助人們作出決策。騰訊叮噹首款合作智能耳機iBFree2成為人們的「貼身教練」,其內置感應器通過紅外功能掃描外耳處的血液流動速度,計算出心率,用戶可獲知即時運動狀態,心率過高時,就會發出語音預警。

人工智慧甚至在創造出新的生活場景。北京長陽普樂園愛心養老院院長閆帥告訴記者:「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可以直接用天貓精靈智能音箱打開窗帘和開關,甚至用語音控制撥打子女的電話,子女可以通過智能攝像頭看到老人,牆上的環境檢測模塊則能夠實時監測室內溫度,聯動空調啟動和關閉。」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北京中心負責人聶再清說:「感測器發現老人在平時應該起床的時候沒有起床,或者用完水沒關水龍頭,都會向護理人員發出預警。這是機器根據得到的數據自動判斷,是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

上圖 浙江瑞安海尚集團技術人員在調試自主研發的6關節小型機器人。 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攝

轉載自:經濟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綜合 的精彩文章:

TAG:騰訊科技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