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消滅準噶爾

乾隆消滅準噶爾

準噶爾在康熙、雍正年間先後有老噶爾丹、策妄阿拉布坦、小噶爾丹三個領袖,給清朝政府生了不少麻煩。小噶爾丹在乾隆十年死後,新疆北部陷於混亂狀態。小噶爾丹的嫡子那木札爾,被庶子達爾札殺了;達木札又被輝特部的部長阿睦爾撒納所殺。

阿睦爾撒納扶立一個叫做達瓦齊的,作準噶爾部的部長。不久,他與達瓦齊鬧翻,率領眷屬與若干部下竄入乾隆的領土以內,向乾隆投降,這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事。

乾隆很高興,封阿睦爾撒納為親王.要利用他直搗準噶爾的根據地伊犁,替雍正雪恥,同時根除康熙以來西北方的一大威脅。 乾隆調集五萬兵、十四萬匹馬,派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薩喇勒為「定邊右副將軍」,分兩路向準噶爾進攻。阿的一路,由烏里雅蘇台出發,歸「定北將軍」班第節制;薩的一路,由巴里坤出發,歸「定西將軍」永常節制。

兩路人馬在乾隆二十年二月開動,勢如破竹,到處受降,如入無人之境,到了五月間便會師伊犁。達瓦齊逃到新疆南部的烏什,被當地的回王捉了,送給清軍。連以前在青海造反的羅卜藏丹津,也被同時捆了送來。

乾隆為了表示寬大,故意寬宥羅卜藏丹津,免他一死。達瓦齊的下落如何,史無明文。

乾隆封阿睦爾撤納為「雙親王」,不給他準噶爾的地盤,更不給他以統馭四部厄魯特(衛拉持)的權力。

乾隆又封一個準噶爾的「台吉」伯什阿克什作「準噶爾親王」,也不讓這位伯什阿克什統馭四部。

乾隆的計劃是叫四部各自為政,不相統屬,而一概直接效忠清朝。

阿睦爾撒納在事實上卻已佔了伊犁,並且啟用了小噶爾丹所留下的「準噶爾汗」的印章,自稱起「準噶爾汗」來了。到了六月間,阿睦爾撒納索性退還「定邊左副將軍」之印,不再為大清皇帝之臣。

乾隆也索性改稱準噶爾為綽羅斯(「綽羅斯」是準噶爾統治者的姓),封了一個噶勒臧多爾濟作綽羅斯汗。

輝特,阿睦爾撒納自己的一個衛拉特,乾隆另封一位巴雅爾作汗。

其餘的兩個衛拉特和碩特與杜爾伯特,也各設一個汗:沙克都爾曼濟與車凌。

這時候,定西將軍班第留駐伊犁對岸的尼楚袞(伊犁城在伊犁河南,尼楚袞在伊犁河北),身邊僅有察哈爾兵三百人、喀爾喀兵二百人。幾萬大軍,他早已奏准乾隆,陸續予以撤退。乾隆卻給了他一道密旨,叫他捕斬阿睦爾撒納。

他捉不了阿睦爾撒納,阿睦爾撒納早已去了額爾齊斯河流域塔爾巴哈台山脈以北杜爾伯特的領土。

他帶了五百兵.對伊犁一帶的阿睦爾撒納的部下作戰,被圍,自殺。和他同時自殺的,有鄂爾泰的一個兒子,參贊大臣鄂容安。

在乾隆所派的兩個將軍之中,定西將車班第在伊犁附近被圍,自殺;定北將軍永常,這時駐紮在穆壘(新疆省木壘河縣),倉皇退軍到巴里坤(鎮西),請參贊大臣策楞保護。

乾隆接到報告以後,下令把永常逮捕,押解回京。這永常走到陝西臨潼,中途而死。他是滿洲正白旗人,姓董鄂氏,侍衛出身,當過湖廣總督。他為人並無他錯,只是膽小,乾隆偏要叫他帶兵打仗,可說死得冤枉。

捕了永常以後,乾降叫策楞署理定西將軍。策楞的名字與噶爾丹策零,以及策零敦多布、小策零敦多布等人的「策零」,是一個名詞。在蒙古王公之中,有不少的「車凌」,其實也是同一個名詞。止如英、美人有成千成萬是叫做「傑姆士」或「約翰」的。 這新任定西將軍策楞,不是蒙古人,而是滿洲人。他是訥親的哥哥、尹德的兒子、遏必隆的孫子、額亦都的曾孫。額亦都是努爾哈赤的好朋友、知己、佐命元勛,所以子孫極受優待,雖有罪而「公爵」世襲罔替。乾隆斬了訥親,不得不在額亦都的苗裔之中選出策楞來承襲。(策楞在乾隆十九年因為不贊成乾隆太重視阿睦爾撒納,被奪去公爵,公爵改由一位達爾黨阿承襲。) 乾隆無須叫策楞當過公爵以後,又作將軍打仗。這是乾隆糊塗的地方。

所好,在策楞的麾下有很多的蒙古騎兵。這些蒙古騎兵,很迅速地推進到伊犁,捕了當地的一個「宰桑」克什木。克什木正是那圍住班第、逼得班第自殺的人。

乾隆將策楞升為正式的定西將軍,命令他活捉阿睦爾撒納。阿睦爾撒納這時已把他的汗幕,移設在伊犁東北,不久就逃去哈薩克(Kazakhstan),策楞毫無辦法。

乾隆等待到二十一年十一月,依然沒有關於阿睦爾撒納的消息,便又吩咐把策楞逮捕,鎖在一個木頭籠子里,押解回京,中途遇到準噶爾兵,可憐這策楞便死在準噶爾兵之手。

策楞的定西將軍位置,乾降在五六月間已經叫達爾黨阿接充。這達爾黨阿也是額亦都的曾孫,與策楞同祖(遏必隆),但父親不是尹德,而是那皇八子胤禩的擁護者、被雍正謚為「不臣不弟,暴悍貪庸」的阿靈阿。

達爾黨阿在八月間把軍隊開到「遇和集」,與哈薩克所派來的迎護阿睦爾撒納的五千多騎兵打了兩仗,殺了哈薩克騎兵九百多,卻讓阿睦爾撒納溜走。

乾隆更氣,下旨收回達爾黨阿的雙眼花翎,召他回京,回京以後奪去他的公爵。公爵由額亦都的另一苗裔仁和承襲。達爾黨阿總算是運氣好.沒有在回京的路上遭遇準噶爾兵,也沒有在回京以後下獄論斬,只是發往熱河「披甲」(當一個上等兵),其後也居然積功升至二等侍衛。

與達爾黨阿同時被發往熱河披甲的,是「定邊左副將軍」哈達哈。哈達哈是另一開國元勛的苗商(費英東的玄孫博爾丹的兒子)。哈達哈其後因為在新疆南部「作戰不力」,被乾隆賜令自盡,但乾隆的御旨尚未頒到之時,哈達哈已「力戰」而死。

阿睦爾撒納逃到哈薩克後,於乾隆二十二年偷了哈薩克的若干馬匹,搶掠綽羅斯(準噶爾)一個台吉札納噶爾布的牧地。 雍正的遠房表侄、正黃旗烏雅氏的一位筆帖式出身、當過山東巡撫的兆惠,這時候以「定邊右副將軍」的名義,駐紮在濟爾哈朗城。這濟爾哈朗城,並非為了紀念鄭親王濟爾哈朗而建築的新城。它可能是本名濟爾噶朗城,因附近有一條濟爾噶朗河而得名。

兆惠聽到阿睦爾撒納入侵的消息,趕緊派參贊大臣富德帶兵去追,自己在濟爾哈朗城坐守,藉以防備新疆南部的回族首領大小和卓木。

乾隆在軍機處看到報告,罵兆惠輕重倒置,兆惠接奉批示,只好自己也帶兵北上,向塔爾巴哈台進發,與富德會師。

阿睦爾撒納卻早已又溜去哈薩克,富德僅僅捉住了乾隆所封的輝特汗巴雅爾。

巴雅爾是在達瓦齊被捕之時,與噶勒藏多爾濟、沙克都爾曼濟、車凌同時受封的「厄魯特四汗」之一的。噶是綽羅斯汗(統轄原有的準噶爾部),沙是和碩特汗,車是杜爾伯特汗。

乾隆本想封阿睦爾撒納為輝特汗,因為阿志在以「準噶爾汗」的名義「總統四部」.反對提升綽部、和部、杜部這三部的「台吉」為汗,所以乾隆就只封他為一個空頭的「雙親王」(以親王的地位,食親王雙俸),把輝特汗的位置,封給輝特部的另一台吉巴雅爾。

巴雅爾卻並不感激乾隆,而始終對阿睦爾撒納忠心。在阿叛清之時,第一個響應的,便是這巴雅爾。

第二個響應阿的,是綽羅斯汗噶勒藏多爾濟。噶在乾隆二十二年正月,把兆惠圍困在烏魯木齊附近的特訥格爾,幾乎解決了兆惠,但在清軍的援兵開到以後,也只得讓兆惠突圍而去。其後,噶被自己的一個侄兒札納噶爾布殺了。

阿睦爾撒納之所以從哈薩克撤回,搶掠札納噶爾布的牧地,也許正是為了替噶勒藏多爾濟報仇。仇不曾報到,卻損折了輝特汗巴雅爾。

最冤枉的是和碩特汗沙克都爾曼濟。他始終效忠乾隆.反而被巴里坤辦事大臣雅爾哈善派兵於深夜突襲,以致他本人、妻與四千多部下,完全死於非命。

這雅爾哈善是清朝的宗室,稱為覺羅,是正黃旗的一個「緜【mian】譯舉人」,當過江蘇巡撫。其後他在新疆南部庫車地方,圍攻小和卓,被小和卓突圍逃走,乾隆抓他回京斬旨

在四個衛拉特的汗之中,幸運的僅有杜爾伯特部的車凌。乾隆始終相信他,准他率領所部,在阿爾泰山之東、科布多城之北、唐努帖斯山之南、烏布沙泊附近的烏蘭固木(北緯五十度,東經九十二度)「定牧」下來,而免予遣還阿爾泰山之西、塔爾巴哈台山之北的額爾齊斯河流域。

額爾齊斯河流域,由乾隆劃給若干烏梁海人。烏梁海的「海」字,很易引起讀書人的誤會;其實何嘗是什麼「海」。但是清朝的官方文件都是寫作「海」字,改起來也頗不容易。其實烏梁海就是「兀良哈」,打獵為生的人。

在「唐努烏梁海」區域,有很多的烏梁海部落。被乾隆遷送至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只是其中的幾個部落而已。清朝政府在唐努烏粱海設有五個總管,歸駐紮在烏里雅蘇台的烏里雅蘇台將軍節制。

話歸本題,阿睦爾撒納再度逃入哈薩克境內,兆惠也追了去。哈薩范的汗阿布賚慌忙向乾隆上表稱臣,而且請求入覲。 阿睦爾撒納在哈薩克無法容身,就逃到當時屬於「帝俄」的西伯利亞。乾隆向帝俄提出通諜,根據《尼布楚條約》要求引渡「逃人」,帝俄起先不理,乾隆準備打,帝俄著了慌,就把阿睦爾撒納的屍首送來,說阿睦爾撒納是出了痘症(天花)而死的。

同時,乾隆已經吩咐兆惠,在伊犁與塔城一帶,包括城裡城外、山陬水涯,展開規模巨大的屠殺。凡是綽羅斯(準噶爾)與輝特兩部的人,不分是否忠於清朝,不分有未參加阿睦爾撒納的叛亂,不分老少,不分男女,一概屠殺。這一殺,真是殺得雞犬不留、玉石俱焚。比起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有過之而無不及。能逃去蔥嶺以西的乞兒吉思地方的(黠戛斯Kirgizia)不到一半, 跟著,乾隆也叫兆惠平定新疆南部(在當時稱為「回疆」),為了討伐大小和卓兩個反清的首領.也屠殺不少回人,丁是回人對漢人、滿人,也記下深仇大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留下保命密旨 和珅臨死前打開救命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