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南安縣內運河繁榮史

歷史上南安縣內運河繁榮史

古代,南安水路航運發達,從東溪和西溪運輸貨物茶葉,陶瓷,至泉州港。

唐代,古南安江(晉江)就有楫舟運輸。宋,元時期,南安東溪船運是永春,德化至泉州的重要通道。西溪船運是安溪至泉州的重要水路。南安水資源充沛,水路暢通,直通大海。


古代泉州港是中國海上貿易中心,晉江河流,東,西溪內運相當發達,東溪南安碼頭,洪瀨港口;西溪南安溪美,侖蒼,李西港口非常繁榮。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省泉州市刺桐港。宋代泉州船運非常發達,泉州美譽:「東方第一大港」,「漲海聲中萬國商」,「滿街都都聖人」,「光明之城」,「市井十洲人」,那時,泉州港口非常繁榮,泉州經濟非常發達。

宋代泉州是中國海上貿易中心,是閩南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宋代,泉州晉江河流,水上運輸貿易也非常發達。安溪,永春的茶葉,德化,南安,晉江的陶瓷,還有許多土特產,從晉江河流運輸至泉州港(刺桐港)碼頭,然後,裝上泉州遠航船隊(福船),運銷東南亞各國,再帶回南洋,印度洋等國的商品回泉州。

泉州人發明福船(水密倉,不怕漏水),這樣,船隊可以遠航。早年,泉州人「衣冠南渡」,並且,沿江而居。泉州內山人,很多人是乘座帆船,從家鄉的江河出發,去南洋謀生,那些人,一旦回鄉光宗耀祖,鄉親們都稱呼「番客」。他們帶來了許多南洋衣物,特產,分給親戚朋友。

二,【南安內運河】

唐宋時期,泉州晉江河流船運非常發達,南安設渡口,港口,碼頭方便走船人的運輸,停泊。南安縣東溪內運發達,宋代南安碼頭為東溪河流最繁榮的內運港口,明清時期,洪瀨內運港口,碼頭,街市繁榮。南安縣西溪河流,英都英溪有許多船夫(縴夫),帆船逆流而上英溪,需要岸邊縴夫的牽引,後來,英都每年都要舉辦「拔拔燈節」。英都拔撥燈節,非常熱鬧,全鎮村民都去參與拔撥燈,現在,已經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道路簡易,不暢通,陸上主要靠馬車,但是,馬車拉貨少,還是船運輸量大,主要交通運輸靠水運。過去,橋樑少,又是木橋,洪水一來,橋就垮掉了。那時,都用船對渡,古代泉州晉江流域設渡口幾十個。設港口,有豐州港,溪美港,石井港,刺桐港。晉江河流貫穿南安全縣,南安內河水運發達,碼頭,港口很多。南安船運運輸業發達,公私置船運載貨物,人員至安溪,永春,泉州,晉江。南安船運到八十年代才停運。

三,【南安水運,渡口,港口】

晉江發源於戴雲山脈東南坡,中上游分東西兩溪,兩溪匯於南安縣豐州鎮英兜村前的雙溪口,始稱晉江。

?

西溪為晉江正源,發源於安溪縣桃舟鄉達新村附近的斜嶼山(海拔1352米),流經安溪縣桃舟、永春縣一都和橫口、安溪縣劍斗、白瀨、湖上、湖頭、金谷、蓬萊、魁斗、城廂、鳳城,在城廂鎮仙苑村納藍溪後始稱西溪,再入南安縣侖蒼、美林、溪美,至豐州雙溪口與東溪匯合,全長約153公里,流域面積3101平方公里,占晉江流域面積的55.1%。西溪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6.5億立方米,水量約佔晉江總水量的65%左右;水位季節變化大,1935年洪流量曾達8500立方米/秒,枯流量1963年為1.68立方米/秒;天然落差大,河道平均比降約6.5‰;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73千克/立方米;支流多,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9條。

東溪源於永春縣錦斗鄉珍卿村附近的雪山(海拔1386米)南麓,流經永春縣錦斗、呈祥、蓬壺、達埔、石鼓、五里街、桃城、東平等鄉鎮,在永春境內稱桃溪,至東平鄉東關橋納湖洋溪後始稱東溪。後出東關入南安縣,經山美水庫、碼頭、梅山、洪瀨、康美、美林、豐州等鄉鎮,在豐州雙溪口與西溪匯合流入晉江幹流,全長120公里,流域面積1917平方公里,占晉江流域總面積的34.1%。東溪多年平均徑流量14.0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5條。(來源百度)

據《南安縣誌》記載:宋元時期,南安渡口分為四種:官渡,由縣府造船雇夫擺渡;義渡,由僧侶募緣或鄉紳捐資,獻產,造船設渡,不收渡資;民渡,由私人自造渡船擺渡;野渡,小村落的溪流,只備舟筏,不設專人擺渡,由旅客自行擺船過渡。當時設有金雞渡,黃龍渡,待御渡(官渡),灣下渡,溪口渡,白葉渡,格後渡,坑美渡,便口渡(官渡),沃頭渡(野渡),鄭山渡,前園渡,珠淵渡(官渡),溪美渡,羅水渡,白沙渡(義渡)等17個。

明清全縣設30個渡口,溪美岩頭渡,石井蓮河渡,美林英山渡,龍宮渡,蒼口渡,光坑渡,霞洞渡,豐州廟下渡,石礱渡,洪瀨祠口渡,園內渡,梅山芙蓉渡,碼頭的詩口渡等。1952年有渡口49個,60年代由於修建水庫,閘壩,橋樑,淤沙,渡口逐漸消失。古代南安縣本境主要港口有金溪(雞)港,洪瀨港,土皮芸港(碼頭),英溪港(大宇港),溪美港,水頭港,蓮河港(蓮沃港)石井港。金雞港是宋元時代泉州對外通商通航的重要港口,是往返船舶的停泊地和起航點。洪瀨港:明代,洪瀨設市,市場興盛,水運繁忙。

清至民國期間設「驛運站」,是東西溪各類船舶及物資的轉運地。溪美港:民國時期是縣城,是西溪各種船舶的停泊地,貿易地,轉運站,驛運站。民國25年(1936)南安縣城從豐州遷至溪美,港口船運繁榮,溪美井腳街居民組織碼頭工人,利用天然石岸裝卸貨物。解放後,縣政府拔款建鋼筋混凝土條石碼頭一座,安裝卸吊杆2台。石井港:宋置「巡檢司」,明建「靖海寨」,是泉州對外通航的重要港口。明末,即成功在石井「望金(門)山」下,開挖方圓百丈可容船數十的深水避風港,築簡易碼頭,船舶可隨時停靠。

四,【豐州港口】

古代南安船運非常發達,特別是宋元時代。

南安豐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心,是宋代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安古港有金雞,水頭,石井三處。

金雞港(豐州港口):在舊縣城西郊,為六朝時代古港,從這裡發泊放洋通往海外,古碼頭在金雞橋下。

東溪,有南安碼頭渡口,洪瀨碼頭。

西溪,溪美地處西溪中流,有天然的船泊點。

安溪,永春,英都船運至刺桐港,途中停靠溪美碼頭。

溪美碼頭和美林李西碼頭,珠淵碼頭,兩岸貨物,人員對岸。

東西溪所有內運貨物,目的地泉州港口,隋唐時期,內運河出海港口是豐州港,後來,被刺桐港(泉州港),代替。

宋代,泉州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延福寺是泉州遠航船隊,祈風盛典福地。

據《南安縣誌》記載:南安境內主要河流有晉江東,西溪及其下游。

西溪發源於安溪縣感德鄉和永春縣都鄉流經安溪劍斗,湖頭向東流入南安侖蒼鎮,沿途納英溪,蘭溪等支流,流入溪美,美林,至豐州雙溪口與東溪匯合,全長139公里,本縣航道40公里,為晉江西幹流。晉江下游雙溪口至泉州航道16.5公里,本縣航道10公里。南安其它小河流還有鵬溪,葵溪,岩浦溪,碧溪,九溪,壽溪等,全縣河道總長347公里。

清末,民初溪美碼頭繁榮,街市熱鬧。

五,【洪瀨碼頭】

千年古郡,海絲南安。古代南安船運非常發達,特別是宋元時代。南安豐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心,是宋代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古代,泉州地帶交通以內河船運為主。洪瀨地處東溪流域中段,又有天然船泊所在地。德化,永春,南安碼頭前往泉州的船泊都在此停靠,久而久之,洪瀨成為東溪流域內運船泊中轉站,碼頭,港口,街市。

古代船運港口設挑夫(肩夫),碼頭裝卸搬運工,拉船夫,抬轎夫。東溪航道因水流落差較大,洪瀨至永春還有拉船工(縴夫)。溪美地處西溪中流,有天然的船泊點。安溪,永春,英都船運至刺桐港,途中停靠溪美碼頭。溪美碼頭和美林李西碼頭,珠淵碼頭,兩岸貨物,人員對岸。

六,【溪美碼頭】

古代南安船運非常發達,特別是宋元時代。

南安豐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心,是宋代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溪美地處西溪中流,有天然的船泊點。

安溪,永春,英都船運至刺桐港,途中停靠溪美碼頭。

溪美碼頭和美林李西碼頭,珠淵碼頭,兩岸貨物,人員對岸。

據《南安縣誌》記載:南安境內主要河流有晉江東,西溪及其下游。

西溪發源於安溪縣感德鄉和永春縣都鄉流經安溪劍斗,湖頭向東流入南安侖蒼鎮,沿途納英溪,蘭溪等支流,流入溪美,美林,至豐州雙溪口與東溪匯合,全長139公里,本縣航道40公里,為晉江西幹流。晉江下游雙溪口至泉州航道16.5公里,本縣航道10公里。南安其它小河流還有鵬溪,葵溪,岩浦溪,碧溪,九溪,壽溪等,全縣河道總長347公里。

清末,民初溪美碼頭繁榮,街市熱鬧。

七,【古代碼頭港口】

宋代,為詩溪流域即為晉江東溪流域的貨物集散地之一。

詩溪上游源於永春小姑塔口與南安蓬華兩條支流匯合,流經碼頭境內大庭村澳頭渡、惠書橋古銅喉,合劉林、坑內等澗流,過碼頭渡詩口溪,注入晉江東溪,匯歸大海。由於船隻是當時主要交通運輸工具,運往永春、德化等地的貨物大多自泉州沿晉江東溪入碼頭渡詩口溪,然後在碼頭境內的中游地段停泊起卸,而內地山貨也由此下船裝運至泉州各地,成為泉州北部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故稱之「碼頭」。

由於結市貿易,詩溪兩岸便形成商品街,即「碼頭街」。(來源百度)

八,【南安內運河歷史記錄】

據《南安縣誌》記載:南安境內主要河流有晉江東,西溪及其下游。西溪發源於安溪縣感德鄉和永春縣都鄉流經安溪劍斗,湖頭向東流入南安侖蒼鎮,沿途納英溪,蘭溪等支流,流入溪美,美林,至豐州雙溪口與東溪匯合,全長139公里,本縣航道40公里,為晉江西幹流。晉江下游雙溪口至泉州航道16.5公里,本縣航道10公里。南安其它小河流還有鵬溪,葵溪,岩浦溪,碧溪,九溪,壽溪等,全縣河道總長347公里。民國25年西溪主要航線是泉州至溪美,溪美至安溪,東田,英都等線。計有木帆船88艘,210噸位,年運量3000噸民國28年全縣民船達505艘,2020船噸位,船工1220人。

宋元時期,南安渡口分為四種:一,官渡。二,義渡。三,民渡。四,野渡。宋元時代南安渡口設17個,金雞渡,黃龍渡,溪口渡,白葉渡,格後渡,珠淵渡(官渡),溪美渡,白沙渡(義渡)等。明,清時代全縣增設30個渡口,溪美新增岩頭渡,美林境內有龍宮渡,英山渡,蒼口渡,光坑渡,霞洞渡。

南安古代設八大港口:一,金溪(雞)港:宋元時代為泉州對外通商通航重要港口。二,溪美港:是西溪內運河主要船泊點,驛運站,轉運點,貿易地。三,洪瀨港:明代,洪瀨設市,市場興盛,水運繁忙。四,土皮芸港(碼頭)。五,英溪港(大宇)。六,水頭港:是南安海陸,物資轉運點和通海港口。七,蓮河港。八,石井港:宋置「巡檢司」,明建「靖海寨」,是泉州對外重要港口。

宋建炎年間,石井港已是「千帆百舸,乘風順流,轉輸貨物如山積」。

宋元以後,石井,蓮河二澳設有造船坊,先是民間合夥經營。明末由鄭成功部將管之,營造軍,商兩用船,年造三五艘,修數十。

據記載:溪美港地處西溪中游,蘭溪流入處,港中稱「石鼻潭」,水深20多米,是西溪各種船舶的停泊地,民國以前是驛運站的轉運點。內河還有梢排運輸,主要輸送毛竹和原木,由人工把竹木編為梢排從永春和安溪沿東,西溪航道順流而下,東溪經九都,洪瀨至泉州。西溪由安溪經侖蒼,溪美至泉州。民國25年(1936)南安縣治遷到溪美後,港區船運繁榮,溪美井腳街居民組織碼頭工人,利用天然石岸裝卸貨物。

民國25年(1936),本縣能自行製造東,西溪貨船,渡船。東溪船製造點有彭口,詩口,芸美,洪瀨,金雞。西溪船製造點有溪美,大泳,侖蒼等地。那時,東溪有木帆船139艘,374噸位,年運量4500噸。西溪有木帆船88艘,210噸位,年運量3000噸。民國28年,南安內運河民船達505艘,2020船噸位,船民1220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縣人民政府撥款建鋼筋混凝土台階碼頭一座,可同時停靠船舶三艘。1960年南安縣運輸公司在南安大橋下側又建混凝土條石碼頭一座,安裝人工裝卸吊杆2台。1952年,南安縣政府,經過整頓,渡口只設49個,後來,由於水土流失河砂淤積,建橋,建水壩,渡口全部停運。上世紀,由於南安大橋拆掉,南安舊城改造,溪美碼頭已經拆毀,真可惜,要是今日還存在已經是南安市重點保護文物。溪美碼頭,當年繁榮的景象,已經成為歷史。洪瀨港口,在民國後期,由於泉永德公路開通,公路運輸比船運方便,船運逐漸消失。洪瀨碼頭對渡,自洪瀨大橋建造以後,就停止對渡。

(黃文明 收集編撰)

美林歷史故事選集

洪瀨千年輝煌史

豐州千年輝煌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鎮 的精彩文章:

TAG: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