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次侵略中國,戰敗卻不認輸,佔據一大片領土,成中國人度假勝地
古代中國,總是跟周邊國家戰爭不斷,最早的堯舜禹時期,跟三苗族打的死去活來,到了商朝,再跟東夷人死磕,同時把企圖侵略中原的雅利安人碾成粉末。周朝成立,一下子,四周全成了蠻夷之地,各諸侯不遺餘力地與戎狄蠻夷爭奪土地和人口,疆域範圍不斷擴大,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國土東至東海,南至南海,北至內蒙古草原,西至青藏高原,已經到了當時兵力所能投射的極限。
然而,這並沒有阻礙後世皇朝繼續開疆拓土,以至於喊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強大口號。可見,古代中國對疆域的擴張有著與生俱來的渴望,畢竟總有異族在周邊虎視眈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當然了,鬥爭了幾千年,敢跟漢人作對的異族,要麼徹底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要麼遠走他鄉再也不肯回來,要麼完全融入到龐大的漢人之中消失不見。
但是,也有例外,有個國家,野心比他們的能力大了不知多少倍,竟然異想天開,企圖吞併龐大的中國。從唐朝到二戰,中國跟日本發生了多次戰爭,包括唐朝白江口之戰、元朝兩次遠征日本、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甲申政變、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與日軍侵華等,日本的野心越來越大,最後一次,竟然佔領了中國的半壁江山,若不是同盟國之間的鼎力支持,恐怕還得再苦撐好幾年才能將倭寇趕出中國。
雖然日本最後不得不戰敗投降,但是他們始終認為是敗在美國的手中,尤其戰後的美軍佔領讓日本人俯首聽命。所以,他們一直不認為是被中國擊敗,覺得若不是美軍出手,依然可以佔據中國的大片領土,至少可以繼續保有東北和台灣。當然,事實就是事實,他們最後還是不得不放下武器,吐出了自清朝以來侵佔的大部分中國國土,但是並不是全部。
北海道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比庫頁島略大,是日本的第二大島嶼。該島自然資源極為豐富,環境優美,很多中國人喜歡到此度假旅行,甚至將此島十分之一的土地直接購買下來。然而,該島直到清朝晚期才被日本正式佔領。
北海道的土著為蝦夷人,後有阿伊努族人在此居住,阿伊努族人現為日本的少數民族,人口只有數萬之多。日本曾在北海道的一個石洞中發現中國商朝的文字,翻譯過來是:帝死,葬入穴,有變,血祭之。應該是殷商船隊到達過北海道,並在此生存經營。正所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清朝時,東北人跟北海道的貿易往來非常頻繁,可以說,完全控制了北海道的經濟。這引起了德川幕府的恐慌,他們擔心滿人從北海道南下,侵入日本,因此提防甚嚴,直到俄國人的到來,將庫頁島與外東北割占,切斷了東北與北海道的聯繫。日本明治維新後,為了對抗俄國威脅,其勢力正式進入北海道,終於將此島徹底佔據。


※內蒙古GDP已經超越我國的老朋友巴鐵巴基斯坦,今年有望再創輝煌
TAG:歷史百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