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儘早結束二戰,羅斯福竟拿外蒙古交換,求斯大林出兵

為儘早結束二戰,羅斯福竟拿外蒙古交換,求斯大林出兵

1945年初,蘇聯紅軍已經攻入德國本土,英法聯軍自諾曼底登陸之後,成功開闢的第二戰場也已經多次粉碎了德軍的反撲,盟軍一致認為對德作戰在1945年上半年基本可以結束。

美英蘇三國,需要對戰後如何處理德國快速達成共識,與幾乎已經塵埃落定的歐洲戰場不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依舊和美軍在每個島嶼上進行反覆爭奪,戰況十分焦灼。同時,日本在中國依舊佔領大面積的領土。羅斯福深深地感覺到,歐洲戰事結束,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盟軍距離粉碎東京政權還有很長的路,美國必須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同時他們也需要蘇聯在結束對德作戰之後能夠及時地投入到對日作戰,以便牽制數量龐大的日本陸軍。

1945年2月4日,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當年沙皇遊獵的行宮中舉行會議。在幾個月前,蘇聯內務部長貝利亞發揮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好辦事的原則,將一個已經荒廢了許久的行宮,用很短的時間,把它改造成了一個可以為三國元首及其隨從舉行會議的豪華住所。

羅斯福出生於美國上層社會,斯大林是喬治亞貧窮農民的孩子,但是在這個會議上他們彰顯了作為政治家彼此相似的地方。美國之所以在戰爭初期在物資方面大量地支持蘇聯,主要是為了防止希特勒在統治整個歐洲後,甚至征服蘇聯之後繼續與美國為敵。同樣在蘇聯對德作戰,已經取得重大勝利之後,美國又為了避免整個歐洲「赤化」,才不急不忙地開闢了第二戰場,從整個歐洲戰場來看,蘇聯付出的代價是最大的。會議上,面對羅斯福提出蘇聯儘快參加對日作戰,斯大林也順勢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

一、波蘭作為蘇聯和德國的緩衝國存在,實際是蘇聯準備控制波蘭同時實行社會主義,但是保留全民選舉權。羅斯福也做出了退讓,同意蘇聯的方案,同時表示美國在德國駐軍不會超過兩年,給斯大林留下了一個「不干涉歐洲」的形象。

二、外蒙古必須保留現狀,蘇聯的這個要求並不是刻意地損害中國的主權。而是斯大林認為,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和美國的關係過於緊密,甚至我們可以猜測,在斯大林心中,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完全就是美國的附屬國。與一個和美國關係如此緊密的國家,擁有漫長的國界線,這是斯大林所不放心的。所以蒙古必須成為中蘇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帶,防備將來國際形勢發生變化時,蘇聯有迴旋的餘地。

三、斯大林繼續提出了一系列條件,諸如蘇聯在中東鐵路及中國權益,以及日本千島群島的歸屬,羅斯福雖然持保留意見但實際基本完全默認,斯大林說只有這些政策落實,才能向蘇聯人民解釋為何對日作戰。

整個雅爾塔會議上,英國的地位的十分尷尬,如果不是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恐怕丘吉爾當時會和戴高樂一樣,在組織流亡政府。同時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英國人的面前,那就是大英帝國真的已經沒落了。

雅爾塔會議,其實就是美蘇兩國在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合作擊敗法西斯之後的一次分蛋糕行動,蘇聯得到了自己在歐洲的利益,同時實現了自己在遠東的影響力。美國則是可以快速擺脫戰爭壓力,為之後的掌控聯合國以及全球經濟體系(布林頓森林)的確立打下了基礎,是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第一把交椅的就職會。

而戰敗國德日,甚至戰勝國中國的很多利益,就成為了這些大國交易上的添頭,無時無刻地不在告訴後人:大國崛起之路沒有盡頭,國家不會有永遠的盟友,也不會有永遠的敵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日本全線敗退,卻醞釀了一個邪惡計劃,若成功中國將萬劫不復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