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針灸治療為什麼會給患者留小尾巴?

針灸治療為什麼會給患者留小尾巴?

前兩天晚上和朋友聊天,朋友講有個阿姨後背涼,她給患者針灸治療,最後治的就只剩肩胛骨附近一點沒好,然後就想盡一切辦法去治療,患者說紮上去效果挺好的。

我想這不就行了么,患者都說效果好了,那就沒必要深究這個問題了啊。

順嘴問了句然後呢?

她告訴我沒有然後了,患者沒好······

她強調說還是那麼一點沒好,最後她說現在在懷疑自己,很多患者針灸治療,到最後總是會留一點小尾巴。

當時我是讓她回頭看下《內經》的,要是實在不願意看的話,就選擇《針灸治療學》好好的再看幾遍的。

再然後,也沒然後了,我沒有問看沒看?更沒問找到原因了沒有?

關於針灸治療給患者留個小尾巴的事其實不是個例,最起碼我知道很多很多人都存在這個問題,說好聽了是有效率都很高,甚至說是針進去患者就感覺到效果了,可是這個治癒率卻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要認識到治療百人,不如治癒一人。

就針灸治療我也留過很多小尾巴,開始的時候不太在意,反正患者都說有效果,而且效果都很好的樣子,再到後來病人越來越少了,我總以為是治癒了,可是有時候出門遇到或者網上聊起來的時候卻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開始的有效率會讓很多人信服,但患者找到門上來為的可不是有效,他們在想的無一例外都是儘快的治癒,越快越好。

可是當他們在有效率的刺激下堅持了很久以後發現,紮上針的時候是好的,可是回家還是不行,說沒效果吧,每次都有減輕。說有效果吧?明顯很長時間了還是好不了啊。

話跑題了,繼續說留小尾巴的問題,就個人意見如下:

手法和穴位是有其所不足的,但治療的性質或方向卻不能有所不足或過於不足。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儲備,其次敏捷的思維也是不可或缺的。

學針灸久一點的多少都知道一些針灸組方,對其組成、功用、主治和操作相對來說都比較熟悉,但在具體的臨床上療效卻完全不一樣。

很多患者來了,初期針灸效果都很好,甚至是立竿見影的功效,比如一些痛症進門,往往是直達病所,針進痛止,然而到了後來,馬上陷入困境,扎針有效,起針照舊,甚至還增添了新病都有可能。

其實古人講的很清楚的,通其經脈,調其氣血,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什麼意思呢?就是讓我們不能偏,要謀求患者經脈氣血的會合。

現在很多人喜歡用固定的一組穴或個別穴來治療,你問他為什麼?他會告訴你師父教的就這樣配穴或者說這樣是很有效的,有更專業的就會告訴你這些穴位有什麼功效,這些肌肉群有什麼功效,這種手法有什麼優點等等一大堆的理論,這樣合適嗎?當然不合適。

要學好針灸,一定要忘掉解剖、忘掉肌肉的固定的功能,甚至忘掉固定的穴位。一定要確立氣血理念,弄明白到底什麼是氣血,氣血的通道及氣血的作用是什麼。要明了經絡的框架,起始,要有立體的,形象的認識,要爛熟於心。還要明白人到底為什麼會生病?

運用固定的特效去治療多變的病症屬於詭道,治病要用王道,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已經讓很多的人遺忘了什麼叫做王道,什麼叫王道近無功。

殊不知你崇尚詭道,開始你有利可圖,但走得越遠,危害就越大。只是你嘗到詭道的甜頭後不願回頭罷了。

當你真正的理解、掌握後,就會感覺治療病痛不需要記太多穴位、經絡、太多的解剖,只需觀察他到底怎麼病的?對症治療就行了。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不虛不實,以經調之。——《中藏經》

如此大部分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面對患者也不再無所適從,無從下手,更不至於再存在什麼小尾巴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觀書 的精彩文章:

淺釋臨床針刺深淺問題

TAG:杏林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