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暴漲的迅雷VS神奇的玩客幣:誰也成就不了誰

暴漲的迅雷VS神奇的玩客幣:誰也成就不了誰

作者:格隆匯·雨人

區塊鏈的圈子時時刻刻里上演著賺錢和賠錢的財富流動大戲,K線蜿蜒曲折,就像一條由廟堂和墳墓拼湊的組合。進入2018年,比特幣的高燒不退,讓區塊鏈概念再次翻紅,一眾老牌公司,藉助區塊鏈概念實現股價暴漲,讓大眾瞠目結舌!

作為中國區塊鏈概念股的鼻祖,迅雷的股價騰飛之路非常有代表性。筆者今天和大家一點點解剖迅雷,看看區塊鏈到底能不能救迅雷?又能讓這些概念股騰飛多高?

一、「迅雷」的中場戰事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伊拉克戰爭上僥倖逃過一劫的大兵比利·林恩回國之後被譽為國家英雄,並受邀參加感恩節橄欖球公開賽的中場表演,所有人都為環繞在比利身上的英雄光環所吸引,卻少有人注意到比利內心因為戰爭帶來的痛苦和無法面對未來的迷茫。迅雷也有它的中場戰事!

(1)迅雷的困局:

20世紀初,中國掀起了第一波互聯網浪潮。當發現回國不到一年的好友李彥宏,已經把百度做成了國內搜索第一時,在矽谷的鄒勝龍於2002年回到深圳,創辦了迅雷的雛形「三代」。很快憑藉強大的技術支撐,迅雷擊垮幾個強勁對手,在下載領域幾乎無人能敵。

迅雷很快就成了pc時代的霸主之一。巔峰時期其用戶量達到4億,它的發展速度堪比當年的QQ,每個PC用戶除了安裝QQ,就是迅雷。在那個時代,注重技術和研發的迅雷,在行業裡面確實是一家基礎很紮實,是一家了不起的一家互聯網公司。然而,當迅雷還在專註提升下載技術時,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生態發生大逆轉。捨不得投錢,運營不行,不肯放權的迅雷頻頻錯失風口,迅雷開啟漫長的水逆。這幾年由於版權的限制、缺乏內容基因、移動端轉型不順等問題,讓在PC時代風光無限的迅雷舉步維艱。上市後公司業績的一路下滑,甚至從16年開始大幅虧損。股價最多曾經下跌超過70%,市值甚至低於公司持有的凈現金值。

早在2014年迅雷赴美上市時,小米領投了迅雷的E輪融資,金額為2億美元,占股27%,一躍成為頭號股東。迅雷的一地雞毛,讓雷軍看不下去了。他從騰訊挖來風評和口碑俱佳的程磊接替鄒勝出任CEO開啟變革之路。

(2)大變革

程磊為迅雷設計了一條變革之路:在迅雷傳統業務(會員下載、直播和廣告業務,直播業務)之外,開闢雲計算新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分散式CDN業務。

先說迅雷走這條路的兩個大背景:(a)隨著手機的普及,個人電腦的使用頻率在大幅下降。手機的存儲量小,造成了對雲存儲的需求。雖然有百度雲等雲存儲服務供應商,由於服務商可以看到用戶的數據,安全堪憂。而且隨時可能收費。所以,私有雲是遠期的剛需。(b)由於直播的興起,使得像花椒,鬥魚這樣的直播平台對寬頻要求很高。而由於寬頻業務是被寡頭壟斷,商用上行寬頻收費高,企業要承擔巨額的上行寬頻費用。另一方面呢,民用網路的上行帶寬是閑置資源,民用網路的重要用途是下載,只有偶爾會上傳。上傳帶寬的利用率連1%都不到。

陳磊帶領的迅雷看到其中的機會,推出了一款硬體產品(玩客雲),只要用戶安裝這款硬體,就可以輕鬆地24小時連續出售自己的閑置帶寬,同時還享有這款盒子提供的私有雲服務。迅雷則購買這些閑置寬頻,再將這些寬頻以低於市場價賣給其他企業,從中套利,同時私有雲則為後面的大數據打下基石。這款這個過程需要P2P網路服務程序,而迅雷是專業開發這方面業務的公司,等於說有天然護城河!到這裡可以說陳磊是為迅雷設計了一個非常天才的商業模式。

原本是一個很天才的設想,基本上參與三方都可以獲利。結果在運營的過程中,用戶並不特別買賬。因為用戶通過其出售閑置寬頻獲得的收益並不高,這樣一款硬體產品對他們並沒什麼吸引力。

而大洋彼岸的美國矽谷從17年3、4月間掀起了一陣虛擬貨幣和ICO的熱潮。比特幣重拾價格升勢,從年初的968美元/個漲了2倍到了3000美元,以太幣從年初的8.3美元/個漲了20多倍到200美元。各種形式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層出不窮。虛擬貨幣的火爆行情讓陳磊從區塊鏈中找到了靈感!

迅雷參考了區塊鏈技術和虛擬幣的運作機制,決定改變遊戲規則,吸引用戶。推出第三代玩客雲。購買玩客雲的用戶出售閑置寬頻不再獎勵人民幣,而是獎勵玩客幣,燒寬頻大戶則通過購買迅雷的玩客幣獲得便宜寬頻。用戶同時可以獲得玩客幣的附加服務——私有雲,vpn下載......

這套新規則確實用到了區塊鏈的一些技術,而且整套玩法確實與發行「虛擬貨幣」高度相似!

效果也很好,在政府打擊數字幣和ICO之後,無幣可炒的多幣圈玩家紛紛找到替代品——玩客幣,玩客雲變成了炒作者們眼中的「挖礦機」。在眾多玩家和交易所的追捧下,玩客幣和玩客雲的炒作都進入一種瘋狂的狀態,玩客幣漲幅超80倍,迅雷的股價漲了5倍。。但是事件也嚴重偏離了迅雷預設的軌道。

二、「玩客幣」和迅雷們,誰也成就不了誰!

情況更加失控的是:迅雷股價的大漲,資本這條大鱷迅速嗅到了血腥味。比特幣的瘋狂帶動著背後的區塊鏈技術迅速崛起,虛擬幣的火也燒到了區塊鏈身上。在中國政府命令禁止ICO變相融資之後,區塊鏈就成了各類代幣的接棒人。眾多掙扎在資本與跌跌不休的股價中的「妖股」們,找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時間A股和中概股中,一些小票紛紛效仿迅雷,打出區塊鏈的大旗....而市場也很買賬。

區塊鏈概念站上2018年的第一個風口,在A股和美股二級市場均引發炒作風潮,A股的區塊鏈熱迅速爆發。1月16日,游久遊戲、恆銀金融、省廣股份、科藍軟體、易見股份等區塊鏈概念股紛紛漲停。這其中,科藍軟體已連續拉出5個漲停板,易見股份也是連續拉出五個漲停。眾多的「訊雷」紛紛現世,多家公司涉區塊鏈發代幣。投資者們也蜂擁而上,炒幣之風似乎又捲土重來!

(1)「玩客幣」成就不了「迅雷們」!

股市的紅紅火火很快引發了監管的注意。人人公司的區塊鏈項目被監管叫停,網易區塊鏈產品「網易招財貓」項目已夭折,互聯網金融協會1月13日發布「關於防範變相代幣發行融資(ICO)活動的風險提示」稱,名為「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存在風險隱患。特別點名迅雷「鏈克」為例,發行企業實際上是用「鏈克」代替了對參與者所貢獻服務的法幣付款義務,本質上是一種融資行為,是變相ICO。風口一變,覺悟高的大佬們也紛紛撇清關係!

a:金融穩定是監管的底線,炒幣斂財這條路走不通。

監管部門對於ICO一直都保持著警惕,在金融去杠杠的大背景之下,控制金融風險是監管層的重之重。如果變相發行代幣的行為越來越多,預計監管層必然會有更明確的監管政策出台。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以及預防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很難想像累計風險的金融行為不被關注。

區塊鏈確實是很有前景的技術,其底層是基於一種價值互聯。但是其a;去中心化;b匿名化;c不可篡改等特性決定了其最容易的落地場景必然是「金融」。區塊鏈技術確實是大方向,企業確實可以自主選擇布局加以研究或應用。

但由於金融自帶風險的特徵,發行代幣也使情況更加複雜,企業不管是不是變相ICO,只要發行代幣就有了更強的金融屬性,這必然是會在政策的嚴管之下。發幣不僅是技術行為,也是金融行為,而金融需要持牌經營,需要有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肯定不是誰想發幣就能發幣,想發給誰就發給誰,這樣的失控,系統的風險承擔不了!

另一方面,區塊鏈帶給金融機構的想像空間,主要在於基礎架構層面的重建與顛覆,非常具有前景;而區塊鏈當前在非金融機構的想像空間,主要還是基於區塊鏈的「偽代幣」以及代幣背後的暴漲空間。所以也導致了這樣一個結果,金融機構布局區塊鏈,雖有實質性進展,但並無「風口」一說,股價也沒有動靜;而互聯網機構布局區塊鏈,即便只是概念性炒作,都能收穫大量關注,股價會以暴漲回應。

b:利用「玩客幣」,將雲計算CDN的節點搭建起來,也走不通。

玩客幣和玩客雲的大火確實使迅雷光賣硬體就大賺了一筆,但是別忘了迅雷轉型之初確實是為了利用雲計算殺出一條新路的。迅雷雲計算髮展有個很重要的前提是,其玩客雲能分散式安裝到用戶家中去,這樣其CDN才能有更多的節點,形成一張更密更高效的網。

在炒幣盛行之下,無論是新一代的玩客雲還是上一代的玩客雲(用戶眼中的挖礦機)慢慢積累到了大戶手中。玩客幣有利可圖之下,大戶收『礦機』工業化產幣,這將降低網路中分布的程度。這樣下來,如果最後硬體都集中在一批挖礦大戶手裡,迅雷等於讓人拿住『三寸』,相當於其主打產品的開關將掌握在外部的少數人手中。

訊雷的初心不保!

(2)迅雷也難成就「玩客幣」。

迅雷的股價大漲一方面是因為,玩客雲等硬體產品銷售火爆為其帶來的業績上漲空間。更重要的是因為區塊鏈技術為其帶來的想像空間。但是,以筆者來看,迅雷很難將區塊鏈技術合法合規的的落地在其商業場景上。

a:迅雷的「玩客幣」並不是基於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代幣「

區塊鏈的本質是去中心,比特幣是直接參与區塊鏈賬簿提供工作量證明的獎勵。玩客雲以及玩客幣的相關係統的源碼並未開源,並且從公開各種渠道獲取到的信息來看,目前玩客幣系統並沒有完全去中心化,這個系統依受到迅雷的官方伺服器的管理和約束。

迅雷控制玩客幣的產量,迅雷決定玩客幣的用途,玩家之間玩客幣轉賬迅雷收取手續費,最新公告里迅雷有對違規交易的玩家封號的權利。在真正去中心的區塊鏈環境下,數據不可篡改,迅雷沒有充當中心的可能,更不可能封號。和比特幣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散式記賬的特徵不同,玩客幣的生殺大權其實掌握在迅雷手裡,用於迅雷生態以外的支付會存在不信任問題和ICO政策問題。

迅雷只是在商業玩法上做了創新,引入代幣的概念銷售玩客雲、通過共享帶寬銷售CDN服務、銷售迅雷會員等,獲得一些實在的未來收入數據。

b:玩客雲生態與玩客幣泡沫互斥

迅雷做區塊鏈是符合邏輯的,有技術情懷的迅雷一開始是要做好CDN分散式技術

玩客雲是好硬體,區塊鏈更是好概念。P2P實質是分散式傳輸,區塊鏈解決了分散式計算容錯的問題,分散式計算會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但是按照迅雷正常路子的操作方式,市場並不買單。迅雷搞出了引入「代幣(玩客幣)」的概念進行「營銷」。

現在產品是推廣了,但是將炒作的泡沫也吹大了。

迅雷或許想發展P2P+區塊鏈是沒錯的。但是卻繞圈子搞了個玩客幣,維持玩客幣幣值暴漲的預期,吸引被比特幣行情勾的心痒痒的用戶參與其玩客幣生態,以"負成本"(倒賣硬體給用戶)搭建一套有著幾千萬節點的CDN網路,來降低自身CDN業務的成本,把自己架在泡沫上,難上去也下不來。監管的大鎚之下,一旦炒幣的玩家發現屯幣的升值預期得不到保障之後,玩客幣必然發生擠兌,玩客幣的流通性得不到保障。到那個時候其銷售出去的玩客雲必然會被玩家棄之如敝履,迅雷的p2p+區塊鏈大業不保。

三、投資者怎樣避開「迅雷們」的雷

筆者從來都不懷疑區塊鏈這項技術的前景,然而筆者擔憂的是技術與現有體系的融合,擔心「革命」被利用而弄得一地雞毛。投資者投資區塊鏈一定要躲開炒作,躲開監管敏感區。

(1)跟隨監管的大鎚:區塊鏈要按「規矩」玩

「代幣」雖然作為區塊鏈最容易落地的商業場景。但是代幣發行融資性質其實是和地下股市類似的,一旦發行代幣並被大肆炒作,不合理性就愈加明顯。項目本身的發展前景並不明朗,代幣的熱炒形成泡沫,當泡沫破裂的時候,帶來的金融風險是顯而易見的。而宏觀大環境是:「2018年的主基調,就是去風險,求穩定!

2016年以來,證監會「全覆蓋、零容忍」強化監管執法效能,對於出現概念炒作的現象,無一不被監管重視,並嚴厲打擊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的投機行為(例如:17年的石墨烯概念炒作、雄安概念炒作等等)。2018年開年,面對區塊鏈概念股不斷掀起的漲停潮,相關部門也在1月16日晚間兩大交易所紛紛發出公告。炒作之後,無不是一地雞毛!

投資者要認識到數字貨幣始終存在合規風險,而且代幣由於價格缺乏貨幣發行機構的價值背書,純粹靠自由流動定價。且由於其流動性較差,使得價格非常方便操縱。雖然區塊鏈能夠在金融業內迅速從概念到落地實踐,但是區塊鏈在非金融機構的應用,短期看更像是一種泡沫,不能從基礎架構層面改變行業邏輯,炒作概念,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爆發力。

(2)認清楚區塊鏈發展的現狀,不要隨便炒

根據瑞信關於區塊鏈一份權威報告中指出:區塊鏈真正成熟的時間要等到2025年。

在這份有關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重磅報告中,瑞信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分成了七個階段,包括「理念形成」、「概念驗證」、「原型」、「試驗」、「生產並行」和「生產」。其中,第七階段「生產」之後的2025年才是主流社會採用區塊鏈的時間點。騰訊也在其區塊鏈方案白皮書中引用達沃斯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的觀點,區塊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成果,預計到2025年之前全球GDP總量的10%將利用區塊鏈技術儲存。

目前的區塊鏈技術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首先,市場格局將有很大的變化。因為目前市場有大量披著「區塊鏈」的外衣的各類項目,有可能本身並沒有實際價值和應用,甚至有很多傳銷、非法集資的,危害實體經濟和正常的金融秩序,因此大量數字貨幣的項目可能會受到政府相關政策的打擊來整頓市場;此外,區塊鏈本身還處於概念階段,各類企業都還在積極探索和實踐階段,對於真正的落地部署還有各類不確定結果;並且,區塊鏈的技術本身也存在很多爭議,有可能被進行各類改造和升級。

區塊鏈是很有前景的技術,但明顯不是最近一兩年就能大量推廣的技術,交易能力的局限使得區塊鏈應用還沒法處理高並發的業務,軟硬體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提升完善。簡單點說:現在的區塊鏈就像九十年代的互聯網,還需要技術的進步,以及用戶接受度的增加。那些真正做區塊鏈技術的企業,比如IBM、阿里雲、騰訊雲都推出了區塊鏈平台,但他們都還處於孵化階段。

小結:

人們總覺得機會就像標錯價格的商品,它的出現總是短暫的、稍縱即逝的、動手要快,手慢無。很多人並不是不知道這是泡沫,但任然有一波一波的人扎進泡沫中,因為他們認為泡沫是最好的發財機會,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暢飲泡沫的結局是破財。如今標榜自己是區塊鏈概念股的公司和在上個世紀互聯網泡沫最鼎盛時候,給自己加.com的公司一模一樣。我們知道現在成為王者的那一批,並不是最先給自己加了.com的那一批。時機成熟之前,玩客幣成就不了迅雷,迅雷也成就不了區塊鏈!

對於理性投資者而言:沒有什麼真正的機會是稍縱即逝,追悔莫及的。錯過了Yahoo,你可以上Google的車,錯失了Google,你可以去追Facebook,去上騰訊的車!在國內,21世界初互聯網的崛起與騰訊百度阿里股價飆升中間也隔了5—7年,機會在後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隆匯 的精彩文章:

和諧汽車旗下拜騰發布首款車型,打造「新一代智能終端」

TAG:格隆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