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有了殲16D,為何還要裝備轟6G
近日,央視報道:由我國轟六戰機改裝而來的轟六G電子戰機與於近日赴西太平洋參加聯合對抗演習。
轟六這款讓所有軍迷所熟知的空軍主力轟炸機 ,繼轟六N之後再次 以新的姿態出現在軍迷面前。與以往不同的是,過去的幾次改進更多的是提升電子系統、動力系統 和空中加油系統,使轟六具備更強的轟炸能力,而此次轟六G則是以電子戰機的身份亮相,難免讓人耳目一新。
電子戰飛機是一種專門對敵方雷達、電子制導系統和無線電通信設備進行電子偵察、干擾和攻擊的飛機。它的主要任務是使敵方防空體系失效,掩護已方飛機順利執行攻擊任務。
現代戰爭,隨著反導系統的日益完善,普通三代機由於不具備隱身性能,且巡航速度較慢,目標明顯,越來越難以突破敵方防空網,即便是具備隱身能力的四代機,在反導系統面前也要小心謹慎。為了對敵方反導系統進行有效壓制,掩護己方集群悄悄通過反導網,科學家們研製出了專門的電子系統以及專門針對雷達系統的反輻射導彈。
電子戰理念起源於二戰,最典型的就是美國服役近40年的「徘徊者」電子戰機。二戰期間的諾曼底登陸,盟軍10架轟炸機發射大量金屬箔條,通過反射雷達波製造 了 一個不存在的龐大機群成功吸引德軍注意力,有效掩護盟軍登陸,自此人們首次認識到電子戰的重要性 。
冷戰期間,隨著噴氣式飛機的快速發展,這種飛機飛的更高更快,蘇聯發現想把它們打下來越來越困難 ,開始尋找解決的方法。1960年,隨著一架美國U-2偵察機被薩姆2擊落,防空導彈開始步入人們的視線。薩姆II防空導彈系統的雷達能探測到112千米外的飛機,美軍當時所有的高空戰機幾乎都在它的射程範圍之內。1965年越南戰爭期間,大量薩姆2被部署于越南,美軍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由於美國的飛機無論速度和高度都比不上薩姆2,要想對這種防空系統進行壓制,只能依靠電子技術。美軍開始對大量的 飛機進行升級改造,增強其電子干擾能力,同時還對其中的一種機型A-6入侵者進行大幅改裝,研製出一種專門的電子戰機。1968年,改進後的A-6B實現首飛,也就是後來的「徘徊者」。
1972年越戰末期,徘徊者被派往越南戰場,與數百架轟炸機一起出發執行轟炸任務,雖然不知道在 戰場上發揮了多大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執行任務的絕大多數飛機都平安回來了 。在後來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EA-6B都參與了行動。
電子戰機經曆數次戰爭洗禮,已經發展成為現代戰爭的核心能力。美國幾十年來一直高度重視電子戰機的發展,其最新型「咆哮者」電子戰機是目前公開的唯一能夠幹掉F22的先進戰機,被譽為電子戰機中的戰鬥機。


TAG:發現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