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安萬年之九:三棄不死,取名為「棄」

長安萬年之九:三棄不死,取名為「棄」

為方便閱讀,請點擊「自然自覺自在」,關注此公眾號!

黃帝之後的長安地區,目送第一波華夏文明的浪潮東去後,在「五帝」(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帝、舜帝)和夏、商王朝(或許更象部族聯盟)的喧囂聲中,沉靜地孕育著第二波華夏文明的浪潮。這一過程從黃帝到周王朝建立之前,大概歷時2000年,直到1111年,周人定居酆(fēng,灃)京(今陝西西安市西南的灃河西岸)。

長安及其周邊地區孕育的新一波文明浪潮,即「周文化」,其本質除了農業生產力高度發展之外,還有就是「周禮」的創立,這是在社會形態和文化思想上的巨大進步,遠遠領先於當時依次發展的「禪讓制」和夏、商王朝正在經歷的階級社會初創時期的文明。流行是現世的先進,而真正的先進是未來的趨勢。

「周文化」就是一種未來的趨勢。它的起點,源自一位叫棄的周朝先祖。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位三棄不死的的「棄先生」的神奇誕生故事吧。

黃帝既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也是「姬」姓家族的遠古初祖。他居住的姬水流域就在長安地區的西北部。傳說他娶了4位賢淑的妻子,生了25個兒子,其中很姓者14子,為12姓,分別是姬、酉(yǒu)、祁、己、滕、箴(zhēn)、任、荀、僖、姞(jí)、儇(xuān)、依。後分為14個部族。

黃帝正妻嫘(léi)祖所生的兩個兒子玄囂、昌意繼承了黃帝的本姓姬,玄囂的孫子高辛氏帝嚳(kù,「五帝」之一)做了當時部落聯盟的首領,娶了位於今天的陝西楊凌的有邰(tái)氏之女姜嫄(yuán)為正妻。

姜嫄是炎帝的後代,現在嫁給了黃帝的後裔,成了周族的母系祖先,《詩經?大雅?生民》的第一段:「厥(jué)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īn)克祀(sì),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xīn),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jì)?」講的就是:誰生下第一代周人呢?姜嫄就是那位母親!

《詩經》還記載,姜嫄有一天外出參加祭祀活動,看到一個巨人的足跡,她想這麼大的腳印,應該是一位高大英俊的人所留,心生好奇,把自己的腳踏了進去,看看這個足跡比自己的腳大多少,沒想到回家後竟然懷了身孕。經過十月懷胎,她生下了「棄」,也就是周人的始祖。

這個故事與華胥氏生女媧和伏羲有點象,只是懷胎時間從12年變成了人類正常的10月懷胎!儘管如此,棄的誕生,還是挺神奇的事情,但更神奇的還不是其出生前,而是其出生後。

姜嫄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部落里的人們認為這是一件不祥之事,於是,姜嫄決定丟棄這個孩子,讓他自生自滅。開始,她把孩子丟棄在街巷中,沒想到成群的牛馬竟然繞著這個襁褓中的孩子走,孩子安然無恙。

姜嫄又把孩子丟棄到山林中,想著野獸會把他吃掉或者咬死,可是獅虎豺狼等野獸都不傷害他,打柴人也非常喜愛這個孩子,逗他玩、照顧他,一段時間後,孩子還是平平安安地躺在那裡。

後來,姜嫄又把孩子丟棄在河溝的冰面上,寒冬臘月,北風呼嘯,出人意料的是天空中許多大鳥飛下來,用翅膀護著為孩子取暖,銜食給他吃,時間過去了,孩子依然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姜嫄看到孩子被丟棄三次而不死,覺得冥冥之中有神靈護佑,於是決定抱回孩子,把她撫養長大。因為「三棄不死」,所以取名為「棄」。經歷磨難之後的周人始祖「棄」橫空出世。

棄,從小聰明過人,喜歡模仿大人種植莊稼的樣子;成年後,善於農耕之事,附近的人們紛紛仿效他。堯帝尊他為「農師」,舜帝封他為「后稷」,周族從棄開始,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重要角色,「周文化」的星星之火就此點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自覺自在 的精彩文章:

長安萬年之七:炎帝是「一把火」,經長安遍神州

TAG:自然自覺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