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年獨游11個國家,她為何會被牛津大學化學專業錄取?

一年獨游11個國家,她為何會被牛津大學化學專業錄取?

看點1月10日,英國頂尖大學牛津劍橋同時放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有超過110名中國學生被這兩所大學錄取。什麼樣的學生會獲得牛校的青睞?外灘君採訪到了上海光華學院劍橋國際中心(光華劍橋)姚敏儀,她剛剛獲得牛津大學的預錄取。除此之外還收穫了香港大學預錄取以及美國聖約翰學院2.1萬美金/年的新生校長獎學金。而構成她軟實力的,正是她身上的這七點品質。

文、編輯丨李臻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年獨游11個國家,她為何會被牛津大學化學專業錄取?

2018年美國大學早申請已經結束,頂尖大學如哈佛、耶魯錄取的中國學生屈指可數。

相比之下,英國「G5超級精英大學」牛津、劍橋對中國學生更顯「友好」,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超過110位同學獲得了這兩所世界頂尖大學的「預錄取」。

但這並不代表,被這兩所大學錄取是輕鬆的。據歐洲《星島日報》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2017學年,劍橋大學共收到16750份申請,但只錄取其中的4307人(其中3457人只是取得了「有條件錄取」),中國學子約為100人,所佔比例約為2.3%。

牛津大學共收到18300份申請,錄取3200人,中國學子約為100人,所佔比例約為3.1%。

上海以A Level課程為主的牛劍輸出大校「上海光華學院劍橋國際中心(光華劍橋)」今年共有9名學生被這兩所學校錄取,其中收穫牛津大學6枚offer、劍橋大學3枚offer。

上周來到上海光華學院劍橋國際中心(光華劍橋),一位名叫姚敏儀的女生吸引了外灘君的注意。通過考試和面試成績,她已經收到牛津大學化學專業的預錄取offer。除此之外還獲得了香港大學預錄取以及美國聖約翰學院2.1萬美金/年的新生校長獎學金。

一年獨游11個國家,她為何會被牛津大學化學專業錄取?

姚敏儀,雅思8分

僅僅是第一印象,外灘君就明白了為什麼她會獲得頂尖大學的青睞。

她性格開朗,交談中一直保持笑容。思維敏捷,對於外灘君的問題都能迅速作出反應。良好的溝通能力,也讓她能精準的給出外灘君想要的答案。

儘管牛津大學只是預錄取,還要通過今年7月A-Level大考才能確保可以進入。但對於姚敏儀來說,這不是什麼難事。

外灘君總結下來,姚敏儀取得好成績在於以下7點:

1

紮實的學術基礎

姚敏儀來自江蘇無錫,原先一直在無錫體制內學校讀書,高一後轉入光華劍橋。問及在這兩所學校讀書有什麼不同時,她說「更輕鬆了!因為好多知識點都學過了。」

姚敏儀告訴外灘君,她曾在初二那一年,刷完了8本左右的奧數書,自那以後數學成績自然提升了。而很多學習習慣,也是在那時養成的,比如糾錯、刷題、記筆記的習慣等等。

儘管應試教育常常被人吐槽機械、死板、磨滅學生學習興趣等等,但在姚敏儀看來,要說基礎教育的話,還是國內應試教育最為紮實。儘管一些題用不到,但是反覆刷題肯定會形成一定的做題思維。

在這樣的學術基礎下,再轉入幫助學生揚長避短,集中優勢的A-Level課程以後,姚敏儀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穩定。

2

獨特的思維方式

在外灘君和姚敏儀交流的過程中,她一直強調自己很幸運才得以通過面試,但在外灘君看來,面試環節從30個人中脫穎而出,靠的還有她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

在姚敏儀有機化學部分面試時,教授給出一個問題「鹵代烴反應中NaI作為催化劑的催化原理」,卻沒想到她三個答案都被否決。最後面試教授的不斷引導下,順利完成了答題,甚至答出了附加題。

面試後姚敏儀總結經驗,她告訴外灘君「面試的教授都是未來可能會教你課程的教授,他們不會真的難倒你,而是在看你是不是能成為他的學生,有沒有思考的能力。」

這也就是說,有時候答案對錯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頂尖大學看重學生在面臨的全新知識和未知問題時,是否具備活躍的思維。

當然這樣的能力也賴於廣泛閱讀和行走見識。問及喜歡閱讀的類型,姚敏儀說她什麼都讀,文史哲幾乎都會涉及。在學校里,她會經常和同學在一些哲學思考問題上辯論。同時,她也會和家裡人討論經濟、政治話題等話題。

除了閱讀外,姚敏儀還喜歡旅行,在過去的2017年,她獨自一人前往11個國家旅遊,在很多人看來,花大量時間是耽誤學習,但對於她來說,旅行也是她學習的過程,幫助她認識世界、了解文化。

一年獨游11個國家,她為何會被牛津大學化學專業錄取?

3

精通語言、廣泛交友

姚敏儀的雅思成績達到8分,中國學生最難攻克的口語,她也拿到單項8分,語言優勢幫助她在面試環節更自然地和面試官交流。而她良好的語感,也源自於她旅遊期間結交了很多不同國家的朋友。

外灘君好奇,去其他國家都是用英語交流嗎?姚敏儀說,「我非常喜歡學語言,我一共學了7門語言,去大多數國家時都能簡單地用當地語言交流或者用英語。」

正因如此,姚敏儀總是能遇到非常友善的當地人,帶她去最有當地特色的地方玩。旅行結束後,姚敏儀也會和這些朋友保持聯繫,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

一年獨游11個國家,她為何會被牛津大學化學專業錄取?

除此之外,姚敏儀還能和學校的同學打成一片。外灘君十分欣賞她的一點是,她能認可別人的閃光點,這次光華劍橋一共有9名學生被牛津劍橋錄取,在採訪過程中,姚敏儀還會主動向外灘君介紹了其他8個人身上值得學習的優點。

4

有挑戰精神

劍橋課程的目的不是培養外交官式的「通才」,而是培養在某一行業具有紮實功底的專業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在修讀A Level課程中,更早「專業定位」。

姚敏儀喜歡寶石鑒定,未來也想嘗試相關行業,與老師溝通後發現選擇化學更適合發展,但實際上她以前化學一直不是很好,但由於興趣愛好,姚敏儀嘗試「挑戰」化學,並在高一的某個學期,學到量子化學後,被書的封面吸引,從此以後一下子喜歡上化學,成績也在慢慢變好。

除此之外,姚敏儀的挑戰精神還來自於數學。今年不擅長數學的她選修了「高數課」,儘管每天都被高數「折磨」,但姚敏儀還是通過刷題、向同學求教來想辦法搞定數學。

5

有長期堅持的興趣愛好

頂尖大學在招生過程中,非常看重學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能長此以往的堅持。

除了化學,姚敏儀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跳舞,至今已經堅持約有8年了。在自己練習跳舞之餘,姚敏儀還曾在初中時幫助學校編排校慶舞蹈。

她告訴外灘君,平時周末她會抽出2-3小時去跳舞,如果遇到寒暑假,可能一天有10小時都在跳舞。姚敏儀笑稱,「如果我沒有被大學錄取,可能就去全職跳舞了。」

一年獨游11個國家,她為何會被牛津大學化學專業錄取?

6

聽家長的話

最近韓寒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最討厭俗語之一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因為這世界經驗隨管用,但勇敢也可貴。就這一點,姚敏儀有不同看法,她告訴外灘君,「我可聽話了,家長告訴你的話,往往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這樣做能少走一些彎路為什麼不聽呢?」

不過,對於家長的話,姚敏儀不是全盤照收,而是經過自己的一些判斷後再做出決定。這跟姚敏儀媽媽的教育方式有極大的關係,平時生活中她不會過多干涉女兒的生活,而是盡量讓女兒自己做出決定,形式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但如果姚敏儀有難下定決心的問題時,姚敏儀的媽媽也會給出自己的建議。就比如在今年的申請中,拿到多個offer的姚敏儀在猶豫不決時,媽媽的建議也至關重要。

7

對自己的未來有規劃

高中學習,最終的要就是時間管理,外灘君問姚敏儀,平時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姚敏儀回答說,「不會把自己的時間規定的特別死,我喜歡玩,但是玩累了就會學習,但我有自己階段性的規劃。」

姚敏儀給自己訂了一個目標,大學讀書期間,有空餘假期會去嘗試金融或公關方面的實習,鍛煉一下自己。在牛津本碩連讀畢業後去美國讀博,然後打算做自己的化妝品牌。

「大學肯定要更努力學習,因為有很多專業的知識,當然這個計劃可能會變,但至少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