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年味(外三章)

散文:年味(外三章)

文/楊敏

散文:年味(外三章)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到了臘月,人們就進入農曆了。

臘月的陽光真忙。洗過的衣服要曬,新砍的雪裡紅臘菜要曬,還有腌過的肉、魚;騎在梁下一嘟嚕一嘟嚕黃橙橙的玉米棒兒滿腹心事想著開春的事了,辣子一千隻總也風不幹紅紅的鼻子,在檐下許是嗅著這淡淡的年味。

「嘭、嘭」,臘月叫溜鄉爆米花的漢子炸出了一個個帶響的點;還有星星點點的鞭炮,祭灶時,才奢侈挨挨地響著,直到守歲那一夜就滿天星似的響開了,雞鳴也滿天打著弧線的禮花,犬吠應和著,若一村的驚嘆。瀰漫的香味迅及膨脹開去,籠罩如柵,孩子是一隻只雀躍的鳥。

年味越來越濃,奶奶也開始炒瓜子或炒花生了。我們就圍在鍋旁邊看,這時奶奶會故意動作用大,讓一兩顆還未炒熟的瓜子花生濺到鍋台上,在我用手飛快地去搶的當兒,奶奶會舉起鍋鏟也像要去跟我搶似的:燙著!燙著!哪裡顧及,一眨眼的功夫,我也把瓜子或是花生的仁放到嘴裡嚼了。奶奶笑了,我也笑。

炒好的瓜子花生我們是一時吃不到的。爸爸會想著把它們放到「貓嘆氣」里。當然,奶奶也會藏幾顆在自己的圍裙里,偷偷地塞給我「香香嘴」。「貓嘆氣」是一種口小肚大圓形的竹製容器,農家人多半用它放一些食品,「貓嘆氣」意為連蹦帶跳的貓瞧著也會嘆氣的。心裡總盼著快快過年。過年了,「貓嘆氣」里的東西才會大白於全家,這個從臘月里就開始積攢年味的密匣在我們小孩子的雀躍聲中被打開。其實,裡面裝的也不過就是二斤鹹肉、幾條鹹魚,還有花生和糕。

糕和魚一樣,是精貴的東西,它和「高」、「余」諧音,能討村上人的好口彩,講究也就多了。年三十家家都煮魚,且要紅魚。煮出來的魚叫「元寶魚」,光能看不能吃,但每餐得端上桌,餐畢再端回去。糕能吃,也有時辰。年三十晚上要守歲,一家人圍坐在火盆旁。奶奶總是說我們家過去的一些事情,聽多了我們也就不感興趣了。我們會忙著抓一把玉米在火盆里「炸花子」。花子也有不響的,不響的叫「啞巴」得敢緊從灰里撥出來。撥出來的啞巴很燙,我們用兩隻小手飛快地傳著,然後放進嘴裡。我們常常叫啞巴燙得「非非非」直吹熱氣,呲牙咧嘴的樣,惹一家人的歡心。子夜時滿天星斗似的鞭炮響的時候我們也睡著了。不過醒來的時候我們會從枕旁摸出幾片糕的。這糕叫「開口糕」,奶奶說吃過糕以後才能講話。外面的鞭炮又連連的響了,路上邀邀約約是一串串的人,門臉紅了,燈籠也掛起來了,日日相處的村民見著面就跟好多年不見似的,說話都那麼的喜氣……

如今我在用筆記本電腦敲打這篇小文的時候,不時的打開自己的信箱,「NOUSE」和「E-mai」老是提醒我有未閱讀的新郵件,打開都是網友發來的賀卡。有一位老兄真牛,他一口氣給我copy了2018張賀卡。春節了,人們有了全新的生活方式,美麗的數字時代她是那麼的繽紛,卻總是缺少那難以說清的東西,這興許就是——年味。

散文:年味(外三章)

《忙年》

眼看過年了,王大爺的兒媳犯了心事:自己和愛人下了崗,但按照老公爹的主意,擺了個土產攤,雖說吃喝不愁,但過年了能不改善改善?

更讓兒媳心中過意不去的是,公爹的每月退休金都「填」在屋裡了。過年了老爺子還是混身打混身,連個新布絲沒添。兒媳的思想動態王大爺內心洞若觀火。他對兒子、兒媳說:「只有你們下得辛苦,我保咱家過個『肥年』。」兒子、兒媳都是勤快人,就問王大爺有什麼打算。王大爺意味深長地笑:「既然你們認頭干,今晚就開工。」王大爺一個下午又是鋸木板,又是熬石蠟、磨刀子。後來就把自己關在屋裡聽不到動靜了……晚上,他把這半天的勞動成果展現在兒子、兒媳面前:他手端剪紙蠟盤、手拿幾把剪紙刀,還拿著吊錢樣子。王大爺這是讓兒子、兒媳刻剪紙賣。王大爺說:「今天晚上咱們先刻點大發財源、金玉滿堂、招財進寶、四季平安等吉祥話粗活試試。要是行,明天咱們再上細活兒。」

兒子、兒媳異常興奮,齊聲說:「您就瞧好吧,明天咱們見真章兒。」兒子愣是一夜覺僅睡兩小時,白天邊看攤兒邊刻。兒媳除去做飯,擠出來的時間,都用在刻吊錢上了。到晚上一計算,四樣吉祥吊錢,每樣刻成一千張,共計四千張。王大爺對小兩口的刻苦精神十分滿意。說:「今天晚上刻剪紙細活兒——『迎春』」。兒子、兒媳一看紙樣,畫面傳神、刻工精細,既體現傳統又蘊含新意。下午兒子回家吃飯時眉飛色舞地對王大爺說:「爸,那套迎春』,我在攤上刻,就有幾位顧客要買。一位中年人說『不拿到這套剪紙,就不走了』……」

這一來,王記剪紙賣出了名氣。你再看看王大爺,頭上新帽、腳下新鞋、身穿新衣。連襪子、內褲全是新的。王大爺樂得合不攏嘴,連聲說:「給我花這麼多錢幹什麼,你們穿得好,我看著就痛快。」兒媳快人快語:「我們是沾了您的福氣,都添了新衣服。」王大爺滿心高興,說:「年夜飯咱們去食品街!」

散文:年味(外三章)

《說年味》

如今春節期間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可謂豐富多彩,春節時的飲食更是豐盛無比,然而很多人仍感覺年味不足。原因之一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過春節是傾全年的積累,在春節時過上幾天平時所過不上也可以說是過不起的日子。

只從吃上說吧,平日里粗茶淡飯,只有在春節才能吃上所謂的美味佳肴,且能解了饞。因此春節對人們來說,尤其是對孩子們來說太不平常了。過去有這樣的順口溜:「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二十九蒸豆簍,三……·」從這順口溜中可以看出那時過年的一通忙乎,僅這一通忙乎就把年味攪得很濃。我小的時候,對這年味中最感味美的是肉味。

在上世紀70年代,只有在春節時才能飽吃幾次燉肉,只那肉鍋中噴出的香味就足以令人垂涎。記得有一年陰曆二十幾,家裡燉了一大鍋肉,肉的香氣不斷飄散在屋中,吸引著我。我奔到鍋前,用鼻子對準那隨著蒸汽徐徐飄出的香味狠狠地吸了下,啊,太美了……忽然我聽到腳步聲,陶醉中的我馬上意識到有人來了,趕緊轉過臉,裝作什麼也沒幹匆忙走開。原來是母親進屋來了,她掀開鍋蓋,用筷子按了按肉,蓋上鍋蓋走了。我望著母親走出屋,就躡手躡腳走近肉鍋,低頭趕緊聞一聞那百聞不厭的香氣,反覆幾次後我才戀戀不捨離開了鍋旁。沒想到我這樣小心翼翼的行動還是被母親發現了。家人把我的行動當做了笑料,讓我很覺不好意思。

至今我仍忘不了我那時用代價品味到的濃濃的年「味」。

散文:年味(外三章)

《話說過年》

同樣是過年,中國人對春節的期盼要遠遠大於元旦,即使是像我這樣一個對節日從來都抱無所謂態度的人,在燈籠高掛、鞭炮聲聲、鼓樂歡慶的春節里,也禁不住「春」心萌動。那是一種對濃濃親情的嚮往,對明媚春光的期盼。

現在的節日五彩繽紛五花八門,據有關資料顯示,全世界各類節日多達三千多個,連海蝦、蓮藕、槐花、老鱉都有了自己的節日。有一些節,影響也越來越大,如情人節、聖誕節。可這些「洋節日」多半是商家炒作,再加上一些熱戀男女的摻和和一些追星族的起鬨,想一時取代春節還是螞蟻撼樹,最主要的是它們作為節日還缺乏一種深入到民族骨髓里的東西。那是一種文化,一種心理,一種源遠流長的血緣與情感的沉澱。

我一想起春節這個節日就為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自豪,全世界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具有如此盎然的詩意。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特別設定一個節日。春節,是春天的節日,如此獨具匠心的創意顯示的是一個東方民族的慧心。

難道不是這樣么?在春節來臨的時候,春天還沒有到來,江河大地朔風撲面瑞雪飄飄,但中國人期盼春天的心情好像是按捺不住了。詩人雪萊說得最好,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好像是照著中國人的心理說的,或者說中國人最理解這句詩的內涵,他們急切地在冬天設定一個節日來迎接春天。於是,每當這個節日來臨,山山嶺嶺村村寨寨都沸騰了,這時候你到全國各地走走,從上海南京路的步行街到雲南大理的小竹樓,哪裡還能看到一點冬日的蕭條?人們包水餃打年糕,貼年畫放鞭炮,舞龍燈踩高蹺,大紅的對聯貼起來,大紅的花襖穿起來,大紅的燈籠掛起來,一個火爆爆的節日,一個紅火火的春天,在花枝招展的春姑娘帶領下,唱著跳著笑著鬧著歡天喜地地向我們走來。

當然,人們對自然界春天的期盼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我們又在春節期盼另一個春天,這一份暖融融的春意是每一個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無法抵擋的,這是人與人之間親情,這份親情像春天一樣誘惑著中國人。除夕之夜祖孫三代合家團聚包餃子,正月十五夫妻牽著手兒去看花燈,爺爺給孫子一個裝壓歲錢的紅紙包;青梅竹馬的小夥子給鄰家女偷偷塞一條紅絲巾;夏天吵過架的男人相約正月初一喝一回酒,杯酒喝下肚,兩雙結滿老繭的大手又握在一起;孤身在外的遊子再忙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只為在老屋與親人吃頓「團年飯」,叫一聲白髮蒼蒼的親娘。

即使我們離家千里萬里遠隔重洋,即使我們人處異邦一身洋裝,但在除夕之夜,在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體內的生物鐘會情不自禁地一齊指向華夏神州,指向故土故鄉,這是一種神秘力量的牽引,像月亮的引力引發海洋潮汐一樣,它引發了鐵路部門一年一度的春運大潮。這是愛的漲潮,所有在外的人都想回家過年啊。有了這個年,我們五湖四海的人心就連在一起,臉就貼在一起,因為我們是《百家姓》上的趙錢孫李,我們是大槐樹下的姊妹兄弟,只為回一個共同的家,只為過一個同樣的年。

春節,是中國民族的聯歡會;春節是迎接春天最盛大的節日。

散文:年味(外三章)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