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四線城市進入收割期 千億房企份額超三成

三四線城市進入收割期 千億房企份額超三成

2017年房地產市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奇特現象,一方面,受全國各地嚴厲調控影響,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累計增速回落20.3個百分點。而另一方面,大型房企銷售業績卻屢破紀錄。去年,房地產行業銷售業績前三甲均突破5000億元關口,碧桂園以5500.1億元的銷售額首次登上行業第一的寶座,萬科、恆大緊隨其後,行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

2017年,千億房企相比2016年增加了6家,截至目前,房地產行業已有17家房企規模超過1000億元,合計銷售額達到40611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計算,17家千億房企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0.37%。從增速上看,17家千億房企中有10家房企同比增速超過40%。龍湖地產、新城控股、招商蛇口、旭輝集團、世茂房地產和泰禾集團2016年銷售額還處於百強房企之列,2017年,這五家企業迎來業績爆發,正式躋身千億房企之列。

實際上,除了現在已經突破千億的房企,自去年以來,多數百億房企都制定了一個千億小目標。對於未來房企格局發展,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從當前市場發展和房企規模來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空間仍然巨大,未來,房地產行業千億房企的數量還會繼續增加。

泰禾、融創領漲千億房企

在已有的17家房企中,有15家房企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銷售目標。

其中,綠城中國在年初制定了900億元銷售目標,實際上,2017年完成了1457.1億元業績,超過既定銷售目標61.9%;金地集團在2016年就已經突破千億,但在年初出於保守考慮,將目標定為不低於2016年,2017年金地集團實際完成銷售額1403.2億元,同比增長39.44%。

在大部分千億房企完成目標的同時,也有兩家企業未完成銷售目標,這兩家企業分別為中海地產和綠地控股。

綠地控股2017年的銷售目標是較2016年增加20%,即3060億元,2017年實際完成了3042.1億元,雖然未完成目標,但離目標僅有一步之遙。

中海地產則與年初制定的目標相距甚遠。公開資料顯示,在今年年初,中海內部表示要調整打法和套路,鞏固並提升傳統住宅領域的市場份額與行業地位,要實現「4個一線城市年銷售額300億以上、17家地區公司年銷售額100億以上,17個城市平均銷售額超過50億元」,以此推算,中海2017年的銷售目標在2900億元左右。實際上,中海去年一年完成的銷售額為2013.7億元,距離目標還有近900億元的差距。

抓住三四線城市布局機遇

中房智庫研究員通過觀察和分析這17家千億房企銷售規模、城市布局以及貨值儲備等方面數據發現,這些千億級別的房企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一些共性。

2017年,無論是房企銷售還是拿地,三四線城市開始嶄露頭角。一方面,在「因城施策」的調控下,一二線城市樓市不斷降溫;另一方面,一二線城市土地成本飆漲也促使開發商暫時避開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在這種市場環境下逆勢崛起。

上海中原市場分析師盧文曦稱,2017年的千億房企共性之一即都是環熱點城市邊上的三、四線城市布局很厲害,特別是靠近長三角、珠三角及北京周邊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成交出現較大增長,2017年恰好是三、四線城市超常發揮的時期,這些房企正好抓住這波行情。

前三甲房企中,碧桂園不用多說,主場就是三四線城市,有碧桂園所在的三四線城市,競品基本沒有優勢,可見碧桂園對三四線城市的精準把握。但是,隨著規模的擴張,碧桂園的業務已經不局限於三四線城市,2017年,碧桂園的業務可謂一二三四線城市全面開花,標準化、快速複製的產品模式,也助推碧桂園登頂行業老大的位子。

恆大地產土地儲備變化也能體現其對三四線城市市場的重視。財報顯示,2016年恆大一二線城市項目數量佔比52.2%,三四線城市佔比47.8%,而截至2017年11月,恆大一二線城市新增土地儲備合計佔比30.7%,三四線城市新增土地儲備佔比69.3%。三四線城市中萊陽、徐州、滄州和佛山新增土地儲備規模最大。

萬科的情況與三甲中另外兩家有所區別,萬科是在均衡發展中側重重點城市發展,「對於萬科來說,其品牌優勢是其業績增長的保證。」嚴躍進表示。

相比碧桂園和恆大,一些重金布局一二線城市的開發商在2017年也開始繞道三四線城市補倉,比如融創。融創一開始的城市布局原則即是一二線核心城市,但自去年開始,融創開始在弱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布局。在進入武漢之後,融創董事會主席孫宏斌還點贊了西安、杭州、海南以及廣深、西南區域,正是這些區域,保證了融創2017年的業績。

據統計,去年從5月底到6月初,除了碧桂園、恆大、融創、還包括華潤、保利等品牌房企,均在三四線城市有大手筆投入,而且取得的土地溢價率水平都不算低。

土地儲備助力業績爆發

如果說在城市布局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麼在拿地方面,千億房企根本不需要猶豫,積極拿地,保證土地儲備充足才能保障後續業績的增長。

縱觀千億房企的土地貨值儲備可以發現,新增土地貨值排名靠前的房企基本就是銷售業績排名靠前的房企。

根據克而瑞發布的2017年前11月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排行榜顯示,融創、碧桂園、恆大、萬科分別位列前四,而在銷售排行榜上,這四家企業也包攬了前四名。

其中,碧桂園2017年前11月獲取了9944億元的新增土地貨值,恆大的新增貨值達到8412億元,萬科達到5637億元。最讓業界刮目相看的是融創。2017年,融創成為補倉規模最大的房企,除了在城市布局上前瞻性地布局了弱二線和三四線城市,融創大規模的併購也使其獲取了1.44萬億元的新增土地貨值。

在千億房企中,老牌房企保利新增貨值4843億元,中海新增3320億元,均表現出發力的態勢。龍湖不僅在銷售業績上相比2016年新上一個台階,在新增貨值方面也躋身前十,為2605億元。

在2017年拿地面積上,碧桂園以7079萬平方米領銜排行榜,融創緊隨其後,拿地面積為6679萬平方米,恆大和萬科分別以5330萬平方米和2812萬平方米的拿地面積位列第三名和第四名。

民企更具競爭力

不難發現,在現有的17家千億房企中,僅有綠地控股、保利地產、華潤置地和招商蛇口是國企央企,剩下13家房企均為民營企業或混合所有制企業。

國有控股型地產公司和民營控股型地產公司的差距,最直觀的便是體現於增長速度,尤其2016年以恆大、碧桂園、融創為代表的民營房企翻倍式增長,將一線陣營中原來排名靠前的綠地、中海、保利甩到身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兩大陣營之間的差距。

對此,一位業內專家對中房智庫研究員表示,一般來說,國企在拿地方面相比民企更具有優勢,但放開市場競爭,民企其實更具有競爭力,因為國企在一些事情上會有一些限制,民企的發揮空間更大。

責編:柳昕2017年房地產市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奇特現象,一方面,受全國各地嚴厲調控影響,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累計增速回落20.3個百分點。而另一方面,大型房企銷售業績卻屢破紀錄。去年,房地產行業銷售業績前三甲均突破5000億元關口,碧桂園以5500.1億元的銷售額首次登上行業第一的寶座,萬科、恆大緊隨其後,行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

2017年,千億房企相比2016年增加了6家,截至目前,房地產行業已有17家房企規模超過1000億元,合計銷售額達到40611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計算,17家千億房企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0.37%。從增速上看,17家千億房企中有10家房企同比增速超過40%。龍湖地產、新城控股、招商蛇口、旭輝集團、世茂房地產和泰禾集團2016年銷售額還處於百強房企之列,2017年,這五家企業迎來業績爆發,正式躋身千億房企之列。

實際上,除了現在已經突破千億的房企,自去年以來,多數百億房企都制定了一個千億小目標。對於未來房企格局發展,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從當前市場發展和房企規模來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空間仍然巨大,未來,房地產行業千億房企的數量還會繼續增加。

泰禾、融創領漲千億房企

在已有的17家房企中,有15家房企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銷售目標。

其中,綠城中國在年初制定了900億元銷售目標,實際上,2017年完成了1457.1億元業績,超過既定銷售目標61.9%;金地集團在2016年就已經突破千億,但在年初出於保守考慮,將目標定為不低於2016年,2017年金地集團實際完成銷售額1403.2億元,同比增長39.44%。

在大部分千億房企完成目標的同時,也有兩家企業未完成銷售目標,這兩家企業分別為中海地產和綠地控股。

綠地控股2017年的銷售目標是較2016年增加20%,即3060億元,2017年實際完成了3042.1億元,雖然未完成目標,但離目標僅有一步之遙。

中海地產則與年初制定的目標相距甚遠。公開資料顯示,在今年年初,中海內部表示要調整打法和套路,鞏固並提升傳統住宅領域的市場份額與行業地位,要實現「4個一線城市年銷售額300億以上、17家地區公司年銷售額100億以上,17個城市平均銷售額超過50億元」,以此推算,中海2017年的銷售目標在2900億元左右。實際上,中海去年一年完成的銷售額為2013.7億元,距離目標還有近900億元的差距。

抓住三四線城市布局機遇

中房智庫研究員通過觀察和分析這17家千億房企銷售規模、城市布局以及貨值儲備等方面數據發現,這些千億級別的房企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一些共性。

2017年,無論是房企銷售還是拿地,三四線城市開始嶄露頭角。一方面,在「因城施策」的調控下,一二線城市樓市不斷降溫;另一方面,一二線城市土地成本飆漲也促使開發商暫時避開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在這種市場環境下逆勢崛起。

上海中原市場分析師盧文曦稱,2017年的千億房企共性之一即都是環熱點城市邊上的三、四線城市布局很厲害,特別是靠近長三角、珠三角及北京周邊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成交出現較大增長,2017年恰好是三、四線城市超常發揮的時期,這些房企正好抓住這波行情。

前三甲房企中,碧桂園不用多說,主場就是三四線城市,有碧桂園所在的三四線城市,競品基本沒有優勢,可見碧桂園對三四線城市的精準把握。但是,隨著規模的擴張,碧桂園的業務已經不局限於三四線城市,2017年,碧桂園的業務可謂一二三四線城市全面開花,標準化、快速複製的產品模式,也助推碧桂園登頂行業老大的位子。

恆大地產土地儲備變化也能體現其對三四線城市市場的重視。財報顯示,2016年恆大一二線城市項目數量佔比52.2%,三四線城市佔比47.8%,而截至2017年11月,恆大一二線城市新增土地儲備合計佔比30.7%,三四線城市新增土地儲備佔比69.3%。三四線城市中萊陽、徐州、滄州和佛山新增土地儲備規模最大。

萬科的情況與三甲中另外兩家有所區別,萬科是在均衡發展中側重重點城市發展,「對於萬科來說,其品牌優勢是其業績增長的保證。」嚴躍進表示。

相比碧桂園和恆大,一些重金布局一二線城市的開發商在2017年也開始繞道三四線城市補倉,比如融創。融創一開始的城市布局原則即是一二線核心城市,但自去年開始,融創開始在弱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布局。在進入武漢之後,融創董事會主席孫宏斌還點贊了西安、杭州、海南以及廣深、西南區域,正是這些區域,保證了融創2017年的業績。

據統計,去年從5月底到6月初,除了碧桂園、恆大、融創、還包括華潤、保利等品牌房企,均在三四線城市有大手筆投入,而且取得的土地溢價率水平都不算低。

土地儲備助力業績爆發

如果說在城市布局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麼在拿地方面,千億房企根本不需要猶豫,積極拿地,保證土地儲備充足才能保障後續業績的增長。

縱觀千億房企的土地貨值儲備可以發現,新增土地貨值排名靠前的房企基本就是銷售業績排名靠前的房企。

根據克而瑞發布的2017年前11月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排行榜顯示,融創、碧桂園、恆大、萬科分別位列前四,而在銷售排行榜上,這四家企業也包攬了前四名。

其中,碧桂園2017年前11月獲取了9944億元的新增土地貨值,恆大的新增貨值達到8412億元,萬科達到5637億元。最讓業界刮目相看的是融創。2017年,融創成為補倉規模最大的房企,除了在城市布局上前瞻性地布局了弱二線和三四線城市,融創大規模的併購也使其獲取了1.44萬億元的新增土地貨值。

在千億房企中,老牌房企保利新增貨值4843億元,中海新增3320億元,均表現出發力的態勢。龍湖不僅在銷售業績上相比2016年新上一個台階,在新增貨值方面也躋身前十,為2605億元。

在2017年拿地面積上,碧桂園以7079萬平方米領銜排行榜,融創緊隨其後,拿地面積為6679萬平方米,恆大和萬科分別以5330萬平方米和2812萬平方米的拿地面積位列第三名和第四名。

民企更具競爭力

不難發現,在現有的17家千億房企中,僅有綠地控股、保利地產、華潤置地和招商蛇口是國企央企,剩下13家房企均為民營企業或混合所有制企業。

國有控股型地產公司和民營控股型地產公司的差距,最直觀的便是體現於增長速度,尤其2016年以恆大、碧桂園、融創為代表的民營房企翻倍式增長,將一線陣營中原來排名靠前的綠地、中海、保利甩到身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兩大陣營之間的差距。

對此,一位業內專家對中房智庫研究員表示,一般來說,國企在拿地方面相比民企更具有優勢,但放開市場競爭,民企其實更具有競爭力,因為國企在一些事情上會有一些限制,民企的發揮空間更大。

責編:柳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網 的精彩文章:

七家航空公司允許乘客空中玩手機 無飛行模式不能用

TAG:長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