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臍療的理論基礎一

臍療的理論基礎一

臍療的理論基礎

幾千年的歷史與臨床實踐證明,臍療可以治療全身幾百種疾病,並有預防和養生保健的作用,這一事實,就足以告訴我們臍療應該並且也必須有其充實的理論基礎。

一、經絡學說

臍療大體上可歸屬於祖國醫學「灸法」的範疇,同針灸療法-樣,它是根據祖國醫學經絡學說的理論而形成的。

經絡學說認為,經絡是特有的人體結構和組成部分之一,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是溝通內外、上下的一個獨特系統,它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無處不到,遍布全身,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系統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及其外圍所連繫的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其中十二經脈是其主體,奇經八脈具有溝通、聯絡和統率十二經脈的作用.可以主導調節全身經脈、臟腑氣血的盛衰。

臍,即是奇經八脈之一「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又名臍中.氣舍、維會、命蒂、前命門等。臍既與十二經脈相聯,也與十二臟腑和全身相通。其通路如下:

1

臍通過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相通

奇經八脈指督、任、沖、帶、陰蹺、陽蹺,陰維、陽維八條經脈,其中,有4條經脈直接到臍。一是任脈;二是督脈,(素問·骨空論》:「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人喉"三是帶脈,《靈樞.經別》,-當十四椎,出屬帶脈."《經絡學>,帶脈「橫繞鯁腹周圍,平臍,後平十四椎,"四是沖脈,《素問.骨空論》:"沖脈者,起於氣衡,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任脈為「陰脈之海」,能"總任諸陰」,對全身陰經脈氣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其脈氣與手足各陰經相交會,足三陰與任脈交會於關元、中極,陰準與任脈交會於天突、廉泉,沖脈與任脈交會於陰交1足三陰經脈上交於手三陰經脈,故任脈聯繫了所有陰經。也就是說,臍通過任脈與全身的陰經相聯通。

此外,據《奇經八脈考》,任脈會足少陽於陰交,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於中脘,會手足陽明、督脈於承漿,即:臍又可通過任脈與小腸經、三焦經、大腸經、膽經、胃經,督脈等相聯通。

督脈為「陽脈之海」,能「總督諸陽」,它的脈氣多與手足三陽經相交會(大椎是其集中點);又,帶脈出第二腰椎,督脈與陽維脈交會於風府、啞門。故臍可通過督脈與諸陽經相聯繫。

帶脈橫行腰腹之間,能「約束諸經」,足部的陰陽經脈都受帶脈的約束。又由於帶脈出自督脈,行於履腹,腰腹部是沖、任、督三脈脈氣所發之處,故臍可通過帶脈與足三陰經、足三陽經以及沖、督相聯繫。

沖脈上至頭,下至足,貫串全身,為「十二經之海"、"五臟六腑之海",能調節十二經氣血,其脈氣在頭都灌注諸陽,在下肢滲入三陰,並與腎、胃經相併上行,故臍可通過沖脈與十二經脈相通總之,任、督、沖「一源而三岐",任、督、沖、帶四脈脈氣相通,共同縱橫貫串十二經之間,具有調節正經氣血的作用,故神闕穴通過奇經八脈通周身之經氣.

2

臍與五臟及其經脈相通

臍與心相通,(靈樞,經筋》:"手少陰之筋……下繫於臍."《素問ㄧ骨空論》:督脈「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會元針灸學),「神闕(臍)者,神之舍也,心藏神,臍為神之舍-"(經穴名の考察);"神闕是心靈、生命力.闕是君主居城之門(樹中按"心者,君主之官.),為生命力屠住的地方."可見"臍與心臟、心經相通.

臍與肝相遁:《靈樞.營氣》,「上行至稈其支別者,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入低是督脈也,絡陰器上過毛中,入臍中."又據解剖學:臍下腹膜有豐富的靜脈網,聯結於門靜脈(肝臟),在胎兒時期,臍靜脈直達肝臟。可見臍與肝通。

臍與脾相通,(靈樞·經筋》:「足太陰之筋……聚於陰暴,上腹結於臍."沖脈挾臍上行,脾經之公孫穴通於沖脈,又,脾為後天之本,而臍為後天之氣舍。

臍與肺相通,(靈樞·營氣》:「故氣從太陰出,入臍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復出太陰."又肺脈屬腫,下絡大腸,而《靈樞·腸胃》曰,"迴腸當臍."另據經脈循行,足少陰腎經挾臍上行,入肺中。此外,臍屬任脈,而肺經之絡穴列缺通於任脈。故臍與肺臟、肺經相通.

臍與腎相通,(靈樞·經別》,"足少陰之正······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屑帶脈。「而帶脈前平臍那,故腎與腎經可通過帶脈通臍.又,腎脈挾臍上行。腎為先天之本,臍也為先天之本.《道藏》曰:神闕「為心腎交通之門戶.」

3

臍與六腑及其經脈相通

表裡臟腑經脈之間的絡屬關係,決定了臍既然與五臟相通,也就與六腑相通。

臍與胃相通,臍當胃下口,(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下挾臍."《難經·二十七難),「沖脈者,起於氣沖,並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臍屬任脈,《奇經八脈考》曰:任脈「會足陽明於中脘."

臍與膽相通:臍屬任脈,任脈會足少陽於陰交,督脈貫臍中央,督脈會足少陽於大惟;帶脈過臍,會足少陽於帶脈、五樞、維道,且足少陽膽經的足臨泣穴通過於帶脈,故臍可通過任、督、帶脈與膽腑及膽脈相通.

臍與大腸相通:臍之深部直接與大腸連接,(靈樞.脂胃),"迥腸當臍."(幼科大全.論臍),"躋之竅屬大腸."

臍與小腸相通,(靈樞·腸胃》:「小腸後附脊,在環迵周迭積,其注於迵腸者,外附於臍上."臍屬任脈,《奇經八脈考》曰:任脈「會手太陽於中脘.」督脈「貫臍中央",會手太陽於大椎,且手太陽小腸經的後溪穴通於督脈。故臍與小腸腑、小腸經相通。

臍與三焦相通:《難經.六十六難》:「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難經三十一難》"中焦者……其治在臍旁;下焦者……其治在臍下一寸,故名曰三焦."臍屬任脈,《奇經八脈考》曰:任脈「會手少陽於中脘".故臍與三焦腑、三焦經相通。

臍與膀胱相通,(靈樞·經別》:足少陰經別,「別走太陽而合……出屬帶脈。」帶脈過臍,故足太陽膀胱經可通過帶脈與臍相通督脈「貫臍中」,《奇經八脈考》曰:督脈「與太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廉",故臍可通過督脈與膀胱腑、膀胱經相通。

4

經絡感傳證明臍直接與全身經脈相通

綜上所述,臍乃經絡的總樞,經氣的匯海。

二、現代醫學理論

解剖學表明,臍在胎兒時期,表面包有羊膜,內有一對臍動脈、一條臍靜脈以及結締組織。胎兒出生切斷臍帶包紮後,臍動脈與臍靜脈逐漸封閉.臍靜脈在臍到肝的一段成為肝圓韌帶,肝後緣到下腔靜脈間的一段成為靜脈韌帶。臍動脈封閉後所殘存的遺跡居臍外側壁之中,成為臍外側韌帶、臍的結構從外至內依次為皮膚、致賽瘢痕組織、臍筋膜和腹膜壁層·內都懸小腸·臍部腹壁下有動脈、靜脈分支、臍區是受第十肋間神經的前皮支的內側支支配著。

隨著皮膚生理、生化和理化研究的進展,人們發現肚臍具有皮膚菲薄,敏感度高,含有大師微血管,滲透力強,吸收力快等特點,臍在胚胎髮育過程為腹壁最後閉合處,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較差,且臍下無脂肪組織,皮膚筋膜和腹壁直接相連,故滲透力強,藥物分子較易透過臍部皮膚的角質層,進入細胞間質,迅速彌散人血而通達全身。

從解剖部位看,臍部靠近腹腔和盆腔,此處有腹腔叢、腸系膜間叢,腹下叢及盆腔叢等植物神經的主要神經叢存在,還有最主要的神經節.如腹腔節、腸系膜節、主動脈腎節、腸系膜下節等.它們支配腹腔和盆腔內所有的臟腑器官和血管。

可見,臍部既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敏感、最有利於藥物吸收的部位。

臍療理論基礎之

三,氣功理論

古今中外的醫家或氣功家都認為"丹田-的部位在"臍下",而對臍下兩字卻有不同的理解·一部分認為是仰卧位的"臍下",即臍的深部,如道家氣功多以臍為丹田,現在的"臍密功"等也以臍為丹田.

另一部介認為是站立位的臍下,此又有分歧,或曰臍下1.5寸氣海穴為丹田,或曰臍下2寸-石門穴為丹田,或曰臍下3寸關元穴為丹田。我們認為,以臍的深部為丹田是正確的,經絡感傳現象便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如有人為了探索丹田的部位,在針灸實踐中發現多次接受扎針的經絡敏感人,其經絡感傳速度快,感傳部位遠,且有針一穴能同時貫通諸經的現象",於是選擇3例經絡敏感人作觀察對象分別對氣海、石門、關元和神闕等穴,進行了反覆的針剌(深度為1寸)探測。發現針刺前3穴時,除激發循任脈的感傳線外,未發現其它感傳路線,而在針刺神闕穴時,卻可引出許多感傳路線(詳見前),從而提示「臍下」即神闕穴的深部,這樣,練功導氣就能通過神闕穴的感傳路線而通達全身,起著對整個機體的調節作用。

《道藏》曰:」臍為後天之舍。」古人又曰:「真陽在,人命在,陽散,人即死,故臍為命之蒂。」此之真陽,即嬰兒出生斷臍後從母體帶來的一點先天之氣(元氣),此氣在人生後即歸入臍內,所以練氣功者就是要意守臍部練這點先天之氣。

意守臍部(丹田),可誘導大腦入靜,再則,由於臍部解剖部位的重要性,意守臍部能改善腹部血液循環,促進腹式呼吸甚至胎息的形成,以調整植物神經和內髒的活動,從而強壯身體,防治疾病在臍部外敷藥物或給予其棧剌激(如艾灸,激光照射、按摩等),實際上也是間接地起到了意守丹田的作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因為專業,我們更謹慎!因為專業,我們更珍惜!因為專業,我們更努力!因為我們專業,我們一定會讓臍療發揚光大,造福百姓!

生病不輸液,就用術邦臍療

臍療的功用及適應症非常廣泛:因為它對消化、呼吸、泌尿、 生殖、神經、心血管系統均有作用。 並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可廣泛用於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科疾病,並可養生保健,減肥。

中國特色診所聯盟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上海術邦生物科技,面向診所推出「臍療治百病」+「18個特色專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術邦臍療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術邦臍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