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誰在製造下一場中東戰爭

誰在製造下一場中東戰爭

「伊斯蘭國」被消滅後,中東地區的基本局勢暫時回到了「賽克斯-皮科」體系,即兩個大國分割中東勢力範圍的局面。較之1916年《賽克斯-皮科協議》剛簽訂時,102年後的今天,瓜分中東的雙方就從英法變成了美俄。 但這種局面註定不能持久。

各方勢力的戰略訴求決定了打退了共同的敵人,即「伊斯蘭國」(ISIS)後,中東必然會爆發一場更大的戰爭用以瓜分勝利果實。而土耳其近期對庫爾德人「北敘利亞聯邦」在敘利亞西北阿夫林控制區的攻勢就成了開始。 環顧「伊斯蘭國」被消滅後留下的政治空缺不難發現,目前敘利亞內戰的各個玩家似乎都不太情願接受這種現有局面。

而土耳其的開戰行為,很有可能是相關各方有意向為之卻不敢為的行為。 首先,在敘利亞內戰中從「伊斯蘭國」、遜尼派保守武裝中取得控制區,以戰場表現贏得尊敬的庫爾德「北敘聯邦」就有改變敘利亞政治格局的意向。

庫爾德勢力尋求的是「國家聯邦制」,而非大馬士革當局的「阿拉伯共和國」。 當大馬士革借著俄羅斯的軍援和伊朗的「志願軍」收復國土時,輾轉於美俄之間尋求大國認同的「北敘聯邦」自然會有借戰爭打出和平的想法。

同理,大馬士革的巴沙爾政權儘管軍力嚴重不足,但巴沙爾當局也不會輕言放棄領土管制。的確,在俄羅斯經手下,敘方以出賣巴卜等戰略要地給土耳其為交換,才贏得了在阿勒頗等地的全面勝利。 但在庫爾德人面前,敘利亞軍、政官員就不會低頭。而敘利亞政府軍和「北敘聯邦」旗下「民主軍」之間的蠶食、摩擦等局面也一直存在。

至於「協助」巴沙爾政權的俄羅斯、伊朗兩國,他們也彼此不滿足於對方滲透敘利亞的方式。當伊朗依靠革命衛隊和黎巴嫩真主黨控制敘利亞武裝力量時,俄羅斯已經對大馬士革高層不止一次亮出了「巴沙爾下台」之類的換馬意圖。這使得看似精誠合作的俄、伊兩國在「伊斯蘭國」被消滅後就已經頓生罅隙。

相比之下,美國在敘利亞的利益可能沒有上述各方那樣緊迫,但美國也同樣希望藉助較少的代價於敘利亞尋找利益代理人。此前,「北敘聯邦」就曾被美國新聞界和俄羅斯媒體有意塑造為「美國扶植」的角色。

特朗普(Donald Trump)當局也的確以少量「美援」展示了這點。 但分析人士也大多清楚,庫爾德武裝與莫斯科的關係遠比華盛頓要深。新聞界的說法是不算數的。但「北敘聯邦」的親美勢力也的確存在,一場戰爭就將成為檢驗他們能力是否滿足美國需要的機會。

這樣一來,當土耳其自以為已經摸清了大國和相關勢力間的聯繫是有機可趁的,藉此發動戰爭之際。安卡拉和埃爾多安可能也在面臨一種「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式的局面。

不僅僅土耳其需要戰爭,敘利亞的所有玩家也都需要洗牌的機會。發動局部戰爭,試圖把國內矛盾引向國外的土耳其就很有可能由此成為全面戰爭的挑動者。

作者:茅岳霖

來源:多維新聞

- END -

華 語 智 庫

更 多 專 家 解 讀 可 按 國 家 查 看 文 章

長 按 下 方 二 維 碼 , 關 注 本 公 眾 號

專家 | 深度 | 權威 | 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語智庫 的精彩文章:

美國政府停擺:語音信箱回復「民主黨人劫持了政府作為人質」

TAG:華語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