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清朝代十大漢臣,是治國的能臣,還是民族的罪人?

滿清朝代十大漢臣,是治國的能臣,還是民族的罪人?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封建王朝,享國268年。滿清作為女真人建立的政權,能夠入主中原,開創一代王朝,統治中原,在興起和統治時期,除了自身實力,離不開漢臣輔助。下面看一下滿清10大漢臣。

范文程

范文程(1597年—1666年),遼東瀋陽人,滿清第一謀臣。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勛。清太宗時期,他深受倚賴,凡討伐明朝的策略、離間袁崇煥,招降洪承疇、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

吳三桂

吳三桂(1612--年1678年),遼東人,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成為滿清入關的先鋒,10多年征戰為清朝統一立下大功。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晉封為平西親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1681年三藩之亂才平定。

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務。

先後任參與編寫《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等。張廷玉死後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朱珪

朱珪(1731—1807年),蕭山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17歲殿試為進士。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之後,歷任兩廣總督,吏、兵、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職務。

朱珪是嘉慶的帝師,在智擒和珅起到了作用,公正嚴明,忠君愛國。死後得到了「文正」的謚號。

曹振鏞

曹振鏞(1755—1835年),安徽歙縣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歷任首席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以平定喀什噶爾功績晉封太子太師,晉太傅,並賜畫像入紫光閣,列次功臣之首。

道光時期的首輔,卒謚「文正」,入祀賢良祠。

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1850年), 福建侯官縣人。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儘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編寫了《海國圖志》。

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872年),湖南長沙府湘鄉縣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885年),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歷史事件。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李鴻章

李鴻章(1823--1901年),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肥東人。

李鴻章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死後追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

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1916年),北洋軍閥領袖,河南項城人。

袁世凱代表清朝在朝鮮,抗擊日本,後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在日俄戰爭中,利用日俄矛盾收回東北主權,平定義和團,白朗起義,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0位滿清名臣,在不同時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評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洛陽周天子腳下出現陸渾戎,竟然是秦國和晉國實施的詭計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