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生孩子?

中國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生孩子?

「出生人口同比下降似乎表明,放寬獨生子女政策未能扭轉生育率下降。經濟學家警告,中國將面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的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2017年中國人口出生增長率再次出現下降,這說明放寬獨生子女政策未能扭轉生育率下降的局面。經濟學家警告,中國將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的壓力,這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將構成長期威脅。

國家統計局上周四公布數據,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出生率約為12.43‰,比上一年有所下降,這一水平低於國家衛計委早前做出的預測。

2016年,中國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允許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小孩,這讓2015年中國新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130萬人。但是有專家分析認為,這種政策帶來的人口增長可能是「一次性的」,因為那是一部分等待生育的夫婦,在政策開放後集中生育所造成的。

這個問題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0-14周歲人口約為2.22億,佔總人口的16.60%,這一數字比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下降了6.3%。當時國家衛計委認為中國人總和生育率大約在1.8%,「六普」的數據顯然打破了這一說法,學界認為,中國人口的出生率大概在1.4%-1.5%之間,為發展中國家的最低值。

從全球來看,工業化的推進、經濟的發展,讓人口增長放緩成為一個基本趨勢。

在農業社會,經濟發展只能帶來更多的糧食,更多的糧食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人們就更傾向於生孩子。中國農業人口的大爆炸時代在明清,當時中國從南美洲引入玉米和番薯等糧食作物,提高了糧食產量,養活了更多的人口。明代末年,中國人口約為1.6億人,到了清末,中國人口大約為4億人。同樣的人口爆炸還發生在新中國成立以後。

和中國一樣,農業人口激增曾經讓世界感到恐懼。英國人口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就提出應當限制人口。他認為,農業經濟發展,無非擴張耕地並改進農業技術,這種改進讓糧食產量呈直線增長,但人口是呈指數級增長的,明顯要快。因此,如果不對人口加以控制,多年之後,糧食資源完全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

▲托馬斯·馬爾薩斯(1766-1834)

但現在時代不同了,生育限制放開之後,我們卻發現,人們對生育的想法發生了改變。換句話說,社會越發展,人們越傾向於不生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觀念與現實激蕩

生育率降低,源於社會現實和個人觀念兩個層面,它們之間也會相互影響。如果把這個問題拋給當下的中國,「不敢生」作為現實問題可能更為迫切。

「80後」的父母多是在50年代出生的人,這一代人的生育觀念很難擺脫農業社會的影響,在他們生活的年代裡,只要能夠供得起孩子一口飯吃,就基本不用擔心生養成本。但是到了「80後」結婚生子的時代,就會面臨一對矛盾:一方面,來自家庭的傳統觀念,使他們不能「超脫紅塵之外」;另一方面,社會壓力讓他們不得不注重養育孩子的質量,這讓他們時常感到沒有選擇。

這種生育成本,並不單單是指生活成本,如果用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它更多是一種「綜合機會成本」:「綜合」是指經濟、時間、精力、興趣等等因素的綜合,「機會成本」則是指,這些資源都是有限的,用於做這件事,就不能用於做那件事。如果不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花時間,我們可以把這些時間和精力用於創造性的工作,或者休息,或者培養自己的興趣。很多女士因為生育而耽誤工作,這也是一種無形的成本。

如今生育主體正在由「80後」交棒給「90後」,對於「90後」來說,觀念層面的「不想生」才是主要原因,90後和他們的家庭,在接受新生活上都比較開明,這給了「90後」更多追求自我的機會。有些「90後」不想生孩子,因為他們覺得養孩子很麻煩,還有人根本不想結婚,甚至不想談戀愛。但這种放棄不僅僅是因為機會成本,還因為怕麻煩,即使沒有什麼事情做,他們也願意把時間和精力用來「宅著」。

「人口紅利」的大門在關閉?

從趨勢上看,人口增長的放緩似乎不可避免,在這種條件下,中國經濟的「人口紅利」是不是正在消失?

經濟學家布魯姆和威廉姆森在研究20世紀後半葉東亞崛起時提出了「人口紅利」的觀點,他們認為,雖然經濟增長與總人口數沒有直接關係,但與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數量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勞動力人口越多,經濟發展越好。

按照這個邏輯,勞動人口較多,並且施行生育控制的時期,社會總生產大於社會總消費,社會財富就可以積蓄下來。同時,因為子女較少,社會會更加關注勞動者受教育的權益,因此勞動者在這一時期素質會提高,這些都會促成社會生產的大發展。這就是過去三十年在中國發生的事情。

但這些勞動力最後還是會變成老年人,而新生兒一定會變成大人,人口新生率的下降會造成未來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當「人口紅利」的大門關閉之後,等待著人們的只有「人口負債」。

人口老齡化的浪潮曾經席捲許多發達國家,它們都被關在了「人口紅利」的大門之外,關鍵是,必須採取手段來應對這一趨勢。開放計劃生育限制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做法,不過,為了確保優生優育的原則,我們是不是應該考察家庭基本情況,看他們是否符合多生多育的標準,然後有選擇的開放許可權,甚至給予合適的家庭適當的補助?

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年長者重新融入這個社會,這不僅僅是人口經濟學家所關心的問題,它更多涉及到社會價值觀塑造和人文關懷。如何引導老年人力所能及地參與社會服務,如何從財政角度建立系統的養老體制,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我們在後面幾天的文章中還會單獨來談養老問題。

最後,貌貌留一個問題給大家討論:我們在整理材料的時候發現,後工業化國家如日本、韓國還有一些西歐國家,人口增長明顯都低於理想的更替水平2.1,而美國的人口更替水平則能基本保持在2.1,也就是一個家庭兩個孩子,或者說父母一方各對應一個孩子,它是怎麼做到的呢?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聯繫我們

財經郎眼Dail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郎眼Daily 的精彩文章:

2018年什麼新經濟會爆發?

TAG:財經郎眼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