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愛國者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愛國者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死後追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他挨了一槍,抵了一億兩白銀,卻兩次淪為國人眼中的漢奸和賣國賊。個中苦痛、無奈又有幾人能知?

1895年在日本春帆樓,大清帝國的全權代表大臣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唇槍舌劍。但是談判桌之外的戰場上,大清早已經大敗虧輸。與其說是談判,倒不如說是宰割。

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想當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風,談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朝鮮來華與李鴻章談判,被李鴻章斷然拒絕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結果怎樣呢?我曾經給過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貴國迅速改革內政,否則我國必定後來居上,如今十年過去,我的話應驗了吧?

伊藤博文堅持必須賠款三億兩白銀,以及割讓台灣、遼東半島,李鴻章想盡一切辦法表示為難,實在辦不到。最終在第三輪談判之後,李鴻章被一名日本刺客打中面頰,險些丟了性命,象徵著他身份的黃馬褂被橫流的鮮血染紅。最終,因為這顆子彈,李鴻章替大清王朝減免了一億兩白銀。但是,這位已經62歲的老者依然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日本。

李鴻章離開日本時候發誓,終生不再履日本土地,一年後李鴻章出訪歐美各國,不得不在日本轉船,但是已經花甲之年的李鴻章堅持不登岸,在兩條船之間支起的舢板顫顫巍巍地走了過去。他再也不想面對這片屈辱之地,這是他的堅持。可是甲午一戰讓李鴻章奮鬥半生的事業都化為飛灰,生生打斷了中國國運再次好轉的契機。馬關的墨跡未乾,李鴻章已經掛上了「李二先生是漢奸」的罵名。

1900年,慈禧太后發布詔書對西方11個國家宣戰,亘古未有。但是老太后倚重的所謂義和團很快就被八國聯軍打敗,暴民式的農民起義在帝國主義國家的現代化軍隊面前不堪一擊,朝廷的正規軍隊雖然英勇抵抗,但雙方實力差距太大,依然迅速遭到了失敗。

慈禧太后倉皇帶著不受他待見的光緒皇帝化裝逃往西安,這是她第二次被外國人趕出皇宮。在路上,老太后想起了李鴻章,只有他,只有他才能挽救大清王朝,只有李鴻章才能讓這個國家免於滅亡。「每當滿清政府把這個巨大的帝國帶到毀滅的邊緣,他們唯一必須啟用的人就是李鴻章。」八國聯軍逼近北京時,朝廷連忙下詔,將李鴻章由兩廣總督重新調任為大清國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職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對馬關的前車之鑒牢記在心,那顆在馬關挨的子彈仍然留在眼眶裡,被國人人人侮辱的罵聲言猶在耳。

但是倉皇逃跑的老太后可不管李鴻章樂意不樂意,慈禧的一紙任命是:「著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李鴻章接到電報之後的第一反應是痛哭流涕,他說道:「聶士成既然身死,馬玉昆等幾支部隊又被洋人打散,局面已經不可收拾。」李鴻章哭的是戰爭再一次讓自己的國家沉入深淵,而這次比甲午戰爭戰敗來得更加兇險。

1900年7月17日,李鴻章在廣州乘船北上,送行的南海知縣裴景福問他有何辦法可讓國家少受損失,李鴻章感嘆道:「不能預料!只有儘力周旋,也還不知道能夠議和嗎?我還能有幾年可活的?不過是當一日和尚撞一日鍾,鐘不鳴,和尚亦死矣!」

這一年,李鴻章77歲,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年。他在悲傷失落中踏上了北上的航程,龍潭虎穴、滿堂鷹犬,還是靠這一個行將老矣的老者去闖。

10月11日,李鴻章到達北京,這時的北京已經幾乎淪為焦土,洋人縱兵搶掠小民,俄軍日軍當街搶劫、強姦無惡不作。中華帝國最為神聖的都城,最為繁華的京師倒像是群魔亂舞的人間煉獄。更為屈辱的是,李鴻章被告知,除了李鴻章本人居住的賢良寺和另一位議和大臣慶親王奕匡的府邸仍然歸清朝政府管轄之外,整個北京的主權不再屬於大清,各國軍隊在佔領這座古老的城池。這根本不是所謂的議和或者談判,倒是羊入虎口,魚肉和刀俎談判。

11月初,聯軍照會李鴻章和慶親王,聯軍提出了談判的六項基本原則,首先大清必須先滿足這些「原則」才有得可談。

所謂的六項原則是:懲辦禍首;禁止軍火輸入中國;索取賠款;使館駐紮衛兵;拆毀大沽炮台;天津至大沽間駐紮洋兵,保障大沽與北京之間的交通安全自由。

懲辦禍首,誰是禍首?是太后要打的。但這是踐踏中國內政。索取賠款,這是壓榨中國人民。拆毀大沽口炮台和在天津至大沽口駐兵,這是要中國放棄一切對自己都城的保衛,以後只能束手就擒。李鴻章拿到這所謂的六項原則,氣得直接生病了。他說出了「列強各國如同互狼群一般」的話,他意識到憑自己根本無法結束這場空前的災難。

虛弱的不只是李鴻章的身體,還有這個滿目瘡痍、落後愚昧的老國家。躲避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啃著肉夾饃,吹著黃土高原的風沙苦苦等待著李鴻章的好消息。但是哪裡又有什麼好消息可言?是慈禧太后一手導演了這場義和團動亂,是大清國招致了這場巨大的災難。

但是當李鴻章費盡心機在聯軍面前維護住了慈禧太后的權威時,老太后已經滿意了。剩下的就是洋人要多少東西了。但是,日復一日的談判、辯駁,讓本來已經生病的李鴻章病情更加嚴重,他的對手們都是年富力強的軍人或是外交官,而他只能靠自己,只能儘力減少損失,只能盡量折衝樽俎。八國聯軍談判靠的是實力,李鴻章只能靠紅口白牙和辯駁。

終於,李鴻章病倒了,在拜會英國德國公使回去的路上,李鴻章感染了風寒終於病倒了。眼看著,大清的全權代表病倒了,聯軍坐不住了,他們擔心李鴻章一旦真的徹底病倒,不在負責談判,那整個大清找不出來第二個像李鴻章一樣能和他們談判的人。

於是,聯軍代表們在互相妥協之後提出了一個旨在「中國財力兵力」的「議和大綱」終於出籠。李鴻章拿到這份幾乎相當於徹底榨乾中國國力的合約之後,便開始再次拖著病體和洋人周旋。洋人們張口想要10億兩銀子,這是絕不可能辦到的事情。李鴻章又想方設法在列強之間尋找空隙,利用各國之間都想獨佔中國的矛盾心理,和各國公使談判接觸,力求降低中國人的損失。

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慶親王代表大清國在「議和大綱」上簽字。國人即刻指責道:「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李鴻章開始咳血了,他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李鴻章想儘快地結束談判。可「議和大綱」簽字後,聯軍並沒有撤軍的跡象。各國的態度是:必須把賠款的數額定下來。此時的李鴻章已經沒有力氣與洋人爭來爭去了,他吐血已經吐到了「瀕危」的程度,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裡,李鴻章已沒有精力面對面與洋人再論長短了。李鴻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揮著下級官員把損失降到最低點———從一開始提出的10億兩白銀降到4億5000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4億5000萬兩,是對4億5000萬中國人所定的數字,「人均一兩,以示侮辱」。李鴻章接受了這個侮辱。

1901年(光緒27年)簽訂《辛丑條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大口大口地吐血 ——「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而後病逝北京,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謚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他被慈禧太后稱讚為「再造玄黃」之人,享年79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也 的精彩文章: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洛神賦中的宓妃最終結局好悲慘

TAG: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