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28年日軍製造「濟南慘案」 張作霖當即宣布停戰,蔣介石撿了「大便宜」

1928年日軍製造「濟南慘案」 張作霖當即宣布停戰,蔣介石撿了「大便宜」

原標題:1928年日軍製造「濟南慘案」 張作霖當即宣布停戰,蔣介石撿了「大便宜」


本文作者楊天石,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演講嘉賓。


1928年初,蔣介石再次上台,不久即發動二次北伐。5月3日,日軍出兵山東,製造「濟南慘案」,向蔣介石及南京國民政府示威。事件發生後,南京國民政府和北京安國軍政府分別向日方提出抗議,國內各階層普遍呼籲雙方就此息爭,合力對外。5月6日,上海總商會致電張作霖、張學良等,認為南北政府同時抗議,表明「對內政見,雖稍有歧異,對外仍表示一致」。電稱:「當此國難已臨,計惟停息內爭,集合全力,以御外侮,庶彼方無機可乘,然後付諸公論,以求最後解決。」


濟南慘案


5月9日,駐歐全體公使致電外交部:「日本啟釁山東,屯兵調艦,居心叵測,大禍當前,南北兩方,同時抗議。對外既能一致,內爭奚啻燃萁!應請當局速決嫌怨,立息戰爭,同御外侮,以紓國難。」在此情況下,蔣介石以政治手段解決奉系的意圖再度萌動,同時,奉系內部也進一步發生變化。


5月5日,日本駐華使館武官建川美次會見安國軍政府軍事部次長於國翰,要求奉軍不得反攻濟南,此事激起奉系骨幹常蔭槐的憤慨。同日,常致電在石家莊的張學良和楊宇霆,內稱:「似此無理干涉,既對南軍宣戰,又來北方牽制。國內政爭,致外人乘隙,辱我孰甚!」他要求張、楊二人電請張作霖「速息內爭,一致對外」。6日,張、楊回電常蔭槐,對濟南事件表示憤慨,聲稱:「弟等雖屬軍人,究亦同為國民,豈敢後上,且事關國家榮辱,詎容漠視不問!」但二人表示,身為統兵大員,不宜輕易表態,要常蔭槐相機向張作霖「陳明」。常蔭槐向張作霖建議時,張有採納之意,但遭到「一二人反對」後,又改變主意。7日,常蔭槐再次致電張、楊,要求二人回京,「會同極諫,務期達到目的,免為後世唾罵」。


北伐戰爭資料圖


5月9日凌晨,張學良、楊宇霆由保定入京,向張作霖進言並參加奉系首腦會議。與會者受到民族大義感染,普遍認為「國內苦戰,外侮乘虛而至,亟應止息內爭,以救國家」。同日,張作霖接受常、張、楊等人意見,通電宣布停戰。電稱:「國內政見歧異,竟至波及外人。長此不已,不特無以對全國,抑且無以對友邦。作霖有鑒於此,特將彰德、正太戰勝之兵停止攻擊。」電報同時表示:「所有國內政治問題,但期國民有公正之裁決,斷不作無謂之堅持。公是公非,聽諸輿論。」張電發表後,形勢遂急轉直下。奉系領導人不斷發表言論,表示和解意圖。


5月10日,張學良復北京禮制館朱啟鈐電云:「濟南事變,復為外人借口。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言之痛心。」電稱:「但能息爭救國,無不遵從。」 5月11日,他與韓麟春、楊宇霆聯名《復上海總商會電》云:「南北一家,彼果無彎弓而射之成心,我確有免胄尋盟之真意。」 5月11日,張作霖對孫傳芳、褚玉璞稱:「濟南之變,關係國本」,「故特退避三舍,與黨軍以迴旋之地,俾可從容交涉,並可以表示息爭御外之決心」。同日,他對公使團領袖荷蘭公使歐登科稱:「此次撤兵,一為國事艱難,不得不加體諒,一為示和議決心,促各方覺悟。」


北伐戰爭資料圖


二次北伐開始後,蔣介石親率的第一集團軍和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在山東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安國軍。5月9日,閻錫山統率的第三集團軍東進佔領石家莊、正定。11日,第二集團軍韓復榘都也北上抵達石家莊,兩軍會師。奉系首領之所以急轉彎,固由於軍事上已處於逆勢,但濟南慘案所激起的民族感情的上揚也是重要原因。


楊天石:《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重慶出版社2015年11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九一八事變」後第二天 蔣介石寫下了一句話 揭開國民黨「不抵抗」的真相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