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薄皮大餡的俄羅斯步兵戰車,如今升級後被稱為陸地棺材

薄皮大餡的俄羅斯步兵戰車,如今升級後被稱為陸地棺材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時代的全套武器裝備,但已不適應新的戰場。在阿富汗戰爭和兩次車臣戰爭中,防護力低下的BMP系列步兵戰車,甚至在近距離無法抵禦機槍的射擊。不過15年,俄羅斯裝備了新式裝甲車族「阿瑪塔」T15,它既不是一輛坦克,也不是一輛裝甲戰車,而是通用底盤的戰鬥車族。重型步兵戰車T-15是俄羅斯研製的首款重型步兵戰車,以前步兵戰車都採用輕型裝甲,被稱為「薄皮大餡」,一旦被命中,經常出現群死群傷的現象。所以,用坦克底盤去進行步戰車的改造,防護能力會大幅提高。T-15步兵戰車的機動能力與坦克一樣,所以,伴隨坦克作戰的能力跟以往的步戰車相比要強得多。

俄羅斯新推出的T15步兵戰車的重點就在提高了防護力,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分為三個級別。基本型全重30噸,整個炮塔和車身各個方面都可以抵禦14.5毫米機槍和各種口徑炮彈的打擊,正面裝甲還能抵禦RPG火箭筒和30毫米機關炮的打擊。加強型的T15車體全重猛增的41噸,車體和炮塔附加了大量的高性能裝甲,車體可以防禦來自任何方向的30毫米機關炮和反坦克火箭筒的打擊,車體底部還能防禦10公斤TNT高爆炸藥地雷的攻擊。終極版的T15步兵戰車全重達到了44噸,比我國的96式主戰坦克還重。據稱全車和炮塔各個方面都可以防禦重型反坦克導彈的打擊,車體和炮塔頂部還可以防禦武裝直升機額空中打擊,至於防禦RPG系列火箭筒就更不在話下了。RPG反坦克火箭筒打在T14身上猶如隔靴撓癢

T-15大是大了,防禦能力也提升了,不過缺點也很明顯。T-15在車體設計上整體繼承了T-14的設計,同時T-15還裝備了類似""庫爾幹人""25型步兵戰車的重型無人炮塔,從而試圖在具備運載步兵的同時,具備不次於傳統步兵戰車的火力,受制於兼具各類性能的需要,T-15的車體長度已經超過T-14,而T-14的車體長度已接近或超越了美製M1系列主戰坦克(8米),這對於更多的在城市以及丘陵山地作戰的步兵戰車的機動性、靈活性而言是巨大的缺陷。如果說T-15過長的車體還是能忍受的缺點,那麼作為最核心配備的載員艙的不佳設計很可能從根本上決定這款戰車是否成功。儘管T-15的車體已經很長,因為裝備重型炮塔的原因T-15的載員艙實際上很小,這可從炮塔尾部與車體尾部之間的間隔中獲得直觀體現。以色列發展重型步兵戰車的經驗已經反覆證明,儘管被稱為""步兵戰車"",但實際上重型步兵戰車根本上最應該充當重裝甲人員運輸車的角色,傳統步兵戰車的任務就應該交給傳統步兵戰車來完成。T-15在車體設計中的這種期望處處兼顧卻又顧此失彼的特點,使其多少帶有了點""陸上基洛夫""的感覺。

火力方面,T15步兵戰車放棄了BMP3步兵戰車100毫米主炮+30毫米副炮的火力設計,而是選擇一門2A42型30毫米主炮與4枚AT5反坦克導彈的配合。但問題在於,受制於蘇聯時代推行的海陸空小口徑彈藥通用計劃的影響,為遷就其他軍種,尤其是空軍的需要,2A42採用的30毫米彈藥的威力明顯小於西方同類彈藥,在西方進行的火力測試中,2A42對裝甲目標的打擊能力甚至不及M2/3步兵戰車裝備的25毫米大毒蛇機炮,而彈藥性能的局限也成為2A42以及其後繼者2A72不得不採用較長身管的重要原因,面對如此關鍵的性能局限,全新的T-15仍以2A42為主要火力之一,其日後的實際作戰能力堪憂。

相比機炮,T-15採用的前配備BMP-2M的AT-5反坦克導彈。儘管AT-5的威力驚人,作為上世紀70年代末的產品,這款導彈的整體性能已顯陳舊。有鑒於此,相對陳舊的火炮導彈使得全新的T-15在火力上並未與西方傳統步兵戰車拉開距離,甚至在諸多關鍵火力數據上仍處於傳統下風。

布局不合理存在致命防禦漏洞,T15步兵戰車在發動機上方的頂部裝甲開有2個大型散熱口,且其上沒有任何強化防禦措施,這種布局意味著,號稱擁有超強防禦的T-15在城市或山地環境中,可能僅僅是機槍火力後足以使其喪失行動能力。發動機上部的大尺寸但熱口不僅意味著,俄羅斯並未掌握大功率坦克發動機前置時的散熱技術,其在防禦上造成的漏洞也將在日後的使用中產生災難性後果。

同時由於T15的車體車重過大,這已經超出了戰術運輸機的運輸範疇,也不能進行空降作業,只能通過伊爾476、安124等戰略運輸機進行運輸,但戰略運輸機對機場起降要求的水平極高,這大大限制了T15的快速機動反應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軍武 的精彩文章:

50米外烤乳豬,100米外烤兔子,米格戰機如今再次重生雷達先進

TAG:大河軍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