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番茄爛果原因多,提早預防有效果

番茄爛果原因多,提早預防有效果

多雨季節,是害蟲繁殖和病害流行傳播的有利環境,經常是番茄爛果現象嚴重,打藥效果不明顯,菜農苦不堪言。經調查主要有生理性病害和病蟲害所致:

一、生理性病害

(一)缺鈣。番茄光呼吸作用產生各種有機酸,其中草酸能引起中毒而發病。在番茄植株體內鈣充足時,草酸被鈣中和,形成草酸鈣,可避免草酸危害,缺鈣時則易發生「臍腐病」,造成爛果。

(二)水分供應失調。進入大量結果期,外界氣溫明顯增高,由於葉片蒸騰量大,使本應輸到果實的水分被葉奪取,葉細胞的滲透壓高於綠果細胞的滲透壓,葉甚至從果實內奪取水分,表現大量失水現象,組織壞死,造成爛果。

防治措施

(1)改良土壤。選擇土層深厚、保水力強的沙壤土栽種番茄,對土壤過粘或含沙過多的,應多施有機肥改良其通透性,增強其保水保肥能力。(2)平衡施肥。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或無機肥料濃度過高,防止燒傷根系。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結合整地每畝施過磷酸鈣50公斤,石灰50公斤。有機肥量每畝施3000~5000公斤。避免使用單質肥料,追肥時應注意N、P、K肥的配合使用,N、P、K複合肥每畝底施15~20公斤。

(3)加強水分管理。必須保證番茄植株水分的均衡供應。

二、病蟲害

(一)真菌侵染。主要有:

(1)灰葡萄孢菌,該病菌以菌核、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土壤中或地表越冬越夏導致灰霉病,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連日陰雨是誘發灰霉病的最主要原因,該病菌從傷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造成爛果。

(2)黴菌,導致晚疫病,在果實上長出灰綠色水浸狀硬板塊,邊緣不明顯,後變深褐色,濕度大時病部長出少量白黴。病菌隨風、水、雨水飛濺傳播,田間病果、植株清理不徹底,交叉感染健康植株。

莖點黴菌,引起褐紋病,果實被害時,開始產生淺褐色橢圓形稍凹陷病斑,後變黑褐色,造成果實腐爛,高溫多濕,擴展迅速。

防治措施:

(1)綜合防治。進行無病土培育壯苗,合理密植,加強通風透光,尤其是陰天應嚴格控制灌水。及時清理病殘體,摘除病果病葉,帶出田外,集中燒毀和深埋。在整枝打叉時,用消毒液洗手,把中心病株拔除,並用生石灰撒穴消毒。

(2)藥劑防治。噴霧可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60%的霉克多可濕性粉劑和60%的殺毒礬800倍液混合使用;50%利霉康可濕性粉劑、50%的疫快凈、60%的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混合使用。

(二)病毒侵染。病毒病是發生最普遍、危害較重、最難防治的病害。在秋季發病較重,主要癥狀是卷葉,落蕾落花,果實呈花臉或爛掉。病毒多靠蚜蟲傳播,在高溫乾旱時發病較重。

防治措施:

1)綜合防治。選用抗病耐病品種;播種時進行浸種消毒;實行2~3年輪作,清潔田園,及時防治蚜蟲。

(2)藥劑防治。可用20%的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或1.5%植病靈乳劑500倍液,或高錳酸鉀1000倍液噴霧,5~7天一次,連噴2~4次。

(三)害蟲危害。棉鈴蟲以幼蟲蛀食果實,一年發生3~4代,各代都可危害番茄,高溫多濕條件下有利於發生。

防治措施:主要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幼蟲可在其孵化二齡前,尚未蛀入果實內時噴葯殺蟲。常用藥劑有20%殺滅菌酯乳油2000~3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產品介紹:

紅色櫻桃番茄種子:紅中寶

品種特性

植株半停心型,生育勢強盛,每1-2片葉著生一花序,每花序花朵數約20朵花,果實長橢圓形,未熟果色淡綠,成熟果紅色,平均果重11克,硬度高,不易裂果。

適合栽培地區

台灣及中國華南地區,除仲夏之外,春、秋、冬皆適合種植、尤其秋作表現最佳,華北或其它地區栽培,大棚或露地栽培應選擇其氣溫10-28度的環境種植,其生產表現極為優良。與早期的品種產量多出10-20%。

有相關的疑問請及時聯繫我們為您解答!

喜歡這篇文章就請點贊與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茄種植交流平台 的精彩文章:

番茄猝倒病要如何防治?

TAG:番茄種植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