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慕嬪妃羨道姑:唐代女子為何嚮往道觀修行?

不慕嬪妃羨道姑:唐代女子為何嚮往道觀修行?

作者|李楠,撰稿人、書評人,已翻譯出版《林肯傳》《西方人眼中的中華帝國》《溫莎城堡》等。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薛濤、魚玄機和劉采春,前三個都是道姑。唐朝近200位公主,包括高陽公主、太平公主、華陽公主、安康公主在內,有15人都當過道姑。更神奇的是,在《大唐六典》里記載:「凡天下觀,總一千六百八十七所,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儘管這些數據不一定準確,但其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反映了唐代道姑的陣容是非常令人矚目、令人乍舌的。

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據說約在漢朝時興起,在唐朝時達到了鼎盛,一度取得了超越儒釋,煊赫一時的地位,以至於在當時社會中引起了一股入道的熱潮。在此浪潮的影響下,許多唐代婦女也紛紛託身道門。

從唐朝一建立就興起的「當道士熱」幾乎是將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大熱一舉推翻,用道教這種本土宗教,將佛教這種外來宗教擠得無地自容。當時,當道姑是一種風尚,就像現代很多女性朋友希望自己成為嫁入豪門一樣,那時上至貴女,下至婢妾只要能當上道姑就等於是進了豪門。

沒錯,在唐代,完全顛覆了中國古代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習慣,那麼,又是什麼樣的因素促成了不同身份的唐代婦女顛覆傳統女性的形象,紛紛成為一個個道姑呢?

從漢朝開始,佛教傳入中國,門閥士族甚至皇帝深諳佛教能給他們統治帶來的好處,便大力推崇佛教。而且,從漢朝滅亡後,三國兩晉南北朝的300多年間,一種充斥著連年的戰爭,令朝不保夕的人們不得不信奉自稱能讓自己來生過的幸福佛教,臨時抱佛腳,去佛教寺廟求得一個平安。但,佛教卻是個出世的教派,出世的意思就是不管人間世事,結果造成在南北朝後期,戰亂頻發,人們紛紛躲進佛教寺廟出家。到6世紀初的北齊時期,僅北齊一個國家就有佛寺4萬餘所,僧尼200萬人。同時期南方梁國的梁武帝,竟然自己放棄皇位出家為僧。可見佛教的影響力之大。可是還有一點重要的,那就是佛教寺廟根本不向國家交稅,而且還佔有大量田產,以至於國家不僅招不到打仗的人,而且絕大多數的稅也收不上來。惡性循環,雖然一些國家採取了滅佛,即命令佛教徒還俗,佛教寺院土地充公,可是不久後佛教仍舊會興盛起來。

青羊宮三清殿

唐初,李氏家族為了維護王朝統治的正統性,便一邊貶低佛教,另一邊自抬門第,遠尊老子為先祖,奉道教為國教。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都大力地扶持道教,興建道觀,追尊老君。同時,在經濟上給予修道事業賜田、免役的優待,甚至還將《老子》《莊子》(也叫《道德經》《南華經》)列為科舉考試的內容之一。

儘管,當武則天上台後曾經一度用奉取代崇道,但唐中宗、睿宗復國後,為彰顯皇權重歸於李氏,消除武周痕迹,便以更強勁的勢頭提倡道教。而實際上,在唐朝政權較為穩固後,道教作為一種製造合法繼承之輿論的政治工具已經不太受歡迎了,滿足君主們長生不老、與盛世同在的縹緲願望才是其繼續蓬勃發展的新姿態。《廿二史劄記》中曾經記載過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和唐武宗等皇帝多信方術,皆因誤食丹藥喪命。身處於這樣社會環境,上行下效,「女道士熱」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魚玄機

另外一個,道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女性觀也是促使唐代婦女喜歡當道姑的一個原因。以道家思想為主流的道教是一種主陰的哲學,《老子》里有句話:「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即認為萬物來源於母性的力量。在道教建構的神仙體系中,女性一樣可以得道升仙,受人膜拜,如西王母,這就從教義上提供了接納女性的可能。

當然了,上面只是大環境來說,以下呢,我們再說幾個典型的當道姑的人物,細緻看看他們每個人都有什麼不同的境況和緣由去當道姑。

第一種,為了拓展個人空間,追求自由生活。這裡最著名恐怕非李冶莫屬。

李冶,是盛唐到中唐前期(8世紀中葉)著名詩人,也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6歲的時候,她曾經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她的父親認為「架卻」諧音「嫁卻」,剛6歲就早熟到能理解閨中待嫁女的心思,將來絕對會「失行」,所以沒多久李冶就被父親送入了道觀,希望她能修身養性。

出家的她好像並不安分,而是繼續神情瀟洒、專心翰墨。因為她生性浪漫、愛作雅謔,加及她又善彈琴,尤工格律,使她與陸羽、釋皎然、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關係密切。她的一些詩,如《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更是掃清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後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後來,唐玄宗聞聽到了她的詩才,便召見她赴京。但那時,她早已暮年,正棲身著名的花都廣陵。接旨後,只得應命北上。可憐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

其實,像李冶這樣的人還不少,當年唐朝的開放,令許多女性有了表達自己的機會,所以我們也可見到在唐朝的女性詩詞和流傳下來的故事特別的多。下邊我們再看看第二種,這第二種就是為長者追福、祈福,而這樣的原因通常只是表面文章。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平公主。我想,太平公主不用多介紹了吧。反正就是在太平公主8歲時,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榮國夫人楊氏祈福為名,出家為道姑。而以後她的公主名太平,其實就是她的道號。

雖然號稱出家,她卻一直住在宮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來求婚,點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則天不想讓愛女嫁到遠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絕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觀讓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經出家來避免和親。3年以後,太平公主還俗。

其實,唐朝的公主們很多都是這個目的成為的道姑。但我們如果翻開書就能發現,這些當道姑的公主們,根本不是一心一意去的,他們往往就當時遊玩,所以造成在當道姑期間,開銷甚至比在宮中還大、還猛。而且,一些人也會以出家當道姑的經歷為榮,為未來爭權奪利獲得更多的資本。

第三種,也是比較常見的,就是在婚姻生活中遭遇了挫折,或亡夫,或更嫁,以期棲身道門。像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妖貓傳》的主角之一,也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就是這種的典型。

楊玉環

楊玉環16歲成為唐玄宗三子壽王的王妃,但後來卻被唐玄宗看上了,非要娶其為妻。但礙於倫理道德,要求楊玉環到道觀中修行,美其名曰為唐玄宗的母親竇太后祈福,時間是5年。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其實當年唐玄宗的祖先唐高宗也用過,只不過人物換成了武則天,去的不是道觀而是寺廟。看來,唐朝的這種習俗是遺傳下來的。而且,最令人驚奇的是,唐朝人竟然對此視而不見、平靜的很,根本不像其他朝代那樣可能會引起軒然大波。

5年以後,唐玄宗名正言順地將楊玉環封為貴妃。從此以後,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凄美愛情故事就此開始了。

實際上,除了以上這三種最常見的入道觀當道姑的原因,還有的女性是因病入道,希望藉助宗教力量和道教的養生方法增強體質,擺脫疾病的困擾;有的女性則是生活艱難,故步入道門以求一個安身之所,逃避繁捐苛稅的盤剝;有的也可能出身婢女,隨著自己成為道姑的主子入觀,等等。可以說,這些女子的入道很大程度上都充滿著無奈和迫不得已。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唐代道姑在道觀的生活往往是奢侈放縱,自由隨意的,一些文人墨客,也往往將她們當作唐代婦女地位提升、束縛減少的註腳。但實際上,恰恰是俗世社會無法包容像李冶、魚玄機這樣風流恣意的女子,才使她們去道教中尋找可以放鬆的空間。或者,有些男人只是為了自己的私慾,將自己的兒女甚至是小三送入道觀,藉以洗白自己。當然,還有那些入道守節的女性,也是深深受到了禮法觀念的影響。可見,男性仍然是當時社會的主導,法力無邊又受人尊崇的女神只能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寒潮再次來襲,你準備好了嗎?扒一扒古人腦洞大開的過冬方法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