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家趙昌林:學習書法,可以提升什麼品質?

書法家趙昌林:學習書法,可以提升什麼品質?

培養能力

學習書法,可以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通過觀察、分析點、橫、豎、撇、捺、折的形狀特點,書寫方法,形式效果等,來完成每個字的書寫過程。長此以往,書寫者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必定得到發展。

培養性格

學習書法,能養成細緻、專註、沉著、持久的品質。正如郭沫若先生曾經說過的,「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養成這樣的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

為什麼學習書法可以使人變得細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呢?因為書法是一項十分精細的活動。要想把字寫好,須得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仔細觀察字的結構,並要腦、眼、手相應,準確控制運筆的輕重緩急。這樣久而久之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養成沉著、鎮靜的習慣。而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乃至今後的發展都是極有益處的。

可以培養審美情趣

因為漢字是由線條組成的、具有審美價值的方塊文字。書法實際上是以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運筆的疾緩來抒發情感和描寫意境的。

在練習過程中,首先,要按正確的筆順去寫,注意筆畫間呼應的規律,力求先將字寫正確、規範、整潔,再是美觀;進而,通過名貼欣賞和書法技能學習,逐步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懂得什麼是美的,怎樣才能更美;最後,美感染了練習者,就會激發追求美、創造美的慾望。

培養發展健康個性,勇於創新

因為藝術的生命在於個性,這一領域向來都有接納各種美的雅量,不會有人不喜歡隸書而否認隸書之美。在學著去欣賞、接納別人心目中的美的同時,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取長補短來滋長你心目中的美;其次,在這一領域一直推崇創新,追求個性化的東西。

有位畫家曾經說過:「對待傳統要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打進去,是去學別人的,希望能站在巨人的肩上,待到打出來時將是一個全新的自我。一切的創新都始於模仿。所以,書法中的臨摹只是學習和繼承的手段,這種繼承與借鑒就是為了創新。通過臨摹,我們在大腦中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材料,為今後的創作做量的鋪墊。每一次創作都是由量到質的飛躍。不管這次創作成功與否,多多少少都隱蘊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從臨摹到創作的過程實際上也在不知不覺中從模仿走向了創新。

培養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愛

也許在很多人的眼裡漢字只是一種負載信息的書面符號,其實,漢字也是一種文化,因為每一個漢字都積澱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睿智與精髓,更凝聚著一種民族精神。

在平時的練習中,要探究古人的造字方法,學習歷代書法名家學書的故事。這樣,既可激發學習興趣,又可培養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起到培養休閑養生的作用

不少醫學家認為,書法與氣功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中國書法也能起到促進身心健康,使人精力充沛,益壽延年的作用。

趙昌林(又名趙後墩),號大墨,居住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書法專業畢業,師從當代書法藝術大師歐陽中石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國禮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文藝家》副主編,澳大利亞澳視傳媒首席藝術顧問,書法作品先後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朝聖敦煌』全國書法大展」和「大愛媽祖——第二屆中華媽祖文化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詩人,曾出版詩詞句集400餘首。

趙昌林先生自幼喜愛書法,先後臨習顏真卿、柳公權、王羲之、米芾、王鐸等歷代大家碑帖,從中汲取精華,融會心得。趙昌林先生繕寫榜書,是當今為數不多的榜書家。他的書法,法有定法,法學章法。那剛勁為骨,蒼朴為貌,氣勢雄奇,雄渾蒼勁的筆力,氣韻磅礴堪稱大家。世界華人藝術家聯合會主席楊曉鐸對其書法稱之為《勁書》。趙昌林先生不單書法造詣高深,更有陸海潘江的學識,尤其對中國傳統文化古體詩歌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濃厚的興趣。作詩可謂倚馬可待之才。僅趙昌林詩詞一書就收錄他的近作400餘首。趙昌林的詩看似平淡卻實自豪放。豪放得來不覺耳,露出才華橫溢之本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畫家袁學君:謹記江山大好,花鳥月色異地香

TAG:書畫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