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如何在黑暗料理的路上越走越遠的

我是如何在黑暗料理的路上越走越遠的

最近小步APP推出一個21天輔食打卡挑戰,獎品是babycare保溫碗。我想了想,家裡餐具夠多了,於是就沒參加。

不,其實是因為我做的輔食太暗黑系,一定不會被選上的。

不知道為什麼,從我畢業那年開始,每年冬天都會莫名其妙地切到手。最嚴重的一次,從側面切斷半面指甲、三分之一指肚和神經,現在我左手食指尖有一半是沒有知覺的。2師兄認定我是【做飯百分之百切到手】體質,就擔起了家裡的料理重任。

然而,我的手殘人設從孕中期自己做飯開始崩了。下圖是孕期做的一些成品,不要在意微博的logo,那是我的微博小號。

孕期裝了下廚房APP,嘗試過炸多春魚、照燒雞腿飯、拉條子大盤雞、黃油雞蛋蓉之類。看綜藝跟大倉忠義和山田涼介學會了花式切黃瓜丁(為何J家偶像的女子力那麼高),從此每天早上都興緻勃勃地做蛋炒飯。還嘗試過幾次蒸麵食。感冒的時候做過幾次雞湯。

我在孕期重新體會到作為理科生的快樂。拆雞腿肉的時候還回想起動物生理實驗課的事。就在動物生理實驗考試(解剖牛蛙做膝跳反射模型)的那天,2師兄跟我表白了。另外,看食譜也是一件樂事,比起繁瑣的分子生物學實驗,花一小時做飯簡直跟玩一樣。

這種樂趣,現在已經被VC剝奪了。

VC出生之後,我再也沒親自做過飯。有時候是2師兄早起把我的午飯準備好再去上班,有時候我會叫外賣。至於VC的輔食,最初的一個月完全是吃國產嘉寶米粉、美版禧貝米粉和禧貝輔食泥,美版禧貝的泥和米粉都是從iherb買的。VC七月齡的時候,2師兄出差太久,沒有及時適應親手做輔食的工作,所以現在輔食全都是我在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常用的工具如下:

其中,手持攪拌器和硅膠刮鏟是做肉類輔食一定會用到的。上圖的蛋糕模具和我用的不太一樣,我的是在進口超市買的,tb沒找到同款。順便安利兩個200元以內的好物:手持攪拌器是一個不知名的小牌子,叫北歐歐慕,完全不會燙,平滑調速,打出來的肉和蔬菜泥非常細膩。蒸煮兩用的不鏽鋼奶鍋也是一個不知名的小牌子,叫西曼蒂克,挺重的,做工很好,用起來跟之前買的巨貴的雙立人沒有太大差別。

最初親手做的輔食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最上面是牛肉蔬菜條,本來想做雜蔬牛肉腸的,拖延症一直沒買火腿腸模具。左下角是南瓜,右下角是魚肉。

牛肉蔬菜條

把牛肉、生薑、少量蔬菜處理成2cm以內的小塊或片,放進進攪拌碗里打成泥。(我用的攪拌器有兩個碗,大的用來絞泥,小的用來磨粉,目前我還沒用小的磨過堅果)

把泥倒進不鏽鋼盆,加入少量玉米澱粉,用刮鏟或筷子攪勻。

把攪勻的泥倒在盤子上,用刮鏟壓平,劃幾條縱橫交錯的溝。

放入蒸鍋,小火蒸十分鐘

魚肉

用生薑或檸檬去腥之後,煎整條魚,把魚腹煎熟。

把魚腹部分的肉取下來,去掉皮和長刺,稍微弄碎

當時VC七個多月,輔食里不完全是手指食物,不容易抓取的食物還是由我來喂,所以魚肉是弄碎的。九個月左右開始多給條狀或塊狀的手指食物會更好。上面用到的魚,剩下的部分加調味料,繼續料理,作為大人的菜。

這是最近拍的:

左上角依然是想做成蝦腸,然而拖延症依然沒買模具。右上角的胡蘿蔔是蒸的,之後淋了一點亞麻籽油。亞麻籽油超市有賣,不像核桃油那麼難買。

蝦仁薯塊:

準備一片約0.3cm厚、直徑2cm的薑片,十個蝦仁,半個土豆(具體的量自己掌握就好,建議蝦仁和土豆體積1:1)。

土豆去皮,切成2cm以內的塊。

剔除蝦仁腹背兩條線(牙籤有時候不如剪刀好用)。

全部食材放進攪拌碗,打成泥。

裝盤,用硅膠刮鏟壓平並划出縱橫交錯的溝,小火蒸15分鐘

蒸肉類輔食的時候,用火腿腸模具應該會熟得比較快。我做得偏厚,所以蒸的時間偏長。順便說一下,維生素A、D、E、K是脂溶性維生素,但沒必要一定用油炒。不像水和三大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的需求量並不大,所以不用在意吃法,消化道會好好工作的。

賣相奇差的雞蛋餅乾:

我不是很擅長用烤箱,烘培類的料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上面的餅乾的顏色詭異,可能是烤盤放得偏低,上下受熱不均造成的。至於形狀,我參考了很多溶豆的食譜,可每次做出來的糊糊都是比較稀的狀態,根本不可能裝進裱花袋擠成豆。我在那些食譜的基礎上,又加了一些澱粉,可裱花嘴太大,還是會流得很快。最後乾脆把糊糊直接滴在油布上面,做成餅乾的樣子。

雞蛋餅乾原料有:全蛋1個,二段奶粉若干,玉米澱粉若干。具體配比我沒有好好稱重,標準是雞蛋打發到能立起小尖之後,加奶粉和澱粉攪勻,調整澱粉量,至滴在烤盤上基本不會流動。所以我做的還是挺濃的,每次只給VC三四塊,吃完還要讓她喝水。

賣相稍微好一點的烤南瓜餅:

做烤南瓜餅的契機是那天我腦子不太好使。南瓜這樣的蔬菜,明明切片蒸就好了,可是蒸鍋放了半個南瓜就滿了。我當時鬼使神差地把剩下的半個南瓜切塊放攪拌碗里打碎了。回過神來已經覆水難收,就分裝到蛋糕模具里烤了。成品外觀好像月餅,比蒸南瓜乾燥一些,口感像鬆軟的蛋糕。

南瓜餅

南瓜去皮,切成2cm以內的小塊。

放進攪拌碗打碎。

把碎渣倒進不鏽鋼盆。

打一個雞蛋,倒進不鏽鋼盆,和南瓜渣一起混勻。

分裝到硅膠蛋糕模具,放入烤箱。

上下火100℃,20分鐘左右。每個烤箱脾氣不一樣,時間自己掌握。

下面這個是黑暗料理的巔峰作了,因為做了意味不明的謎之擺盤。較小的是切成四瓣的聖女果,較大的是雞蛋餅乾plus。

VC吃聖女果的過程非常有意思,吃到嘴裡嚼一會,用舌頭把皮頂出來。讓我想起她以前吃火龍果吐籽。VC七個月的時候開始接觸聖女果,不是怕過敏或挑食之類,只是單純地忘了買。最早給她吃聖女果的時候,我還會仔細地去皮,現在她已經不願意等了,切完就要吃。注意給寶寶吃聖女果一類的迷你水果之前,一定要切成細條,以免強行吞咽引起窒息。

這次烤的餅乾比之前厚,加上模具里塗了油,不像之前直接放在油布上烤出來的那麼脆,這次的口感更像是華夫餅。吃的時候依然是秉承量少原則,餐後需要喝水。

上面分享的輔食裡面,牛肉條是最難吃的,其中加入香菇的牛肉難吃出新高度,加入聖女果的牛肉不知為何也超級難吃。蝦仁薯塊最好吃,可能因為蝦仁本身有點咸,而土豆本身有點甜。烤南瓜餅是意外之作,味道也意外得好,不過蒸南瓜也很好吃就是了。VC六個多月的時候以泥狀輔食為主,那時候做過南瓜泥,也超級好吃。所以我時不時地會想去過田園生活,自己種南瓜。不過想想就算了。

寫這篇的時候,我進行了反思,確定了今後做輔食的努力方向:擺盤、拍照和修圖。哦不對,我是說,會嘗試更多合適的搭配,做出好吃的輔食。

突然覺得不對勁,為什麼2師兄至今不主動做輔食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