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說宦官:東漢三個女人與一群宦官的殘酷鬥爭,奏響了亡國的序章

正說宦官:東漢三個女人與一群宦官的殘酷鬥爭,奏響了亡國的序章

宦官與外戚,這兩個勢力是水火不容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外戚其實就是皇后的娘家人,如果一個朝代的外戚勢力很大,那必然意味著皇宮裡陰盛陽衰,皇帝並沒有掌握實權。而宦官們看準了機會,往往會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狠狠賭一把,全力輔佐皇帝奪權。如果賭贏了,那麼他們就成了大大的功臣,加官進爵自然不在話下,賭輸了自然是粉身碎骨。這是一場殘酷的戰鬥,在外戚干政最為嚴重的東漢時期,這樣的殘酷鬥爭比比皆是。

東漢後期為什麼會出現外戚干政的特有局面?一來是因為歷代皇帝的壽命普遍不長,即位的小皇帝往往只有十來歲,最小的還不到一歲,這樣大權就自然落到了皇太后的手中;二來那時皇后的娘家人往往出自大的地主豪強,他們的背景本來就很深厚,自然對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力。

東漢的「小皇帝」時代是由漢和帝開啟的。公元88年,年僅十歲的漢和帝即位,朝中大權由竇太后把持。竇太后並不是漢和帝的生母,相反她與漢和帝有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原來美麗動人的竇太后,其實有著一副蛇蠍心腸。她雖然獨得恩寵,但是卻沒有生育能力,這在風雲詭譎的後宮中是致命的弱點。於是將一個姓梁的女子生下的孩子搶了過來,然後殺了梁氏全家,這個孩子正是漢和帝。

漢和帝即位後,竇太后開始瘋狂攬權,把她的兄弟全都封了大官,尤其是竇憲,當上了大將軍威風八面。等到小皇帝長大一點,身邊的宦官們看準了機會,開始慫恿漢和帝把權力奪回來。

他們將當年的真相告訴了漢和帝,堅定了漢和帝的決心。公元92年,宦官們經過嚴密的準備,設計殺害了剛剛征戰回來的竇憲,緊接著將竇氏集團一網打盡。而這場鬥爭的主謀,宦官中常侍鄭眾也成為了宦官之首大長秋,開始主持朝政。

一場風波的平息,孕育著另一場風波的開始。短命的漢和帝不久後就去世了,漢安帝上台,這次輪到漢和帝的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鄧氏臨朝。

鄧氏算是一位和善的太后,她深知竇氏滅亡的緣由,始終保持謙虛低調。即使大權在握,鄧家兄弟紛紛加官進爵,一個個也是老實本分,並沒有竇氏當朝時的囂張。可惜有權力的地方就有鬥爭,鄧氏一去世,漢安帝記恨她獨掌朝政,還是聯合宦官勢力將鄧氏家族誅滅。

然而這並沒有使外戚干政的局面終結,因為安帝的皇后閻氏也是一個有心計的女人。她雖然讀書不多,但是口齒伶俐,很得安帝的喜愛。在安帝生前,閻氏就把家族的很多人安排進宮,做好了鋪墊。僅僅六年之後,短命的安帝也一命嗚呼,閻太后立了一位小皇帝,終於開始獨攬大權。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閻氏立的這位小皇帝實在無福,在位八個月就撒手人寰,搞得閻氏家族措手不及。正當她們籌劃再立一個小皇帝的時候,宦官們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當時以權勢最大的宦官李閏為首,宮裡的宦官結成一股繩,竭力輔助濟陰王劉保即位。閻氏集團的首領閻顯深知不妙,竟讓發兵向皇宮進軍,準備拼個魚死網破。然而皇宮之內大局已定,閻顯得計劃並沒有達成。劉保順利即位,他就是漢順帝。

可以說劉保能夠稱帝,幾乎全歸功於這些宦官。當時擁護他稱帝的有十八個宦官,一日之內,這十八個人一起被封侯,當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宦官與外戚的頻繁鬥爭中,無論誰勝誰負,損耗的都是東漢帝國的元氣。如此混亂的局面,早已註定了東漢帝國的衰亡。今後的歷朝歷代中,凡是英明的君主都深刻吸取了史書中的這些慘痛的教訓,嚴格控制宦官和外戚的職權,這就是所謂的前車之鑒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的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正說宦官:詳解明朝的四位大宦官,他們的下場驚人相似

TAG:王的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