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抗生素你還在一直濫用嗎?
抗生素也叫抗菌素,是一種可以殺死細菌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抗生素是青黴素,最早由英國微生物學家弗萊明在1928年於自然界中首先發現。
抗生素的發現,挽救了無數生命,讓人類的壽命有史以來第一次顯著增加,標誌著人類醫學史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此後經過許多研究者的努力,人們已經用合成的方式發明了很多種類的抗生素。現在臨床上使用的抗生素有上百種,它們以不同方式對抗著不同種類的細菌,幫助病人痊癒。
不少人把抗生素等同為「消炎藥」,誤認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症。其實造成人體炎症的感染來源很多,有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等。只有對細菌造成的感染,抗生素治療才有效。用抗生素治療非細菌感染導致的疾病是無效的(例如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咳嗽和咽喉痛等)。那麼對於抗生素,到底有多少種呢?我們存在什麼誤解呢?
抗生素的的分類
指某些微生物(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對另外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的一類物質,可分為:
β-內醯胺類(包括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等)。
大環內酯類。
氨基糖苷類。
四環素類。
氯黴素等。
1青黴素類抗生素
通常使用青黴素類注射液時必須做皮試,確定無過敏才可使用。另外,還以口服藥形式存在的半合成青黴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2頭孢菌素類抗生素
這類抗生素目前分為四代頭孢。
第一代頭孢常見的有:頭孢氨苄(先鋒4)、頭孢唑林(先鋒5)、頭孢拉定(先鋒6)等。
第二代頭孢常見的有:頭孢克洛、頭孢呋辛、頭孢孟多等。
第三代頭孢常見的有: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哌酮等。
第四代頭孢常見的有:頭孢匹羅、頭孢口吡肟、頭孢利定等。
四者之間的區別在於,每一代抗生素的作用都要比上一代強,而且藥物更為穩定,對腎臟的毒性都要小。但是第四代頭孢因價格昂貴較少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頭孢菌素類和青黴素類抗生素一樣,使用前需要做皮試。
3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這一類抗生素常見的有:紅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黴素。對於青黴素或者頭孢菌素類過敏的患者可使用此類抗生素代替。
4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這類抗生素常見的有:鏈黴素、慶大黴素、阿米卡星、大觀黴素等。
5四環素類及氯黴素
這類常見的抗生素有四環素,土霉素,強力黴素,氯黴素。
除了以上抗生素外,還有其他人工合成類抗菌素,這些抗菌素也屬於抗生素類的一種。比如我們熟知的奎諾酮類抗菌葯,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沙星類葯。還有我們熟悉的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等屬於磺胺類抗菌葯。
除了介紹以上幾種抗生素外,還包括抗病毒、抗真菌、抗支原體、抗依原體、抗腫瘤、抗結核都屬於抗生素葯。
1.不要認為抗生素就等同於消炎藥
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也可以不是由於感染引起的,如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鼻炎等。前者可用抗生素治療,主要通過殺滅引起炎症的病原菌(主要指細菌和真菌,不包括病毒)而起到消炎的作用,而後者可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如阿司匹林等,或選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抗生素治療無效。
退一步來說,哪怕是細菌造成的炎症,如果人體免疫力能夠應付,也不需要抗生素來幫忙。因為抗生素是有抗藥性的,細菌繁殖幾個小時,細菌的子子孫孫數量就是天文數字,如果濫用抗生素,使得細菌在身經百戰中進化,繁殖出了抗藥細菌,今後你遇上嚴重感染,抗生素就沒用了。
據說,現在就出現了一種「超級細菌」叫做,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這種細菌的出現就是因為大家濫用抗生素,讓細菌不斷進化繁殖出現的。普通抗生素已經對他沒用了,對付他需要「萬古黴素」這種聽上去就很猛的抗生素。而且,有消息稱,這幾年連「萬古黴素」這種名字很拉風的葯都要失守了。真不知道未來,要拿什麼辦法對付「超級細菌」。
平時我們想避免這種糟糕的結果,應該做的是「盡量少用抗生素」和「用了抗生素要遵醫囑,不要漏服,不要隨便停葯」
2.不要認為抗生素越貴越好,越新越好
每種抗生素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一般要因病、因人選擇,堅持個體化給葯。有的老葯療效肯定,價格便宜,如紅霉素,對於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具有相當好的療效,然而價格較高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治療這些病就無效。所以抗生素的使用主要是根據感染的病原菌選葯,並非越貴越好,越新越好。
3.不要一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冒有用。其實,很多感冒都屬於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只是對症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後習慣性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發熱,對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有害無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為病毒引起,抗生素無效。
此外,就算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也有多種不同的類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頭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結核引起的發熱,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誤了正規抗癆治療會貽誤病情。最好還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不加區別地濫用抗菌葯,必然會引起細菌耐葯。例如近年來不斷出現的超級耐葯菌,就會逐漸成為以後世界性的治療難題。長此以往,人類可能會退回到沒有抗菌葯可用的狀態,眾多感染性疾病威脅著生命和健康。
4.不能發熱就用抗生素
如果體溫高於37.2℃(腋窩),則稱作發熱。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性疾病(細菌、病毒感染),其次是非感染性疾病,如風濕病、白血病等。抗生素僅適用細菌和真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發熱。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發熱,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如病毒性感冒,腮腺炎)或非感染性疾病(如風濕病)引起的發熱,給予抗生素治療是有害無益的。
5.不能一有效就停葯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個周期。如果有點效果就停葯,不但治不好病,還會使已經好轉的病情反彈,這時又需要再次用藥,如此反反覆復,更易誘導細菌對這種藥物產生耐藥性。如肺炎患者,大多數患者抗生素療程需要7天左右,即便患者所有的癥狀都消失了,治療療程也不得低於5天。


TAG:亦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