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宣告釋放禱告的巫術特徵與禱告中的位格際互動——對一個範本的研究

宣告釋放禱告的巫術特徵與禱告中的位格際互動——對一個範本的研究

教育‖職場‖藝術‖家庭‖神學‖釋經

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詩51:4)

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

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啟21:2)

1. 引論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提前2:1)向神禱告被視為基督徒的「屬靈呼吸」,為人代求則是基督徒的基本職責。然而怎樣禱告卻是一個問題。「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羅8:26),門徒也曾向耶穌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路11:1)。禱告有特定的、百試百驗的「秘訣」嗎?從我們的禱告中,可以看出我們對於三一神及其創造和救恩有怎樣的認識呢?今天的教會,對禱告到底應有怎樣的理解呢?

本文將通過對一個禱告範本的觀察來初步思考這些問題,首先從人類學的視角,指出這個範本所反映的禱告模式混雜有巫術意識;然後嘗試搭建方法論的橋樑,將這個觀察帶入聖經和神學的範疇,根據加帕多家教父(the Cappadocian Fathers)對「位格」(Person)概念的探討,藉助一些經文分析,指出這類禱告有與聖經教導相悖的地方,顯出我們對於三位一體的教義,以及對於人,作為「有靈的活人」(創2:7),有神形像的被造者,我們自身的位格性(personality)認識不確切。正面地,本文將試圖藉助「群體性位格」(corporate personality)的概念闡述教會的本質特徵,以及藉此,基督徒當如何理解禱告,以致合神心意地為萬人代求。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有兩條彼此交織的線索,為要達到兩方面的目的。其一是位格神學的探討,本文試圖強調,禱告的基本特徵在於它是一種「位格際互動」(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是位格者之間的交流,因此需要避免禱告中的「位格虛假/缺失」問題。其二是神學方法論的探討,本文嘗試從神學角度審視當代社會科學,尋找利用這類資源進行神學探討的可能性。這個思路源自對大衛·鮑力生(David Powlison)理論的解讀。他從神學角度檢視當代心理學,發現其中的謬誤,予以批判;同時,又借鑒這些理論,進行神學性的改造,使之合乎聖經,而成就了第二代聖經輔導理論的特色。初代教會之時,奧古斯丁等人借用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和觀念,成就了大公神學正統表述,但卻並不真的是新柏拉圖主義,而仍是聖經的教導。今天,在社會科學興起,主宰社會方方面面,種種世俗觀念衝擊信仰的時代,基督徒恐怕有必要做類似的工作。期待借著本文的嘗試,拋磚引玉,啟發教會內更多信仰和神學根基更好,在社會科學方面也更有專長的肢體,起來以自己的專業為主爭戰。

2. 宣告釋放禱告與巫術

靈恩運動一浪接一浪,引入很多傳統教會不熟悉的新鮮事物,對此靈恩人士的解釋是「聖靈的工作不受限制,在新時代有新作為」。有一類禱告,今天似乎逐漸大行其道,不僅限於靈恩色彩濃厚的教會,其特點是有大量奉主的名、據主所賜的權柄、針對性的宣告性舉動:或斥責某種現象,或捆綁某些靈,或斬斷某種捆綁,或破除某些咒詛,或釋放某些人,使之與某些病、罪、癮、觀念、行為斷絕關係,等等。為行文方便,姑且以「宣告釋放禱告」一體名之。試舉數例:

求主捆綁教會所在的地區上空「驕傲的邪靈」[1]

主耶穌……已經將我從疾病的權勢底下贖回來了,我不再屬於疾病,……在斥責疾病的時候,不是我在斥責,是主耶穌在斥責這個疾病……[2]

奉您的聖名,捆綁黑暗的靈、欺騙的靈、謊言的靈、阻擋的靈、害怕的靈、驕傲的靈、攻擊的靈、壓迫的靈、迫害的靈、分黨分派的靈、分裂的靈、迷信的靈,及一切與您不相合的靈,都奉您的名捆綁,在您寶血覆蓋下,命令這些靈都離開,不準回來。[3]

我奉主耶穌的名取消所有從祖先流傳到我身上的魔鬼的作為。……現在我奉主耶穌的名,命令所有的邪靈與仇敵離開我,永遠不準回來。[4]

以筆者之陋聞,這類宣告釋放禱告的文本中,內容羅列最完全的是台北靈糧堂《釋放潔凈禱告手冊》中的「破除咒詛的禱告」一文:

……我奉主耶穌的名破除下列的咒詛:

剛硬的心、死亡、說謊、冷漠、不順服、身體的虐待、性虐待、假冒為善、罪惡、悖逆、情感的虐待、頑梗、不饒恕、濫用神設立的職位、拜偶像、信靠人、疾病、違法、不守律法、行邪術、苦毒、懼怕、傷害、行秘術、自私、驕傲、沒有價值認同、崇拜邪靈、不信、欺騙、剛愎、曲解福音、同濟會、同性戀、自殺、姦淫、貪/色慾、異端、謀殺、羨慕/貪圖他人之物、不敬畏神、拒絕、竊奪神榮耀、父親的罪、譴責、挑剔、貧窮、控告、論斷、偷竊、上癮、定罪、完美主義、酗酒、吸毒、操縱、控制、爭競、抽煙、迷惑、律法主義、自我仇恨、自我毀滅、褻瀆的行為或言語。

我破除因著我父母和祖先的罪所帶給我的任何其他沒有名字的咒詛。任何別人所加給我的咒詛,也因著主耶穌大有能力的聖名而破除了。……奉主耶穌的名,我要從受咒詛而被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的捆綁中釋放出來。我因受咒詛而產生的所有痛苦都要被醫治,而且這些咒詛都要變成祝福。(禱告動力小組,第48-49頁)

這樣的宣告釋放禱告合乎聖經的教導嗎?即使退一步,反過來站在一些人所暗示或明言的立場上,相信聖靈的工作不受任何限制,甚至也不受成文聖經之白紙黑字的限制(!?),而可以有諸多新鮮的發明,我們仍要問,這種禱告背後的思想,與聖經教導有矛盾衝突嗎?它合乎神整全的啟示嗎?無論如何,神「不能背乎自己」(提後2:13),主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13:8),而我們所傳的道,也「沒有是而又非的」(林後1:18)。聖靈的工作絕不會違背聖道,這是一個真理的限制。這類做法若沒有明確與聖經教導違背,或可商榷,若顯出與聖經教導相違背,就應當斷然拒絕。下面,本文以某位基督徒未發表的文章《有效的代禱》中推薦的宣告釋放禱告法為範例,對此試做初步探討。

2.1 宣告釋放禱告的特點:

《有效的代禱》一文的結構如下:

一、理論:代禱果效不大的原因

二、實踐:如何進行有效的代禱

1. 禱告預備:唱「聖詩靈歌」,宣讀「彰顯代禱權柄」的經文

2. 禱告內容:a)感謝讚美三一上帝

b)為特定對象代禱,宣告釋放與得勝

3. 先知性行動:膏抹物品或禱告布

該文中有三點立場與做法值得關註:

· 代禱的果效與禱告的方法有直接關係

該文指出,雖然很多基督徒對尚未得救的親友有很大負擔,常常為他們代禱,但「我們因為沒有信心,沒有精準的代禱方向(引文中的粗體為本文所加,下同),沒有堅持和忍耐,所以,看不到代禱的果效。」何謂「精準的代禱方向」呢?比如:

「應為每個代禱對象提出名字,帶到神面前,奉主耶穌得勝的名,靠著主所流的寶血,來宣告失喪者得救的必然性!我們應憑信心宣告,撒但在失喪者身上所有的工作要全然拆毀!例如:攔阻他們接受福音的錯誤思想、不信的噁心、無神論謊言、虛榮高傲、異教偶像、氣功、邪術、酒癮、網癮、迷信、幽靈,仇恨、淫亂、貪婪、不饒恕等等。」

因此,學習代禱的關鍵是如何精準代禱,宣告代禱對象得救的必然性。該文聲稱:「當你採用以下方式代禱,經過幾周時間,就會看到果效」,結果將是「教會人數會驚人地增長」。

· 代禱的重要內容是宣告某人與某些事物脫離

精準有效的代禱,需要運用主所賜給的權柄,斬斷魔鬼捆綁在人身上的一些東西,或拆毀魔鬼在人裡面建造的一些東西,該文稱,它們是攔阻人不能歸主的「精準」原因,這東西包括「祖先的罪」;「不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氣功、巫術、異教風俗」;「酒癮、網癮、賭博癮;仇恨、不饒恕、貪婪、淫亂、虛榮和高傲」等等。該文示範的宣告釋放禱告片段如下:

我奉主耶穌的名,拆毀 接受的無神論謊言。

我奉主耶穌的名,拆毀 接受的異教假神的風俗。

我奉主耶穌的名,拆毀 接受的氣功、巫術和偶像。

我奉主耶穌的名,拆毀 身上的酒癮、煙癮、網癮和麻將癮。

我奉主耶穌的聖名,拆毀 身上的毒癮、戲癮、賭博癮、電視劇癮。

我奉主耶穌的聖名,拆毀 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

我奉主耶穌的聖名,拆毀魔鬼在 思想上建立的仇恨的營壘,拆毀不饒恕的營壘。

我奉主耶穌的聖名宣告:將 從貪婪、淫亂、虛榮、高傲中釋放出來!

我奉主耶穌的名宣告:主耶穌的寶血是為 而流的!

我奉主耶穌的名宣告: 屬於上帝, 屬於耶穌基督。

我奉主耶穌的聖名,將 拉出魔鬼的牢籠!

我奉主耶穌的聖名,將 拉到天父的面前,進入上帝的國度!

· 相應的「先知性行動」可以「釋放神的能力和恩膏」

該文在注釋中說到:

代禱之後,配合先知性的行動,以西結書4-5章記載了先知行動。例如:為代求者用祝福禱告過的橄欖油,膏抹代禱對象的房間、門窗、床鋪、桌子、椅子,以及代禱對象所接觸的物品。奉主耶穌的名宣告,主的恩膏進入他們的裡面。按手在禱告布上,或抹油在禱告布上,將按手過的布剪成十二片,縫進代禱對象的枕頭、衣服、被單、背包等處。奉主耶穌的名宣告:釋放神的能力和恩膏進入裡面。

筆者絕不認為,該文的內容全然錯誤、一無是處(文中也有大量倚靠聖經的應許,迫切求主赦免代禱對象的罪孽,賜他悔改的心,憐憫他,向他施恩的禱告內容),更不試圖宣稱該文的作者不是基督徒,但是,本文基於以上三點認為,儘管以「巫術」為代禱中需要「斬斷」或「拆毀」的罪惡事物之一,但這種禱告模式恐怕本身就摻雜了人類學所說的巫術觀念在其中,反映出一種混合了民間宗教文化的、不完全合乎聖經的基督教信仰風貌。

2.2 人類學視角下的巫術、宗教與科學

在人類學經典著作《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一書中,弗雷澤(Sir J. G. Frazer)將巫術定義為一種自然法則體系,即關於決定事物發生順序之規律的陳述(「理論巫術」),以及人們為了達到某些目的而必須遵循的戒律(「應用巫術」)(弗雷澤,第20頁)。可以說,巫術是一種世界觀體系及其相應的行為模式,前者是巫術思想,後者是巫術行為,每一種巫術行為背後都有一種巫術思想,無論行動者對此是否有足夠的自覺或系統的論述。按照思想原則的不同,巫術可以分為兩類:順勢巫術和接觸巫術,它們統稱交感巫術。(弗雷澤,第21頁)

· 順勢巫術:也稱「模擬巫術」,所依據的是「相似律」或者說「同類相生」原理;巫師通過「模仿」來實現其目的,典型的是通過破壞敵人的偶像來消滅敵人。中國漢代興盛的「巫蠱」就是一種模擬巫術。這裡的「蠱」所指並非毒蟲而是偶像,所以它是一種「偶像祝詛術」,以桐木做成偶像,通過咒詛、埋葬偶人,用箭射偶人或者將其置於廁所中等方式,促使偶像所代表/模仿的攻擊對象死亡或遭災。(參:胡新生,第351頁)

· 接觸巫術:所依據的是「接觸律」,即「物體一經接觸,在中斷實體接觸後還會繼續遠距離的互相作用」(弗雷澤,第19頁)。所以對某人接觸的物體施以法術,就會對該人造成傳染性的影響。在很多文化中,牙齒、毛髮等人體脫落物都要很好地被藏匿起來,以免被人所用,成為施以巫術的媒介,這背後正是接觸巫術原理。該原理也可以反過來運用,成為擺脫某種不利情形或得福的方法(「白巫術」[5])。比如在德國哈爾茨山區,如果你不小心用刀傷了自己,你應當把刀塗上脂肪,並以父、子、聖靈的名義把它置於一個乾燥的地方,當刀子幹了,你的傷就好了。(弗雷澤,第65頁)

喜歡請轉發 分享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篤信聖經 的精彩文章:

司布真‖經典語錄

TAG:篤信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