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拒絕寫詔書被處死,斷氣前寫下12個相同血字,揭露此皇帝罪行!

他拒絕寫詔書被處死,斷氣前寫下12個相同血字,揭露此皇帝罪行!

如果在中國古代史上要找出一個身份、評價非常複雜的人,那麼一代大儒方孝孺絕對能夠位列其中。方孝孺的才學、影響力,以及與其有關的3位皇帝和1位準皇帝,促成了方孝孺複雜的人生和結局。在接著了解方孝孺之前,讓我們盡量堅持一種理性客觀的態度。

方孝孺的一生很長,但他最為人們所爭議的主要焦點在於他的思想追求、政治主張和結局。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方面:方孝孺之才幹和朱元璋的評價、以及太子朱標的行事。

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第一次接見方孝孺,這年方孝孺25歲,但是方孝孺學富五車才華橫溢,所以經過朱元璋的面試之後,對方孝孺非常器重,而且朱元璋對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兒子主標說了一句話:「此人品正端正,才幹過人,你要一直重用此人到終老。」那麼此後方孝孺與太子朱標就有交集,而朱標在史載中形象是非常好的,他為人寬厚、但不乏才幹,代朱元璋監國多年,辦理了很多重要的事。只可惜朱標英年早逝,不然朱標絕對能夠成為一代賢君,而方孝孺能能夠成為一代大賢臣。

第二方面:方孝孺之政治主張及個人思想追求促成其拒絕投降。

雖然說方孝孺的結局才是最具爭議的,但是方孝孺的結局最直接的原因跟他的政治主張有關,而方孝孺的政治主張卻跟前期朱元璋對其的賞識、以及與朱標的交集也脫不開關係。

因為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非常傷心,但他沒有從其他兒子中選立太子,而是直接把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就是他的孫子朱允炆。或許正應了那句俗話,愛屋及烏吧。

客觀來看,朱允炆繼位後,頗有其父之風,為人寬厚,減輕刑罰,遏制宦官,重用賢才等。此時方孝孺成為朱允炆的心腹重臣。但是與方孝孺同為重臣的還有黃子澄、齊泰。這三個人,除了齊泰,其他二人都屬於讀書人。但是他們三個政治主張基本都相同,那就是建議皇帝加強皇帝權力,削減地方藩王的權力。從大歷史來看,這樣做一點錯也沒有,而且非常符合古代帝王的統治規律,比如清朝的康熙等都這樣干過。但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最後卻造成了燕王朱棣的反叛。這其中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史學家總結了兩點:

其1:建文帝剛剛繼位,個人的政治經驗還不豐富,其城府手段還不足以威懾和控制各位位高權重的藩王,政局還不穩定,此時並非削藩的最佳時機;

其2:建文帝時期,當時的藩王個個都有實權,尤其朱棣手握重兵,而且朱棣能征善戰,所以建文帝沒有考慮到一旦政治手段削藩不成功,若開戰的話,能否打過朱棣,這非常重要。

最後朱棣控制南京之後,方孝孺拒絕投降,也有兩個原因:

其1,在方孝孺看來,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親自安排的繼承人,名正言順,所以他忠誠建文帝朱允炆,即忠誠於正道;

其2,在方孝孺看來,燕王朱棣作為臣子,起兵反叛,已經成亂臣賊子,即名不正言不順,不是正道,所以他若投降朱棣,就等於自己也是亂臣賊子了,這樣一來,方孝孺拒絕投靠朱棣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方面:方孝孺忠誠至死的兩種議論。

關於方孝孺的忠誠,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方孝孺的忠誠是愚忠,一種認為方孝孺的忠誠是大義。那麼持愚忠觀點的認為,既然朱棣已經勝利,而建文帝朱允炆的天子之位已經失去,甚至建文帝朱允炆本人也失蹤,那麼方孝孺的忠誠已經失去了對象,應該投降朱棣,何況當時很多舊臣都投降了。

但是另一種持方孝孺是大義之忠的則認為雖然建文帝已經失去皇位,然方孝孺忠誠的對象並非是建文帝朱允炆這個人,他忠誠的是名正言順的正統和大道,忠誠是一種古代君臣的正統秩序。

那麼根據方孝孺的結局來看,似乎第二種看法更符合方孝孺的個人追求,因為方孝孺是大儒,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儒學大家,甚至在當時被姚廣孝譽為「天下讀書人的種子」,可見方孝孺在當時的影響。所以他具有一個古代傳統知識分子那種傲骨,寧死不屈。也正因為方孝孺有這種影響力,所以朱棣準備當皇帝的詔書讓方孝孺來起草的話,就會增加其威信度,但是當朱棣讓方孝孺起草詔書時,方孝孺卻接過筆寫下:「燕賊篡位!」朱棣惱怒,又見方孝孺寧死不從,乃令人將方孝孺處死,腰斬於市,但是令人意外的,方孝孺被腰斬後,尚未立即斷氣死掉,他用雙肘撐地,蘸著自己身上的血在地上寫下12個相同的血字:篡。然後才斷氣死去。如果朱棣後來的執政成績很差的話,那麼方孝孺所揭露的這一篡位罪行將會更加醒目,但是令人可喜的是,朱棣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用自己的政績和功勞遮蓋了反叛和篡位這一瑕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晁蓋:死後把我葬在梁山!宋江當場拒絕,原因直接暗示梁山命運!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