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莞紡織服裝廠老闆:我們不去東南亞,唯一的希望在國內!

東莞紡織服裝廠老闆:我們不去東南亞,唯一的希望在國內!

當大家都還在談轉移的時候,東莞一名製鞋商卻說,現在唯一的希望是國內市場。

他此前專註於向美國出口鞋,但去年開始創建高端品牌,將目標群體對準國內市場,「向國內消費者銷售高端鞋產品,我們可以有15%的凈利潤,遠高於外國訂單。

東莞的老闆們如今很少談海外擴張,都在努力升級改造,從國內市場賺錢。「中國人變得越來越富有。他們早晚都會選擇中國奢侈品牌。」

隨著低端出口減少,東莞的工廠轉而向中國新興的高科技品牌供貨,引入智能設備取代愈加昂貴的勞動力。這座城市希望藉助國內品牌崛起及國內消費增長,成為聚焦於新興市場的智能製造業基地。

東莞的先進和高科技製造公司數量自2012年以來增長3倍。如今,東莞有5000家此類企業,去年前9個月GDP增速也實現4年來最高值,達到8.1%。

專家說,東莞當地企業都在積極升級產業鏈。這是應對製造成本快速增長並保持競爭力的唯一途徑。政府的財政支持和優惠政策大多也旨在推動引進先進設備。

為什麼企業都會遇到「成本詛咒」問題向?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搞企業的人,很容易懂為什麼成本會先降?因為我們做一個事情開始不熟,規模沒有達到標準。

一條生產線製作出一雙鞋,這雙鞋的成本當然高,然後批量越來越大,工人越來越熟,一條生產線生產一百萬雙鞋,這樣成本就可以攤薄。

為什麼後來成本又上來呢?我想上第二條生產線,200萬雙鞋,這樣的管理能力、協調能力會有問題,200萬雙鞋要雇更多的工人,利潤很好,你在明處,競爭者在暗處,挖你的人,學你的生產方式。所以經濟活動要走出去,成本降了一定還會升的。

我很佩服任正非,他最厲害的是他的哲理好,他說所有的中小企業最後都會死的,我們是努力讓它晚死一點,向死而生。

這個成本的詛咒一定會讓我們所有產業或遲或早中招。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就是要滿足用戶的派生需求,你招不到工人加工,本來不是我的事,我們優秀企業家怎麼看待客戶和用戶,不是我的事但是我要看成是我的事,只有看成是我的事那就是你的事,那就有可能轉化為你的顧客。

利訊達這個商業模式一推廣,發現不光是使用不鏽鋼的工廠需要機器人,整個佛山地區珠三角產業轉型都需要機器人,但是我們需要的機器人是中國土生土長製造業需要的機器人,跟歐美大批量生產出來的機器人之間不一定馬上對得上,中間需要轉換,這個轉換就是需求,你也可以說利訊達沒有造機器人,沒有從0到1,無非就是中間者,但是經濟學角度評價,貢獻非常巨大,非常值得學習的就是對原來不是我的事它也在意,然後就開發出新的機會來。

為什麼創新很重要?

不可能幾十年不變還可以安然無恙,因為世界在變,所有要素供應在變,市場需求在變,如果我們不能應變對變,以變對變,那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

問題是創新僅僅就是新嗎?新的技術一定會在商業上成功嗎?新的材料一定會讓我們的成本曲線抵抗住詛咒嗎?商業實踐告訴我們不一定。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寶潔的口紅怎麼賣?大家或許可以借鑒一二。

放在貨架上讓消費者去挑,晚上結算才知道紅的賣掉多少,紫的賣掉多少。經過統計分析就知道,最受歡迎的口紅,上午十點就賣完了,商店不知道,工廠不知道,你怎麼對需求做出靈敏的反應?

為了解決這個痛點,寶潔用了無限射頻技術,賣掉一個口紅有一個信號,可以集成到後台去,這樣信息捕捉就很及時,這個概念一般化後,就變成了萬物互聯。想出這一招的是自我識別技術實驗室負責人,也是MIT教授,他做的這個事情是所有中小企業、銷售員、工程師、生產車間都有可能發現的,所以很多解決困難問題的力量就在我們周圍,就在我們公司裡頭,問題是你能否挖得出來。

來源:鞋界教授布工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聯網 的精彩文章:

羊毛褲子怎麼洗?羊毛褲子的洗滌技巧

TAG:布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