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生育高峰未現 今後每年或將以數十萬計量縮減

2017年生育高峰未現 今後每年或將以數十萬計量縮減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意料之外,2017年曾被預測的生育高峰並未如期而至,甚至,當年全年的出生人口比2016年還要少,大大低於預期。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整整63萬。這一數據比之前各方的最低預測還要更低。

據記者了解,國家衛計委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初預測出生高峰將出現在2018年,而對2017年出生人口的最低預測為2023.2萬。而最新的數據表明,出生高峰在2017年就過去了,2017年出生人口比衛計委的最低預測還要少整整300萬。

「這樣的數據出乎我的預料,此前,我曾預測,出生人口將在2017年達到高峰,當年出生人口有望超過1800萬,如今,比我的預測還要低。」1月22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與未來」網站聯合創始人黃文政接受《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生育堆積結束後育齡女性數量的銳減,出生人口將在2018年進入雪崩狀態,在之後十年將以每年減少30萬到80萬的速度萎縮。但現在看來,出生人口雪崩比我們預料的來得更早,也更加迅猛。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許多專家紛紛預測2017年將是生育高峰,但2017年出生人口數據表明,生育高峰已在2016年顯現,未來幾年,我國的出生人口將持續減少。

從整個出生人口數量來看,2017年確實低於2016年,但是,單就二孩而言,2017年的數量有所增加。據全國人口變動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人和1723萬人,其中,2017年二孩數量進一步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總量比2016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孩出生數量下降的比較多。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育齡婦女人數呈現逐年減少趨勢。2017年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6年減少400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近600萬人。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婦女初婚和初育年齡呈現不斷推遲的趨勢,婦女生育意願也有所下降。

「出生人數大大低於預期背後是生育低迷,而生育意願如此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養育成本太高。目前在大城市,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上大學,平均每人每年要花大概2萬到3萬元的費用,這還不包括父母的機會成本以及時間和精力投入。」黃文政表示,要切實減輕育齡夫婦撫養孩子的負擔,政府有必要對養育家庭進行財力支持,可以按孩子數量抵稅,也可以直接補貼。

在黃文政看來,在養老社會化的背景下,這種做法在經濟學上是合理的,在社會道義上也是公平的。對養育孩子的家庭來說,孩子接受免費的公立義務教育,相當於家庭享受了政府的教育補貼,但孩子長大後繳納的用於支持社會養老的社保等稅金,則相當於這個家庭未來對社會養老體系的補償。綜合世界中高收入國家的情況來看,政府的教育投入一般佔GDP的5%,而養老支出佔15%。因此,相對於個人收入,養育一個孩子意味著從政府獲得了5%的教育補貼,但未來則貢獻了15%來支持社會養老體系。公平來看,政府對每個小孩應該補貼人均收入的10%才足以補償養育家庭對社會的付出。

那麼,政府是否有財力承受這種養育扶助呢?

黃文政估算,「根據財政部的數據,個人所得稅只佔公共財政收入的6%左右,所以按孩子抵稅的方式來減少個人所得稅對國家財政影響非常有限。實際上,中國民眾的整體稅賦放在全世界範圍來看都算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相對於民眾享受到的公共福利來說更是如此。因此,降低稅賦並補貼家庭應該是財富再分配的基本方向。長期來看,對孩子的補貼本質上是對於本國人力資源,也就是未來的投資。相對於當下普遍『過剩』的中國經濟來說,投資於人力資源恰恰是回報最高的選擇。」

責任編輯:李明徽;主編:陳岩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一帶一路」帶動澳洲投資新機遇:不要總去炒礦炒房子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