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終於毫不留戀地退出了同學群,你有沒有曾經假裝很合群?

我終於毫不留戀地退出了同學群,你有沒有曾經假裝很合群?

從小,我就是一個不合群的小孩。

大多數時候,我並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也不擅長人際交往,跟不熟悉的人寒暄客套都會使我感到尷尬。

以至於,我媽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是:你總是獨來獨往,不愛跟別人打交道,長大了可怎麼辦?

說的次數多了,我就從內心認定了不合群是一種不好的性格,還一度心裡有些自卑。我開始羨慕那些自來熟的人,因為他們看起來在人群中如魚得水。

都說人是群居動物,合群才能給人安全感。於是,我開始努力改變自己,陷入了一種叫做「假裝很合群」的癥狀里,以緩解社交孤立的狀況。

就如同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松子一樣,為人真誠明朗,願意體諒周遭的人事,並傾盡全力的付出所有,只為讓大家都開心快樂。明明不喜歡男朋友的生活細節,卻非要假裝贊同;明明工作上的失誤不是自己的鍋,卻為了和同事合群自己背……

她太渴望合群,太想得到大家的愛與認可,最後卻還是孤單一人死去,冰冷多日才被發現。那句「生而在世,我很抱歉」不知揉碎了多少同樣被社會冷遇的人心。

可我們以犧牲自我意願為代價的「合群」,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少期待的友誼與資源?

前幾天,我終於從食之無味的微信同學群退出了。如果把它比作站台,我連回頭看一眼的慾望都沒有。相反,我如釋重負,再不用看著那些曾經熟悉,如今已無話可說的名字了。

想來也符合邏輯,能見著真人時僅僅是點頭之交,如今隔著手機屏,則乾脆連點頭也省略了。

這樣也好,至少不造成垃圾,環保。

就同學和友誼來說,隨著年齡增長,二者的關係呈反比關係。每個人的三觀基本定型後,如果不是一類人,則很難有迴旋餘地。明明是世故,卻非要說成熟,就像干著輕薄的事,還得師出有名。

同學,就是一起上過學的人,它只能說明當初你們一起盯著同一塊黑板,寫過一樣的作業,僅此而已。就像一個教師,教師只是他或她的職業,是個飯碗,並不能說明他們本身的人品有多高尚。把同學和友誼作無根據的鏈接無非是個人的一廂情願。

人生在世,會經歷許多個集體,大的小的,長期的臨時的,就算在七拼八湊的旅行團里,我們也會結識一些人,在一段時間裡彼此朝夕相處。

但是,這些都與友誼無關,是否曾經在一起,是否長期地共事,都和友誼無關。真正與友誼相關的,是三觀以及與三觀相聯繫的某些人性元素。

事實上,從來就沒有一個值得我們盲目熱愛的集體,而只有值得我們交心的同類。如果我們有幸能碰上自己的同類,那就讓我們做朋友,做至交,至於那個集體,就當它是個背景,曲終人散的時候,那不過就是一塊銀幕。

如果多年後,你還覺得當年哭得其所,那算你「桃花潭水深千尺」,如果你覺得那把淚其實不流也罷,那說明你終於活明白了。

我有一個初中同學,讀書時形影不離,中間失散多年,再相聚時依然無話不說,毫無陌生感。前段日子,他給我發來幾張照片,是小時候我們家住過的樓房,文字里說:雖然這片要改造,但看公布的規劃,你家的老房子看來會保留下來。這話讓我很是感動。

小時候,我們經常相互到對方家去,這些老房子留著我們當年的記憶。其實,我倆從沒在一個班,但關係要比同班同學還要好。人與人的相處相知,不在時間長短,更不在名頭,比如同學。一個和你三觀不合的同學,即便和你同窗數年,也不過是留下一堆膩歪的回憶,毫無意義。

至於同學群,就那麼回事。如果有交情,我們可以私下聊;沒有交情,群里再熱鬧,我們也無話可說。如果見了面,那就真的只剩下尷尬:對對,你不是那個老誰嗎?

我們相遇,是命運的偶然,我們拜拜,是三觀的必然。得,還是省省吧。

知乎上有個問題一直非常火,"大學裡,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好嗎?「關注者有近上萬人,回答者也有幾千個。

90%的回答者都在分享自身的心理路程,他們一開始並不喜歡獨自一人,因為現實環境的總總原因,他們鼓起勇氣選擇了獨善其身,最後卻越來越享受這份孤獨。

愛默生曾經說過:如果有兩條路,我選擇走人少的那條行走。

三毛,從小就不喜歡跟同學打成一片。對她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低頭撿破爛。能在破爛中發現寶貝,也能在尋常中洞悉美好。

網上流行過一句話: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的很孤獨。

孤獨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生活里會有越來越多的孤獨。

即使是那些合群的人,當熱鬧散場,也同樣孤獨。

所以,孤獨是一門必修課。

正如同《孤獨六講》里所說的:一個正直完整快樂的人,不需要藉助別人的隱私來是自己豐富,他自己就能讓生命豐富起來。

學生時代,每個班級都會有那麼幾個人,人緣好到爆,不管去哪都能拉上一群人,班級活動,他們永遠是最活躍的。

他們性格開朗,能說會道,可以和任何人稱兄道弟、勾肩搭背。酒桌上,懂得說漂亮的敬酒詞;活動上,知道如何活躍氣氛。

他們似乎認識很多人,總能在路上和形形色色的人熱情地打招呼。他們似乎有接不完的電話、回不完的信息。

站在一個群體之外時,有人會把它想的特別和諧。其實,那個圈子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緊密。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一個宿舍6個人,卻有5個微信群」。

上一秒跟你說「你是我在這個學校最好的朋友」,下一秒就跟另一個手拉手上廁所,談論著關於你的八卦,簡直就是風平浪靜下的刀光劍影。

這是一個功利的世界。只要你有能力,再怎麼孤僻也有人欣賞你。

《生活大爆炸》裡面說的:「或許你在學校格格不入,或許你在學校最矮最胖,或許你沒有任何朋友,但其實都無所謂。那些你獨自一人度過的時間,比如組裝電腦,或者練習大提琴,會讓你變得更加有趣。等到有一天,別人終於注意到你的時候,他們會發現一個比他們想像中更酷的人。」

所以,不要輕易評價別人的「不合群」,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為他合群的人里沒有你。

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圖文來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Copyright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交禮儀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辭舊迎新,是減少無效社交;遠離「過分熱情」的人

TAG:社交禮儀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