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都別擠了!越擠越堵車

都別擠了!越擠越堵車

(vicko238/譯,錦衣Reload、Ent/校)我們都經歷過「幽靈堵車」——在沒有任何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堵車就出現了。來自麻省理工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能減少「幽靈堵車」的小改變:不要緊跟前車。

這個團隊的新論文提出,與前後車保持同等距離,就能讓駕駛者到達目的地的速度快一倍(與跟隨前車的傳統模型相比)。麻省理工大學伯特教授霍爾德·霍恩(Berthold Horn )稱其為「雙向控制」。

緊跟前車的交通模型(下)與新提出的「雙向控制」交通模型(上)。圖片來源:MIT

「我們人類傾向根據前方的事物觀察世界,在現實里和在觀念里都是這樣,所以關注後方也許是反直覺的,」與博士後研究人員王亮(Liang Wang)共同完成了這篇文章的霍恩說,「但是這種駕駛方式可以減少大量行駛時間和能源消耗,而且還不用增加車道或改變基礎設施。」

霍恩承認司機們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關注前方的駕駛方式,因此他建議車輛廠家更新車輛的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在汽車的前後兩個保險杠都加裝感測器(現在大部分系統只在前方設置感測器)。

根據霍恩所說,即使只有很小比例的車輛裝備控制前後車距的系統,交通情況也能得到顯著改善。他未來工作中有部分由豐田公司贊助,霍恩將模擬測試這種方法是否不僅能讓司機行車更快,也能更加安全。

這個團隊工作的部分靈感來自於椋鳥在天空中成群結隊的飛行模式。

圖片來源:Wikipedia

「鳥類長久以來就是這樣做的,」霍恩說,「要想習得這種行為,你需要關注周圍的所有鳥,而不只是你前面的幾隻鳥。」

根據CSAIL團隊的說法,幾十年來數百篇論文都在關注交通流問題,但真正關於解決問題的研究非常少。

一個被提出的方法是用電子設備將各車聯接,以協調彼此間距離。但是這種稱為「結隊」(platooning)方法需要細緻的配合以及一個龐大的車輛聯結網路。相反的,CSAIL團隊的方法僅需要新的軟體和一些便宜的硬體更新。

2013年,霍恩第一次提出「雙向控制」理論是基於一輛單獨的車及直接圍繞這輛車的車輛。在這次新的研究里,他採取了更加宏觀的視角,將視線落在整條公路的密度以及多少公里內的交通模式會受到一輛車變速(他的團隊將之稱為「擾動」)的影響上。

「我們的研究發現,如果所有司機都能保持前後車距一致,他們行駛在一列車隊里時出現的那種『擾動』便會消失,而不會擴大成交通擁堵。」霍恩說。

該團隊的這項研究已發表在去年12月份的《IEEE智能交通系統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上。

題圖來源:hensleylegal.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學科 的精彩文章:

煎餅糖漿也沒得吃了?氣候變化可能會讓糖楓樹成為歷史

TAG:果殼網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