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健康早讀筆記第198期

大健康早讀筆記第198期

早讀筆記—2018年01月23日(周二)

【摘要】

1.德國研發出電子皮膚,無需接觸即可讓你操縱虛擬物體。

2.未來也許不用再去藥店買葯,可用3D印表機在家列印藥物。

3.荷蘭"自願性行為"App聲稱可以用於證明雙方自願, 英國人表擔憂。

4.密歇根大學新眼鏡專利可防乘坐無人駕駛汽車時暈車。

5.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開發出新型血檢可早期查出8種癌症。

6.英國將開展用光遺傳技術治療視力障礙試驗。

1.據Futurism報道,一項最新開發出來的技術可能會徹底改變虛擬現實(VR)的未來。這種技術被稱為電子皮膚(即所謂的e-skin),它是柔軟、可彎曲、可穿戴的技術,允許用戶操縱僅存在於虛擬世界中的物體。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研究表明,這種電子皮膚是如何與磁鐵相互作用的。「e-skin」是一種可以在手上戴上的薄膜,並通過與附近的磁鐵相互作用操縱物體。由於佩戴者的手部角度不同,電壓會有所不同。特別設計的軟體可以控制每個增量角度,使佩戴者的手部動作能夠執行特定的指令。這項技術的用途包括關閉虛擬燈開關、在虛擬鍵盤上打字,兩者效果都非常不錯。研究作者、德國HZDR研究所的研究員吉爾伯特·聖地亞哥·康農·門德斯(Gilbert Santiago Canon Bermudez)表示,電子皮膚並不是用來替代現有虛擬現實技術的。更有可能的是,它將與其他與VR兼容的技術混合,以創造互動感更強的體驗。現有的VR設備使用攝像頭來檢測和跟蹤運動。雖然這種方法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善,但它的解析度並不高,不足以在手指和其他更細微的手勢中進行細微的動作。隨著這種電子皮膚的引入,這些細微運動不僅可以被檢測到,還可以用來操縱和與虛擬環境進行交互。顯而易見,它對標準虛擬現實技術的影響最直接,無論是遊戲還是學習體驗。但是,除了VR,電子皮膚技術還可以大大改變增強現實(AR)的當前能力。使用AR技術,你可能會看到你周圍的世界可能沒有實體的物體。而使用電子皮膚,將來你可能會操作並與這些虛擬對象交互。除了這些有趣的應用之外,電子皮膚還可以讓人裝備假肢,從而更容易地操縱虛擬技術。電子皮膚也可以被納入到假肢設備甚至是軟機器人中。在危險的情況下或高風險的工作中,這種技術可以被用於虛擬按鈕、控制器或門,無需物理接觸就可對它們進行操作。對於那些處理爆炸物或其他特別危險的工作的人來說,這可能會減少受傷的可能性。目前,研究人員開發的電子皮膚需要依賴冰箱磁鐵創造的磁場。他們正在朝著更小的領域邁進,這樣技術就可以用於控制更細微的手勢。

2.在不久後的將來,我們也許再也不用在生病時去藥店買葯了。通過把簡單的化合物放入瓶裝的反應裝置中,科學家已經能通過 3D 印表機合成藥物以及各種化學衍生物。他們表示,該技術能將化學過程數字化,使人們能自己合成生活中所需的各類化學材料。在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Cronin 和其團隊發布了其最新的列印方法,通過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反應器皿(這些器皿用於如過濾、蒸餾、攪拌等不同的反應機制)在 12 個步驟之內完成 4 種不同的化學反應。通過在特定時間、以特定的順序加入反應物,該儀器能將容易獲取的簡單材料製備成肌肉弛緩劑巴氯芬。如果把反應物換成不同的試劑,就能製備其他不同類型的藥品,如治療潰瘍和反酸的抗痙攣藥物。Cronin 表示:「我們的方法將挽救供不應求、在工廠中難以製造的藥物的生產效率,並允許製造方式的高度定製化。」這也能使調整某些在商品市場中需求量小、難以獲取卻又必不可少的藥物的供給量,使偏遠地區獲取更多資源,CSIRO 公司的化學工程師 Hornung 補充到。除此之外,消除有機化工廠職工的安全隱患也是 Cronin 的目標之一。這些化學家必須在藥物合成的步驟中操作,因此會暴露在化學物的危險之下。「我們的製造機制能使化學家專註於研究,尋找更多有藥效的分子。該機制也能允許生物學家和神經學家輕鬆地合成某些半衰期很短的分子,以滿足他們的研究需要。」但 Hornung 也表達了他對該技術的擔心:這樣下去,不法分子合成危險藥物的門檻也會被大大降低。Cronin 堅信,其研究成果總歸是利大於弊的,我們不能因為不可知的風險放棄挽救生命的機會。在製藥產業,假冒偽劣藥品是一項全球性問題。零售藥品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成分被製藥商動了手腳,將其中的有效成分換成了化學結構類似的替代品甚至是危險合成物。在某些發展中國家,假藥佔據了市場份額的 30%,給合法的製藥公司造成至少每年 2000 億的損失。若是使用 reactionware,製造假藥的風險就大大降低了,因為該儀器中每種製藥方式都嚴格生產一種藥物。但是,法律如何監管這種新型製藥方式仍需探討。若這種機器真的走向市場化,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就需要重寫他們的章程了。

3.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0日報道,最近網上出現一系列旨在證實性行為已獲得雙方同意的App。一款由荷蘭公司開發的最新App「合法韻事」宣傳稱,用戶只需輕點「同意」,即可證明系雙方自願發生關係,並形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從而避免日後產生糾紛。但刑法專家卻警告稱,這類「協議」不具法律約束力,無法作為法庭證據。刑事律師瑞秋·亞當森表示,「合法韻事」的所謂宣傳完全是錯的,只會給無知的年輕男女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他們試圖藉此使自己在面臨性侵指控時有辯護理由,即別人同意了。但這裡沒考慮的因素是,某人可能在App上表示同意,但這不代表他們必須接受發生關係。」 亞當森說道。亞當森指出,這類軟體存在的漏洞還有很多。比如,一個人可以隨時反悔,而在任何階段違反他人意願都屬於性犯罪。同時,人們也很難證明到底是誰在App上選擇「同意」,有可能操作軟體的並非涉事本人。亞當森稱,這類軟體把複雜的法律情境錯誤地簡化為簡單的點擊,這對年輕人來說才是「真正的危險」。在該App官網,被問及最多的問題是軟體中的「同意」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而網站公布的解釋稱,該App生成的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實時約定。開發商表示,App的作用是設置規則和邊界而不是破壞規則,該約定在法庭上的具體效力由用戶所在國法律決定。英國白金漢大學副校長安東尼·謝爾頓表示,使用此類軟體將使學生面臨風險,而這既來自道德層面又來自法律層面。謝爾頓表示,把性關係變成商品對於個人來說毫無益處,而對於開發商,這雖能賺錢但最終只能為別人帶來痛苦。謝爾頓還指出,在法律層面,這類操作總有多種解釋方式,很容易使受害者處於不利位置。

4.害怕暈車?現在你只需要一副眼鏡,就不用擔心自動駕駛汽車上的燈光或是其他設備讓你感覺到暈車。目前,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對此申請專利,可以將這套系統嵌入眼鏡或耳機,來防止你在乘坐無人駕駛汽車時平衡意識和視覺脫節。該方法將使用一系列順序激活的光管,它將模擬自動車輛在你的外圍視圖中的運動,給你的身體一個參考框架,同時還可以讓你在不感覺到難受的情況下檢查你的手機。這種技術也可以嵌入到汽車本身,但它具有可移植性。優步最近的一個類似概念的專利申請則是依賴於感覺輸入,並非可穿戴設備,它更多的是傾向於信號意圖和提供干擾,而不是模仿汽車本身。研究人員不能保證這項技術的實施效果,畢竟它目前只是一項專利,但他們計劃聯繫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將其轉化為實物。該大學指出,約一半的成年人僅僅通過翻閱一本書就會感到噁心——甚至有更多的人在乘坐無人駕駛汽車時感到噁心。如果這項技術能夠獲得主流的採用,特別是設計先行的現在,這樣的發明能解決不少問題。

?

5.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血液檢測方法,能一次查出尚未擴散的8種常見癌症,朝著實現通用型早期癌症檢測的方向邁出一大步。這種名為Cancerseek的無創檢測方法由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開發,能通過檢測血樣中16種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及8種蛋白質,查出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肺癌與乳腺癌。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利用1005名癌症尚未轉移的患者以及850名健康對照者進行了測試,發現該方法的特異性為99%,這意味著健康人被誤診的可能性不到1%。總體而言,該檢測的靈敏度或者說準確率中位數為70%,即能準確發現七成的癌症患者,其中卵巢癌檢測靈敏度最高,達到98%;而乳腺癌檢測靈敏度最低,只有33%。該檢測適用的8種癌症中,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和食管癌目前尚無篩檢方法,其檢測靈敏度均在69%以上。此外,該檢測還能提供83%的患者的腫瘤位置的準確信息,在過去要做到這一點頗為困難。研究人員估計,這種檢測的成本可能低於500美元,與目前篩檢單一類型癌症的檢測費用相當或更低。專家們說,該檢測前景很好,但還需要開展更大規模的研究。此外,它對一些癌症的靈敏度還不夠高,這意味著可能漏診相當比例的早期癌症患者。

6.一種用基因手段改善視力的新療法即將在英國開展臨床試驗,該方法採用了生物醫學研究中常用的光遺傳學技術,有可能幫助視力衰退乃至失明者提高生活質量。這項技術由法國一家生物技術公司開發,日前獲准在英國開展臨床試驗。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首批參與試驗的12名患者都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他們的視網膜感光細胞死亡導致視力嚴重受損,但尚未完全失明。光遺傳學技術是一種重要的基礎研究手段。其基本原理是:給細胞植入特定的能編碼光敏蛋白的基因,並用光信號激活或抑制該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就能控制細胞進入活躍或休息狀態,就像電路開關一樣。在這項試驗中,患者視力較差的一隻眼睛將通過注射植入一個來自單細胞藻類的光敏基因,使視網膜中原本不具備感光功能的神經細胞變得對光敏感,代替因疾病死亡的感光細胞。受試患者將戴上特製眼鏡,後者可以把所有外來光線都轉變成紅光,方便新生成的感光細胞工作,使單色視覺先得到改善。此前用實驗鼠和猴子進行的實驗表明,注射之後6周,目標細胞可以感受紅光。不過,由於這些細胞原來的專長不是感光,有專家認為改造後產生的視覺可能不會很清晰。該療法的開發者表示,他們希望經過治療和訓練之後,視力衰退乃至失明者可以分辨人和物體、感知障礙物等,獲得自主生活能力。該療法如果被證明有效,還將可用於治療老年黃斑變性等其他常見致盲疾病。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物聯網 的精彩文章:

大健康早讀筆記第190期

TAG:醫療健康物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