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項羽的價值觀導致最終失敗是必然,你認為呢?

項羽的價值觀導致最終失敗是必然,你認為呢?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作為君主可以有缺點,也可以不用多麼優秀,但一定要會用人和駕馭人才,懂得中庸之道,項羽從一開始身邊的人才一個個的離他而去,反觀劉邦他身邊的人才卻越來越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

楚霸王項羽的軍事能力,在當時無敵,但太過於自負,殺掉了楚懷王,此舉名不正言不順,然而幾乎一人敵天下而不倒,項羽完全可以名正言順,最後卻弄的人神共憤,項羽輸在大義上,本來手握楚懷王這張牌完全占著大義,項羽卻把楚懷王殺了,卻大義給了劉邦,自己卻變成強盜,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八路被圍,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自刎烏江。

項羽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沒有做帝王的志氣,只想當一個聯邦長,以至於拆東牆補西牆,忙於奔襲,三國馬謖有言「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項羽自持武力,自毀長城!」但是話說回來,彭越死心塌地幫著劉邦,換來了什麼?換成項羽,恐怕韓信彭越這樣的蓋世功臣是能世代王侯的,又如何能說這個人不行呢?只能說劉邦太行。

當時破釜沉舟三萬騎兵破章邯三十萬,幾萬精騎殺的劉邦五十萬全軍覆沒,也就是說項羽毫無政治遠見,項羽是帥才,是統帥,你只能說他不是個當帝王的料,再說,除了打仗,他也沒什麼一統天下的志氣。

如果當年都聽范增的也可以,可惜偏偏又剛愎自負,項羽最大錯就是有眼無珠,不識韓信這個人才,讓韓信投靠了劉邦,劉邦如果沒有韓信,就是十個劉邦再加十個張良綁在一塊也不是項羽的對手。不過這話又說回來,剛愎自用的項羽是必然不會用韓信的,假如韓信對項羽說,我用兵多多益善,你不過帶十萬兵,以項羽那脾氣,還不當場斬殺了韓信?

有了秦始皇這個最大的權利者他竟然不羨慕,他完全可以效仿秦始皇直接稱帝的,然而天下諸侯十幾路,項羽只是其中一路,而且名義上還是楚王的臣屬,當時的社會風氣注重貴族血統,霸王的好幾代家世是貴族是將帥世家,封王已是極致了,皇帝對他沒有誘惑力。

項羽最後失敗不是因為少封了三個王,而是根本就不該封王,封王這件事後世的人去看當然是倒行逆施,不符合社會發展。但是當時還是很流行的。項羽他們就像過秦統一以前戰國那時候的生活。分封制才是項羽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也是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項羽的價值觀導致最終失敗也是必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逍遙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為人謙虛,不做元帥做將軍,去世後才查明病因竟是因為三塊彈片

TAG:逍遙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