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口「酒」是什麼感覺?
《我之於酒 》
不記得我的第一口酒是何時喝的,是什麼感覺?但至今依然清晰記得第一次暢飲的經歷。那是約二十年前所謂黑色七月,高中畢業了,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便輪流在家中做東聚會,第一站就是我家。高考剛結束,緊張的學習生活一下子解脫了,大家都很放鬆,也很瘋狂。我們都沒沾過酒,卻在不知不覺中六個毛頭小夥子學著大人的模樣喝了四斤多「大麥燒」。於是乎,一個個面紅耳赤,東倒西歪的,卻依然有說有笑。我現在想那時喝下去的不是酒,也許喝下去的是解脫、是興奮、是暢想、是未來的夢,更多的是忐忑!
酒是人類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大飲料。對於酒,很欣賞詩人艾青的一首詩《酒》,詩中對於酒的解讀可謂十分精闢。全文如下:
她是可愛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她是歡樂的精靈/哪兒有喜慶/就有她的光臨/她真是會逗/能讓你說真話/掏出你的心/她會使你忘掉痛苦/喜氣盈盈/喝吧,為了勝利/喝吧,為了愛情/喝吧,為了友誼/你可要當心/在你高興的時候/她會偷走你的理性/不要以為她是水/能撲滅你的煩惱/她是倒在火上的油/會使聰明的更聰明/會使愚蠢的更愚蠢/
一個偉大的詩人如此愛酒,愛屋及烏,我也就覺得它真是好東西。君不見從古到今,好多人都在喝酒嗎?看國內英才,憶古今豪俠,無酒不成章。大到皇親國戚,小到風流才子,遠及世外桃源,近到豪華酒店,無酒不成席啊。
白居易共君一醉一陶然;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柳永在問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李白斗酒詩千篇,與爾同銷萬古愁;杜甫嘆:譴興莫過詩,寬心應是酒。
第一次喝了酒後,並沒覺得酒有多好,只知道它能使我興奮忘我。當得知落榜後,總感覺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和鄉人的期望,尤其忍受不了一些不懷好意之人的目光,於是乎每逢酒事便喝個痛快,常常醉了。。。。。。喜歡那種輕飄飄的感覺,思想一度活躍著騰雲駕霧,忘了諸多煩憂,有時手舞足蹈,胡言亂語。。。。。。活生生一個孔乙已形象!嘴裡還老說著唐伯虎的一句詩「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以自我解嘲。
走上社會後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鄉司法科也就是如今的法律服務所任辦事員,每天都要跟著領導到各個村裡去公證合同證書等,期間免不了受到村裡的招待,酒是自然不可少的,可我剛入社會,略顯青澀,總有點不盡興,而領導們則甚是熱鬧。我也就在一旁附合著,聽著他們的各種說酒辭。如「感情有,多喝酒;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在,喝不敗;感情濃,喝酒不裝熊;感情真,喝死也甘心;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淡,舉杯就出汗。」又如「酒杯一端,政策放寬;酒盅一舉,不分彼此;酒路一開,財源就來;老酒一呷,簽字畫押;好酒一喝,忘記原則;吃肉喝酒,變敵為友。」
婚後,每逢喝醉,便招來妻子的一頓嘮叨,更別想她來好好地伺候我了,罵我是酒瘋子。有一次我喝醉後竟把我關在外面一夜,半夜酒醒後,看到自己的那個狼狽樣,心裡曾恨恨地咒罵過妻子。簡單地整理一下,走上村前的中心河馬路上,涼風習習,我便在思考,妻子一向很溫柔的,為何我喝醉後便對我判若兩人了呢?是的也許是我喝酒後的失態讓妻子傷透了心,妻子是為了保持我的良好形象啊,她是為了讓我不再低俗,才痛下狠心的啊。至此,我終於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了。從那以後,我的記憶中很少有喝醉的經歷了。
說到酒,有兩個傳說很有趣。傳說一:杜康生於周朝,不做官,是個牧羊人。有一天,他用竹筒裝著小米粥,帶著出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樹下,忘在那裡就走了。過了半月,他趕羊回來,又在那棵樹下找到了他的遺物,打開來一看,竹筒里的小米粥已經發酵變成酒了。村人喝了,都誇獎這酒好。無意中的發現,使他成為了地方名人。於是,不牧羊改行釀酒,開起杜康酒店來了。曹操最愛喝杜康酒,曾詩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傳說二:古時候有個人會釀酒,但是不好喝。一天他夢到一位白鬍子神仙。神仙告訴他:九天後的酉時,到馬路上找到三個人,取三滴血放到酒窖里去,釀出來的酒就好喝了。九天後他如約去了,先看見一位書生走來,就跟書生說明了原因,書生很通情達理就給了他一滴血。等啊等,終於又等來一位剛打了勝仗的將軍。於是又向將軍要了一滴血。這時天快黑了,他突然看見遠處樹下好像躺著一個人,過去一看,果然是,但像個瘋子,於是他就自己取了瘋子的一滴血。回家後他把三滴血放進酒窖,然後釀出來的酒果然很香。可是這東西該叫什麼好呢?他想到取了三個人的血就用三點水吧,神仙讓他酉時去的,這樣就組成了「酒」字,因神仙是讓他九天後去的,於是就讀「九」了。所以就後來大家喝酒,剛開始都是文質彬彬的碰杯說話,有人就說這是書生的那滴血在作怪;中間大家喝得臉紅耳赤的,那是將軍的血在作怪;最後滿口胡話,那是瘋子的血在作怪了。
其實,我與酒結下不解之緣,是在我到蘇州某疏浚公司任隊長期間養成的。由於工作原因,免不了要經常和上面的項目經理打交道,請客喝酒那是自然的。尤其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一幫下屬們每到吃飯時間,總是倒酒的倒酒,遞煙的遞煙,席間我那個高高在上的感覺很是享受,慢慢地也有了每天要喝酒的習慣了。
有一位老外說:「在中國,有一件事能讓兩個陌生人很快成為朋友,那就是喝酒。」事實上,在中國,酒是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看過朱時茂演繹的電影《戒煙不戒酒》中,把當下的酒文化酒無奈灑交際詮釋得淋漓盡致。俗話說「煙酒不分家,煙是奪命棍,酒是噬魂湯」。可當今社會要在商海中打拚,就必須和煙酒結下很深的緣分。真所謂成也煙酒,敗也煙酒。殊不知有多少合同是在灑桌上敲定的啊,再難的事,似乎到了酒桌上便成了易事了。
眼下的我,又是吃煙又是喝酒。對於吃煙,妻子總是反對,但也拿我沒轍。由於人到中年了,也有多年沒喝醉的經歷,喝酒她到是很是贊成。倘若有一天看我不想喝酒,她反到有點不適應了。每到吃晚飯時,妻子總是燒上幾個下酒菜讓我喝酒。這時的我,喝酒是一分享受,喝的是溫馨,喝的是悠閑。清夜如許,我時而傾訴,時而放鬆,時而渲泄,妻則在一旁溫柔地陪伴我,但到我喝到盡性時,還時不時來一句「酒瘋子」,但我想這時的酒瘋子她想必是歡喜的。
如今身處無錫這座城市,各種酒吧、KTV應運而生,雖然有時有應酬,但我總想避開。不是我清高,其實在我的傳統思想當中,酒吧似乎是一個墮落不良的地方,是一個犬馬聲色的場合。因為它來到中國後,全部變味了,並不是理想當中的:認識與不認識的人聚於此,無論幾人圍坐,抑或是一隅獨斟,流淌的音樂和酒,可以讓你寄放或排遣許多心緒的場所了。
酒啊,你真是個好東西啊!我愛你!但我依然清醒,每逢飯局我總會想起相聲大師姜昆的話:少喝酒,多吃菜。夠不著,站起來,天黑之前要回來!
哈哈哈哈哈哈。。。。。。。來吧,朋友,乾杯!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王文鴻,興化市海南鎮良家村人,現暫定居於無錫。
未經作者授權,任何下載、轉載或截圖都屬於侵權!
歡迎大家留言和建議,
相互交流,共敘鄉情。
在這個「互聯網+」的新時代里
攜手共進,砥礪前行。
覺得不錯,請點贊


TAG:江北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