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國寶,因「長相樸素」,被當了300年鹹菜缸
最新
01-23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老祖先們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瑰寶,玉器就是這些瑰寶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古人尚玉,在很久以前先祖們就喜歡佩戴美玉,人們還經常用溫潤如玉來形容一個人的氣質溫和,可見玉器是我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我國各個地方的博物館裡都收藏著不少精美的寶玉,我們可以從這些玉器的雕琢工藝、圖案來研究古代的手工藝水平和審美。玉器的價值不一,根據它的材質、通透度等劃分了許多檔次。而現今我國收藏的各類玉器文物中,最為珍貴的是有著鎮國之寶之稱的「瀆山大玉海」。這件無價之寶有3500公斤重,上面雕刻著磅礴大氣的龍宮圖。圖面大海波濤洶湧、鯉魚、螺、蟾、蚌等十幾種生物栩栩如生,這樣一件寶物,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當做菜缸用來腌菜,這樣暴殄天物的行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件寶物多災多難的命運吧。
忽必烈在建立元朝後,為了彰顯國勢強盛,下令製作這一大型玉器,它代表了這一時期玉作工藝的最高水平。後來元朝被滅,寶玉流落在在外,被真武廟裡的一個道士撿到了。這道士並不識得這是一件絕世珍寶,只看它形狀像一口大缸,就拿來腌鹹菜了。這一下就是三百年過去了,清朝入關結束了明朝的統治,發現了遺落在民間的這一寶物,於是將它帶回收藏在承承光殿內。
清朝滅亡後,社會持續動蕩,這件寶物也多次流轉,因為其「樸素」的外表,大家竟然都不知道它是個大寶貝。直到一九八八年這件珍寶才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現在這件國寶藏於北海團城的玉瓮亭內。


※張學良自由後,為何堅決不願意回東北,這兩點在他心上難以抹去
TAG:大嬸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