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腹部左下側疼痛的原因

腹部左下側疼痛的原因

急性腸胃炎,常起病急驟,先有發燒達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數增多,腹瀉前常有陣發性腹痛,肚子里「咕嚕」聲增多,但腹脹不明顯。病兒脫水嚴重,皮膚彈性差,全身乏力;

腸道蛔蟲病,臍周疼痛或絞痛,突然發作,陣發性加劇,多是存在寄生蟲感染的病情;

患者食慾減退、胃下垂,以食後癥狀尤為突出,經常噯氣不止,左腹有下墜感和壓迫感,且於食後或行走時加重,平卧時減輕。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或有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胃部多有悶痛、隱痛,劇烈疼痛比較少見,患者食慾明顯降低,多有畏食、厭食的表現;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尤其是飽餐、飲酒後突然發作上腹部劇痛,可為抗酸葯所緩解,常伴有嘔吐和腹瀉,可以考慮是上述因素。

別小看腹痛腹痛是相當常見的臨床癥狀,其牽涉範圍廣、性質複雜,有的病因可能十分輕微,有的卻是嚴重疾病,因此,一旦有腹痛情形,應該正確地找出引發腹痛的原因,以免影響健康。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腹痛的經驗,當發生腹痛時,最讓人關心的莫過於為什麼會腹痛?腹痛到底要不要緊?腹痛部位是判斷病因的主要條件。

腹痛通常是指在身軀前方,從肋骨下緣到恥骨之間所發生的疼痛。一般來說,疼痛可分為鈍痛、銳痛(疝痛)兩種,鈍痛指的是隱隱作痛,器官或內臟所發生的疼痛大多屬之;銳痛則是指非常明顯的疼痛,患者能清楚知道疼痛位置,通常與管道受到阻塞有關,例如:膽管結石、腸子阻塞。

腹部左下方疼痛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腹部的病變與腹痛部位存在著對應關係。一般按腹部器官所在,腹部可以肚臍為中心,畫分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等四個區域,而依腹痛發生部位來看,可分為左上腹痛、右上腹痛、左下腹痛、右下腹痛和腹中央痛等幾種。

如果是右上腹痛,須考慮是肝臟、膽囊、膽道、胰臟、十二指腸、右腎、大腸右段等問題;右下腹痛需要想到的是盲腸、闌尾、右卵巢及輸卵管、右輸尿管等;左上腹痛可能是胃、脾臟、胰臟、左腎、大腸左段;左下腹痛則可能是乙狀結腸、左卵巢及輸卵管、左輸尿管等;若是肚臍周圍疼痛,主要表示為小腸疾病。此外,有時也可能出現整個腹腔的廣泛性疼痛,此情形通常是腹膜受到某種原因刺激而發炎,例如:潰瘍穿孔、子宮外孕破裂、內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腹痛會隨著病灶的影響而移位,例如:疼痛開始於上腹中央,24小時內逐漸移行至右下方且愈來愈痛,就是盲腸炎的重要跡象;疼痛部位原本在右上方,漸漸延伸到右後方的肩胛骨下面,則可能是膽囊、膽結石的問題。

莫忽視有助於診斷的線索腹痛原因及影響可輕可重,當腹痛發生時,為了確切掌握病因,患者應多注意疼痛的狀況,以便於醫師進行診斷,包括疼痛位置、時間、疼痛性質、是否伴隨其它癥狀、影響疼痛變化的因素……等。

腹部左下方疼痛是否伴隨其它癥狀,亦是判別病因的重點之一,例如:伴有腹瀉可能為腸胃發炎;便秘可能是糞便阻塞;嘔吐則要考慮腸子阻塞或發炎;排便習慣改變或許是大腸產生病變;同時有黃疸、發燒等癥狀,可能是膽管或肝臟病變;小便次數頻繁、排尿困難、夜尿等情形,要考慮是膀胱、尿道等問題,這些伴隨出現的不同癥狀,都有助於區分腹痛的真正原因。

影響疼痛變化的因素也不能忽視,尤其腸胃疾病是引發腹痛常見的原因之一,而腸胃疾病又與飲食息息相關,因此,飲食與疼痛變化之間的關係可說是初步判斷腹痛的重要依據,例如:一吃東西就腹痛,可能是胃炎、胰臟炎;空腹容易感到疼痛,吃點東西反而覺得比較舒服,則可能是消化性潰瘍。

急性腹症應立刻就醫急性腹症(Acute abdomen)是指在數小時內發生的劇烈腹痛,一般發生急性腹症時,大多會認為是吃壞肚子或腸胃炎,事實上,急性腹症的可能病因相當多,包括了急性闌尾炎、胰臟炎、膽囊炎、腸胃炎、腸胃道潰瘍穿孔、腸道阻塞、中空臟器破裂……等,有些雖然只需內科治療,有些卻必須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屬於具急迫性的外科急症,千萬不能等閑視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先森森 的精彩文章:

如何預防和治療破傷風

TAG:周先森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