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以前滿山、滿地都是的野菜也是中藥,現在還能見到嗎?這些野菜還可以養
幾十年代的野菜滿山滿地都是,沒人要,現在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增高,知道這些野菜也是中藥,可以治病,可以養生,也可以食用。現在這些野菜不好找了,你淚奔了嗎?見到後趕快收藏起來吧
21世紀的今天,野菜更是以營養豐富和美味可口成為綠色食品家族中的重要一員,也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寵。而且這些野菜,比名貴的肉類都要貴,都不好找,而且有些野菜已經有人開始養殖了,但是這些野菜養殖的和純天然的是沒有辦法可比的。
1、蒲公英:
又叫婆婆丁,清熱解毒、消腫、利尿。焯過後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絲;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清熱解毒的茶飲。
怎麼食用:
清熱蛋花羹——蒲公英洗凈,火腿腸切絲,雞蛋打散;鍋內倒入鮮湯,放入精鹽、味精、雞精、紹酒,燒開後勾流水芡;再次沸騰後,下入火腿腸絲,浮起時下入蒲公英,並淋入雞蛋液,燒開迅速離火盛在湯碗內,淋入香油即成。
2、蕨菜:
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多分布於稀疏針闊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蕨菜野生在林間、山野、松林內,是無任何污染的綠色野菜,不但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還有清腸健胃,舒筋活絡等功效。蕨菜食用前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便可食用。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是難得的上乘酒菜。還可以炒吃,加工成乾菜,做餡、腌漬成罐頭等。
怎麼食用:
蕨菜肉絲——蕨菜切成段、胡蘿蔔絲、肉絲、泡發的海米、蔥姜蒜末。熱鍋溫油,爆香蔥姜,加入肉絲炒2分鐘。加入胡蘿蔔絲、海米一起翻炒2分鐘。加入蕨菜段大火翻炒2分鐘。烹入幾滴黃酒提鮮。再煸炒幾分鐘,按個人的口味,加入胡椒粉、鹽調味就可以了。
3、刺兒菜:
又名小薊、貓薊、青刺薊、刺薊菜、刺兒茶、槍刀菜、小惡雞婆。根,又稱刺蘿蔔。古方入葯多用根。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秋季采根,除去莖葉,洗凈鮮用或晒乾切段用;春、夏采幼嫩的全株,洗凈鮮用。葉甘,性涼。能涼血止血,解毒消癰,清熱除煩。
怎麼食用:
刺兒菜蘸醬——刺兒菜去根老葉洗凈後蘸醬食用即可。
4、藜蒿:
學名狹葉艾,又名蘆蒿、水蒿、青艾等。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五卷記載:藜蒿氣味甘甜無毒,主治五脹邪氣,風寒濕脾,補中益氣,長毛髮,久食輕身,耳聰目明,防衰。中醫認為其除食用之外還有清熱、利濕、殺蟲之功能。鄱陽湖盛產藜蒿。
怎麼食用:
蘆蒿炒臘肉——將臘肉提前蒸一下,取出晾涼。蘆蒿切段、紅椒切絲、蒜切片、蒸好的臘肉切片。鍋燒熱,鍋內放油。放入切好的蒜片煸香;放入臘肉片煸炒,直至將臘肉炒出油,出香味,烹入紹酒。放入蘆蒿段,放入少許鹽、雞精調味,放入紅椒絲大火快速煸炒出鍋即可。
5、
枸杞芽:
又名枸杞頭,枸芽子,甜菜頭。初春枸杞長出嫩苗,嫩苗又稱枸杞頭或枸杞芽,略帶苦味,但很爽口,能清火明目,民間常用來治療陰虛內熱、咽干喉痛、肝火上揚、頭暈目糊、低熱等。《食療本草》中記載枸杞頭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和去虛勞等作用。
怎麼食用:
清炒枸杞芽——枸杞芽,紅柿子椒適量,油,鹽,糖,蒜各適量。枸杞芽洗乾淨,柿子椒切絲,蒜切末。鍋燒熱,放油,放蒜末小火爆香。轉大火。放紅椒絲炒軟,再放枸杞芽炒軟,放糖和鹽調味即可。用枸杞嫩尖葉炒雞蛋,或切碎後與豆腐乾加醬油、鹽、糖、醋、麻油拌食。據介紹,用枸杞鮮葉和花朵,加上豆豉、蔥等熬煮成粥,具有補精養血之功效。


TAG:我來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