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遠古歌謠和上古神話

遠古歌謠和上古神話

詩歌從來就是為抒情泄憤、愉悅感官而作,現代詩歌多輔以燈光、音樂、肢體,大有喧賓奪主之嫌,惜華夏遠祖商未解決溫飽,生活無法腐糜,其歌謠僅為在集體勞動中協調動作、減輕疲勞、提高效率而作,故魯迅稱其創作者為「杭育杭育派」。

中國遠古歌謠之創作時間實難考證,僅知其應產生在文字產生之前,其蹤跡存於一些古籍之中。如《吳越春秋》之《彈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再如《禮記》之《蠟辭》曰:土,反其宅 !水,歸其壑!昆蟲,勿作!草木,歸其澤!此兩歌謠用詞簡潔卻明確,前者述打獵場景,後者為對自然所發的咒語,當然,其由口頭文學見諸文字,難免有後人的加工潤色了。

遠古歌謠多現實性,而上古神話則多浪漫色彩,簡而言之,神話乃遠古人民對一切神秘而無法解釋的自然力量的超現實的理解。與古希臘神話相比,我國神話多零散而不成系統,多散見《山海經》、《莊子》、《楚辭》、《淮南子》、《列子》之中,故事的曲折生動性實難與《荷馬史詩》相提並論,但其中尚德的精神內核則是希臘神話中不多見的。希臘神話多將神人化,而中國神話則多將人神化,如化為熊去開山治水的大禹便是一例,這則為中國後世獨裁者提供了神化自己的精神依據。

中國神話從內容上可分為自然神話、創世神話、英雄神話、傳奇神話等幾類。各類神話的代表作品如《夸父逐日》、《女媧造人》、《后羿射日》、《長臂國》等。如《女媧造人》中曰:「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繩人也。」隨時光遷移,神話演變顯而易見,而其演變的顯著結果即為其被歷史化、文學化、宗教化。

神話的歷史化首功當屬儒家祖師孔子,其從骨子裡輕視神話,僅從現實性的角度將神話多視為荒誕,而看不到其精神內核,又不便輕易全面否定其價值,便加以曲解與改造。子貢與孔子曾有一番頗有喜劇色彩的對話,子貢問:「古有黃帝四面,信乎?」孔子則煞有介事答道:「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謀而親,不約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謂四面也。」於是神話中的四面天帝便成了善治四方的人王了,孔子之後的大學者們對神話的改造更加神勇,終於完成了由神話到傳說再至歷史的改造任務。

神話的文學化亦在所難免。學者們多善用神話為寓言來宣傳自己的主張與觀點,莊子便是其中最聰明的一位,如其在《逍遙遊》中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癘而年穀熟。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在此處莊子便是修飾神話來宣揚其道家「逍遙無為』的思想。

所謂的神話的宗教化即神話演變為道家方術之士的仙話。如那位名聲向來不佳的西王母,神話中的本來面目為「豹尾虎齒而善嘯」的半獸人,在其後的仙話中其搖身成為「美容貌,神仙人也」的美佳人,引得多情的周穆王不遠萬里與其約會與瑤池,飲酒聊天之餘,還互以歌相贈,此仙話更激發了無數無聊墨客的縷縷遐思。

曾有學者將中國神話分為西部崑崙、東部蓬萊、南部楚三大神話系統,雖其大多亡佚,但其想像奇妙、色彩瑰麗、情感奔放,實為中國浪漫主義的源頭,亦是中華民族文化史的源頭。

尊敬的讀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隨筆 的精彩文章:

滿清十大酷刑(1)

TAG:咖啡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