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結節性硬化的發病情況

結節性硬化的發病情況

GIF

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種幾乎可累及所有器官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以腦、眼、皮膚、腎、心和肺受累最常見,癲癇發作、智力障礙和多種不同的皮膚損害(包括桉樹葉斑、面部血管纖維瘤、甲周纖維瘤和鯊魚皮樣斑)為其臨床特徵。

本病診斷依賴臨床特點、組織病理和特殊檢查。

(1) 主要皮膚損害

1) 色素減退斑?.呈灰白色,一般出生時即有,但直到皮膚暴露於紫外線後才能識別。有三種類型,即多角形斑、矛狀卵圓形斑、五彩紙屑樣斑。邊界清楚,不規則分布於軀幹、臀部和下肢。面部、掌跖常不受累。

2) 多發性面部血管纖維瘤:常在5歲前出現,嬰兒期或青春期後發病者罕見。初期位於鼻唇溝和額部,以後越過中線到達鼻背、頰,一般對稱性分布,但一側可能較明顯;開始為紅色小斑點,逐漸發展為大小不等的堅硬丘疹或斑塊,外形不規則,可有輕微色素沉著。

3) 甲周纖維瘤:10歲後出現,青春期後持續緩慢生長,常位於近端或側甲皺下,為光滑、堅韌的紅色贅生物,亦可表現為甲板縱溝,女性多見,好發於趾。

4) 鯊革樣斑:常在青春期後出現,為無癥狀不規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結節性硬化TSC 的精彩文章:

TAG:結節性硬化TS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