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潭頭有個村部分屬福安管轄,部分又歸壽寧管轄?

什麼?潭頭有個村部分屬福安管轄,部分又歸壽寧管轄?

福安新聞網消息(鄭望)寒冷的冬日,從福安市潭頭鎮區出發,依傍武陵溪驅車十三公里,來到潭頭北部上半區太逢村。太逢原有7個自然村,甲坪、壩頭、馬口、洪門崗4個自然村全部搬遷太逢後,現管轄,太逢、王必岩、油後3個村,住戶568戶人口2000多人。該村曾經是「二三革命」時期「蘇維埃政府」「福壽縣革命委員會」的誕生之地,泰坑林場總坑設立在此。這裡東鄰上白石鎮西園、東坑鄉咸洋、東坑,西連西坑、上坪洋,南通汾洋、鎮及市區,北接坑坪、下洋、半坑、後灣壠。潭頭鎮從太逢分出公路七條,道路七通八達。

尋找大山深處流年的時光,沿著山間較窄的公路蜿蜒盤旋向上,一路上目之所及,都是山崖怪石嶙峋,山勢險峻,溝壑縱橫。據說,1992年,山民們開山炸石,築路建橋,投資100多萬開通了橫山至福安潭頭鎮太逢村的出村公路。1994年,全程8公里的機耕路通車,走出了被大山隔離「窮窩窩」的關鍵一步。

在崎嶇的山道上,攀登接近半個小時,來到了橫山村。一到村口便見一大片百年歷史的古楓樹像衛士一樣守護著村莊,幾座磚混樓房在一大片古民居中靜立著。橫山村民姓沈,早在明代初期其先祖為避官台山兵亂,從鰲陽鎮章坑村遷移到該地隱居。

為何村莊三面都屬於福安管轄,中間一塊又歸壽寧管轄呢?村民告訴說,這要從歷史淵源說起:當年橫山村民是從壽寧搬遷而來,而上橫山村民是從福安搬進,於是離福安近的橫山村歸壽寧管轄,而離壽寧近的上橫山村又歸福安管轄。橫山是壽寧縣竹管壠鄉最邊遠的一個小山村,「到鄉里,輾轉坐車要經過四個鄉鎮,需3個多小時,比去一趟寧德還要遠。」不久前,到鄉里開會,坐車經太逢、潭頭、社口、武曲、斜灘、南陽等地,轉4次車行程100多公里的村幹部無可奈何地說。因路途遙遠,村民與竹管壠鄉里的交往越來越少。於是,村民們的生產、生活、就醫、子女上學都往福安方向跑。村民們的語言,風俗習慣與福安一樣。隨著青壯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橫山村民許多搬遷到福安洋邊、溪邊、官村等地居住。

大片山崖為村莊隔離了人世的熙攘喧嘩,大自然用它獨有的溫情脈脈地滋養著這方被大山隔離的「世外桃源」。到達福安管轄的後灣壠村上橫山自然村,但見平均海拔約550米的懸崖峭壁半山腰之間,座落連片破舊黑瓦屋。上橫山系潭頭鎮最小村落後灣壠的一個自然村,東與潭頭鎮坑坪村交界,西與壽寧縣竹管壠鄉一個插花地,北與半坑村接壤,南經坑坪村至鎮所在地22公里。上橫山始祖鄭公於宋代公元1160年由福州遷入定居,至今已有858年。綠樹掩映大山深處的小村莊,現余留有多座清代古民居,房屋佔地大,內外原有精美的石、木雕刻裝飾,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其中的牌匾、圍聯、聯板等大多已被破壞。山村現保留有歷史久遠的鄭氏宗祠一座,成為上橫山村落一顆遺落在深山的明珠。祠旁,空曠2000多平方米的平地,便是當地「愚公」硬從山窩 「拓荒」整出的。村中還建了一條60多米長15米高的護坡,種上了綠化樹。等天氣回暖就可以硬化地面、安裝體育活動器械。那時,村民們就有地方打籃球、健身、娛樂休閑了。

上橫山生長有一種較為罕見的古樹,俗名竹葉青,儼然成為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精神象徵。自從有村落以來,上橫山人祖祖輩輩以自力更生、勤勞創業為根本。山中盛產杉、松、毛竹以及油茶、梧桐、山蒼籽等多種經濟林木,如今大多油茶、梧桐和山蒼籽林都被改造為茶園,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茶葉為主、林業為輔。村民鄭增福介紹,全村茶葉總產量在2000擔左右,給村民們帶來了一筆不菲的的收入。

村民們既當愚公又做「智叟」,在2009年3月組建了由十戶農民聯合組成的寧德市森禾牧業養殖合作社,投資180多萬元,建造了集牛舍、飼料庫、工作間、處理地等為一體的牧業養殖場,總面積為1500多平方米,引進肉牛300頭,年可創利潤80多萬元;組建福安市聚森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茶樹、果樹、林木的種植,通過項目的實施將帶動輻射周邊及全市肉牛養殖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效益。依靠科學技術和自主創新「綠山」 ,發展現代綠色農業富,「山窩窩」換新顏。待到夕陽西下,霞光換一個方向灑在舊村復墾後的上橫山,造就了後灣壠最期待的勝景——龍井瀑布、大王坑瀑布,還有坑底樓後山、神坑、下尾弄小峽谷等自然景觀,像是被撒上了一層金粉,金光燦燦,如仙境一般,這也是為什麼上橫山無限風光的原因吧。

「隨手拍?曬年味」小視頻拍攝活動火熱徵稿中,點此了解詳情。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福安 的精彩文章:

22歲的福安姑娘每晚睡前都要洗澡,結果半個月前……

TAG:今日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