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常識:古代的評書叫「說話」

文化常識:古代的評書叫「說話」

微語文小課表

星期/

課程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成語

人物

古詩

名著

文常

文學常識:古代評書藝術

作者 趙國

主播 李瑩

本文共計1257字,需閱讀時間3分鐘

點擊播放,可鎖屏播放(不影響其他操作)

1

文化簡介

評書,又名講書、評話等,是我國存在一千多年的一種說書藝術,它的表演形式和其他曲藝截然不同,評書僅僅一個人就可以撐起整個舞台。通常是一個表演者坐在桌子的後面 ,手中拿著摺扇和醒木等輔助性道具進行表演,與此同時,評書人的服飾是很講究的,一般評書人都會穿著傳統的長衫。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評書人的衣著漸漸地也不再固定,甚至有些人會站立表演,而也正是這獨一無二的表演藝術,成為了一門廣受歡迎的傳統曲藝,吸引了大批的粉絲。

評書的節奏是很乾凈利落的,內容上,或者講授有趣的歷史,或者評說故事,每一個小故事都精彩絕倫。在我國悠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評書為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甚至近現代的老舍、趙樹理等一批著名的大文豪,都從中汲取營養。但是,你知道嗎?其實評書在我國的歷史上也是經歷了一次次華麗的變身,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

精彩故事

根據出土的文物「說書俑」,我們可以推理出,我國評書的最早源頭可以追溯到晉朝,但是評書卻是在唐代得到發展,在宋元時期才開始興盛的。

在繁盛的唐代,就已經有了說唱的藝術形式,但是它還僅僅是個雛形,當然,此說唱可不是我們現在流行的rap說唱,它是指「說故事」。唐代的時候,佛教事業是十分興盛的,就出現了「俗講」和「變文」,「俗講」是相對於僧講而言的,僧講是講給出家弟子聽的,那我們舉一反三就能發現「俗講」是講給普通的信徒和廣大百姓聽的。漸漸地,「說唱」在民間越來越流行,越來越被關注,一些達官貴人不惜錢財,會專門邀請一些說唱藝人到自己的家裡「講故事」。

可不要小看這些「說唱文學」,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為唐傳奇的作者們提供了寫作素材,比如一些文人把六朝時期的故事和「六朝怪志」結合起來,創造出了偉大的文學作品。

到了宋代,「說唱藝術」才開始真正大展拳腳。宋代的城市經濟特別繁榮,供大家休閑、娛樂的表演場所林立,全民娛樂的觀念深入人心,而此時的「說唱」已經改名為「說話」。「說話」藝術的分工也越來越細,分為四大家,分別是:小說、說經、講史、合生。因為分工越來越詳盡,每一類內容也截然不同。「小說」當然以傳奇、公案等故事為主;「說經」自然會提及佛經以及和佛經相關的人物;「講史」會提及戰爭故事;「合生」則是一種即興的表演。

我們所熟知的中國評書「四大家將」,其中有三家就出自宋朝,分別是《楊家將》《呼家將》《岳家將》,可見宋代說書藝術的博大精深。

3

「我」的解讀

提到「評書」,我腦海里浮現出的第一個人就是單田芳老師,可以說單田芳老師是我們一部分人的童年記憶和視聽習慣,在那個網路不發達的時代,單田芳老師獨特的嗓音和風格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發現,吸引我們的不僅僅是單田芳老師獨特的表演技藝,更多是「評書」這獨一無二的曲藝形式。評書文化是我國藝術寶庫里的瑰寶,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即使是在工作和生活越來越緊張的今天,評書藝術也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積極地去探索、去了解中華民族中經久不衰的藝術瑰寶。

溫馨提示:推薦5年級的同學們仔細學習這個故事喲!

來源 文中錄音、文字內容為我們的原創作品,請尊重勞動成果。

5

微迷互動

你還知道哪些和評書一樣獨特的曲藝形式呢?

趕快把你的答案寫到文末評論區,

與更多微迷分享你的感受吧~

全面提高孩子語文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小學語文 的精彩文章:

TAG:新東方小學語文 |